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在男频文里苟活的炮灰女配翻身了 > 第332章 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臭还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2章 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臭还硬!

“陛下!这于理不合!即便三皇子是当朝状元,但三皇子资历尚浅,微臣恐三皇子难当大任……”

“老匹夫你放屁!三皇子当朝状元难当大任?三皇子若是难当大任那你的外甥便能堪大任吗!你那外甥连个二甲榜前十都没有!”

刚出来否认盛儒的那个中年大臣话音刚落,太子这边一名王姓御史便开始满嘴突突。

中年大臣被王御史揪着自己外甥骂,面色顿时就变得铁青,顿时维持不了自己平日里端着的架子,笏板往腰间一插,指着王御史就开始了对骂。

“王御史休要污蔑本官清誉!本官何时提及本官的外甥?”

王御史冷嗤一声,话语间尽是嘲讽。

“说什么三皇子于理不合,你这话本官听多了,接下来不就是举荐自己的亲友了?本官只是先替李大人将话先说了罢了,李大人不用感谢本官,本官也不稀罕。”

“你!你污蔑本官!堂堂御史大夫,竟然胡编乱造。”

“本官胡编乱造?那你说啊,三皇子文采过人皇榜上皆是有目共睹,且三皇子被陛下封了明王,明王当不当的大理寺少卿?若是三皇子当不得大理寺少卿,那谁能当此大任?你说啊!”

李大人欲言又止,原本想说自己外甥的,但是先被王御史拿话头给堵住了,让他提其他的人他却是一时想不起来,只能憋着一口气颤抖着手指指着王御史,气的口中只剩下了你你你。

王御史犹如斗胜了的公鸡一般,消瘦干瘪的身形挺得笔直笔直,扬起下巴,朝对面的李大人轻蔑一笑,嗤之以鼻。

眼见自己这边的人被王御史气的一句话都说不出,魏丞相朝一个方向使了眼色,一人站了出来指着对面王御史。

“三皇子虽是皇子,但他流落在外多年,又一朝考取功名并列榜首,确实是有大才之能。但是……”

吏部尚书文益站了出来,朝着太康帝行了礼后,这才对着王御史说道。

王御史眼睛一眯,直觉着这文益的但是没憋什么好话。

“但是什么?三皇子的才能有目共睹,本官认为三皇子担得起大理寺少卿一职。”

文益朝王御史笑笑,继续开口。

“但是正如方才李大人所言,三皇子没有资历,大理寺少卿一职可是需要资历的,大理寺与刑部挂钩,需要协同刑部审理罪犯,大理寺需要的是能够审讯,断案的人才,可不是只用拿起笔杆做文章的状元。”

王御史被文益的话说的一愣,刚要开口回怼,可是文益这老登鸡贼得很,怼完王御史后不跟他纠缠,立即转头向上头龙椅上坐着的太康帝弯腰拱手。

“陛下,要说能够担任大理寺少卿的人选,微臣有一人要举荐。”

上方太康帝正看着朝堂上的唇枪舌战,注意着站在太子身后身穿一袭锦衣华服的盛儒的面色,见他面无异常,挑了挑眉,朝文益点头示意。

“哦?爱卿要举荐何人?”

文益闻言,声音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

“微臣要举荐,户部员外郎文昭远。”

王御史闻言,眼睛顿时眯起望向文益,随即冷笑出声。

“文大人可是打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主意呢!我记得,这位户部员外郎可是您儿子呢!哦对了,本官记得,文大人可是有两个儿子呢,不过另一个先是因为对贵女意图不轨被驱逐出京,后来又因为怀恨在心对贵女实行报复而被判斩首……”

在文益变得铁青的面色下,王御史呵呵笑了两声,好似又想起了什么似的捋了捋自己特意蓄起的山羊胡子,有些懊恼的开口。

“哦对了,那人已经被文大人深明大义的先逐出族谱了,当不得你文家人了。是本官健忘了。”

王御史说完,文益只感觉甚至是自己一派的人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太对劲了。

文益面色铁青,这王御史什么意思!当着朝臣提他那个不成器被判死刑的逆子,这是成心来恶心他的是不是!

随即文益心中又对早已死去的文远成恨上几分。

那逆子当真是逆子!死了都要连累他!

盛儒听到王御史对吏部尚书文益的讽刺,微微侧头,将目光望向文益。

眼底藏着锋芒,射向文益,似要将人洞穿。

便是这老匹夫教出来的畜生敢觊觎他的绾绾。

上梁不正下梁歪,果然,从根上便是坏的。

文益后背忽然一股寒意涌起,察觉到有道毫无遮掩的目光直刺向他,视线一转,便是瞧见了盛儒冰冷冷望向他的眼神,那眼神凌厉无比,暗藏杀机。

文益被骇得面色一白,他竟然在盛儒的身上感受到了压迫感。

这怎么可能?盛儒不过区区一个将近弱冠的少年,他怎么可能会给他一种如同魏丞相那般老练又危险的感觉。

文益欲再仔细感受一番,但盛儒已经收回视线,看向别处了,文益只得暂时作罢。

心中自嘲起来。

莫不是被这小儿三皇子的身份给唬住了?

又望向盛儒身前站着的太子。

方才应当是太子帮着盛儒给他施加的威压,盛儒可是流落在外多年的皇子,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威势?

就在文益沉默之时,有人开了口。

“文大人是深明大义,大义灭亲之举值得大家称颂。”

听到说话人的声音,太子与盛儒的目光同时一凝,目光转向说话的那人。

一直作壁上观的魏丞相开了口,替文益解围。

“子不教父之过,在文小公子犯错之时,文大人没有过多管束,最终才导致了了文小公子做下无可挽回的错事。若是一开始便管束文小公子,便不会让其做出此等错事。”

王御史可不怕魏丞相。

作为御史,干的就是得罪人的事。御史的第一要任便是替天子监督百官,若是有官员被御史台抓住了把柄错处,那在第二日的早朝之上,御史们便是犹如打了鸡血一般,能将犯了错的那官员的老底都掀出来。

便如文益,其子犯了罪被御史台揪住了把柄,他们能将这件事一直拿出来在朝堂上念到文益去向太康帝请辞告老还乡。

只可惜文益现在还不想告老还乡,便只能时不时的忍受着与他不对付的御史大夫们时不时拿此事来刺激他。

便是魏丞相,他即使不怕御史台,但他也不想与御史台的御史们过多纠缠。

无他,御史台的御史们,有时候比茅坑里那又臭又硬的石头还硬!

与这些老匹夫们对仗,骂不过得被他们向上参一本,骂得过,那也得被参一本!

一旦沾着这些人,都得深夜惊醒反思一下自己的尾巴有没有收拾干净,会不会被揪住把柄参上他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