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 第353章 政绩斐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邦叹道:“许多皇帝都未必能做到这个程度吧!”

虽然萧衍是通过篡位得来的皇位,但从他的行事风格来看,不得不说是个好皇帝。

可惜,若他在后期没有变得昏庸,想来也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他有些好奇这位梁武帝究竟做了什么,按照他的行事风格,似乎也不太可能变得骄奢淫逸啊!

刘彻惊讶地说:“一天只吃一顿饭?”

他觉得自己做不到,只吃一顿饭什么的,这也太夸张了吧?

嬴政冷冷地说:“我不求后继之君多有能耐,若是能如梁武帝一般勤于政事,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他说的不求多有能耐,意思是不必如秦皇汉武一般,作为皇帝,能力还是要有的。

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连治国理政,维系大秦江山的能力都没有——胡亥除外。

李世民说道:“皇帝在生活上节俭,未必就是好皇帝了。”

他在生活上节俭,但他在其他方面就不怎么节俭了。

出家修佛寺的时候,萧衍可是很大方的,可能这就是信仰虔诚了吧?

不过,这样的虔诚在他看来实属愚蠢,本末倒置。

【萧衍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官吏也是如此,他虽然喜爱文采出众之人,但他也深知官吏最重要的还是政务上的能力,文辞出色并不意味着在政事上也同样出彩。首先便是朝中重臣的任命,如范云等人,无一不是有才有德之人,也是他们辅佐萧衍稳定了自南齐以来颇为混乱的朝局,如果朝局不平,社会便也不平,百姓也会不安。然后便是对于地方官吏的要求,如时间大部分明君一般,萧衍的要求便是清廉,为了让更多的官吏认真办事,萧衍下令,小县的县令本职工作做得好,便可以到大县做县令,大县的县令做得好,便可以被提拔为郡太守,他对清廉的官员很慷慨,但如果有贪官污吏,惩罚一定会极为严厉。在他的努力下,南梁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吏治也有了很大改善。】

萧衍百思不得其解:“大梁社会安定、百姓安乐,朝中贤臣无数,我自问没有什么逾越之举,为何天幕说我是先英明后昏庸?”

他对自己的才能十分自信,压根儿不觉得会有这样的事情。

刘彻懒懒地说:“只要皇帝不是蠢货,应该都明白这些道理吧?”

朱棣漫不经心的说道:“话虽如此,可寻常皇帝也不会有舍身出家这种荒唐的事情。”

他爹虽然做过和尚,但那是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迫不得去出家,而萧衍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跑去舍身,还要大臣把他赎回来,这种行为简直可笑。

皇帝不是不能信佛,但信到他这个程度,属实有些离谱了。

朱元璋赞同道:“当官的就是得清正廉明,若是只知钱财不知家国百姓,深知贪污腐败,便该杀。”

对于贪官污吏,他从来都是只要敢贪他就敢杀的态度,官员为国为民,怎么就想着钱呢?!

身为大明的臣子,自然也要有奉献精神,圣贤书都是这么教的,也不知那些贪官污吏怎么读得书。

为官作宰,就得有这个觉悟!

【萧衍还有一项比较突出的政绩,便是他对人才的选拔。我们都知道,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话语权最大的还是高门大族,譬如东晋就被世家门阀所掌控,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意为琅琊王氏与司马家共享天下,足以看出世族的权力之大。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就是由曹丕创立的那个制度,萧衍认为此时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更好的选拔人才,因为这项制度选拔的标准是个人的家世、德行和才干,但慢慢地演变成只看家世,后两者反倒无关紧要,家世高的人可能无德无才,家世低却有才学的无用武之地,自然也选不出真正的人才。】

刘邦说道:“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才能,家世高贵又如何,我与萧何昔年也只是沛县的小吏,那些所谓血统高贵之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项羽是楚国贵族,多么尊贵,可还不是在乌江自刎,天下还不是落到了他刘邦的手里?

韩信无论祖上是何人士,但他少年时也是一穷二白,最后还不是官拜大将军,人称“兵仙”?

若他一味看重家世血统,也未必能有今天的成就。

刘彻骄傲地说:“我用人向来不看出身!”

如果一个人真正有才,无论他是贵族还是奴隶,刘彻都不会介意,因为世上没有比他更尊贵的人。

卫青曾经只是区区马奴,还是私生子,从小被父兄虐待,若非他慧眼识珠,大汉可就少了一位天生的将星了!

他知道有些人看不起卫青的出身,觉得他是人奴之子,不配这般高位,但那又如何,他刘彻才是皇帝,想用谁用谁。

觉得不爽,谁让你们没本事呢?

李世民虽然是贵族子弟,但他对于天幕所说的话也很认同,一味苛求门第,只会错失真正的人才。

不拘出身,只要有才学,他就不会吝啬高官厚禄,这才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

【萧衍急需改变这一切,但为了皇权的稳固,他又不能直接贬斥高门士族,于是选择给予高门子弟高官厚禄,让他们不会失去影响力和地位,同时他也会起用有才学的寒门子弟。但问题是,许多人是没有条件接触知识的,为了让人才越来越多,萧衍别出心裁地设立五经馆,用于招收来自寒门庶族的子弟,培养他们成才,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免除学习费用的。要知道,由于世家大族垄断了知识,底层人士很难接触到这些,也无法进入国家的管理层,而五经馆不仅免除了学习费用,让庶族子弟可以免费进行学习,还会供给他们吃穿住宿,这些学子们经过考试后便可以做官,从此该项成为惯例,也为后来的科举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