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给古人直播上课,他们都学疯了 > 第194章 关于优待前朝皇室这件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4章 关于优待前朝皇室这件事

胡老师:“其实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的话,赵匡胤和五代十国其他依靠叛乱夺取政权的人没什么两样。”

各朝代通过叛变夺取政权的人:你在点谁呢?

哼,谁不知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只要最后胜利了,他们说是天命所归就是天命所归,说我们是叛贼就是叛贼。

看看赵匡胤这小子,说什么天有二日,地有二君。

谁知道是不是他的手下看花眼了,胡乱编的?

说不定天上那个根本不是太阳,是什么乱七八糟靠近地球的星球呢。

反正也没有望远镜可以看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咯。

那些在五代十国时期,在军阀混战中被打败的人明显不服,找各种角度反驳赵匡胤上位的合理性。

有人暗戳戳地在弹幕上匿名发言,赵匡胤看到了,即使有点生气,但他堵不住这么多张嘴。

不过他可以找别人来帮他说啊,于是帮他说话的言论多了起来。

【那天我们真的在开封看到两个太阳了 很多人都看到了】

【吹什么牛呢?世界上哪里有两个太阳】

【就是 后世的科技如此发达 也没见他们教材上写了宇宙中有两个太阳】

【难不成后羿射日的时候射漏了一个?】

【我就是看到两个太阳了 而且我就乐意赵匡胤当皇帝】

......

可谓是,早早就深谙水军之道了。

别说,之前很多古人不习惯用标点符号,在试了一段时间后,有人觉得这东西挺好用的。

使用标点后表达意思更准确了,不会出现什么歧义。

辩着辩着,其它时期的人也加入了进来,争论起帝王更换、朝代更替的合理性。

有说这是正常的,有说是不守礼的,弹幕上好不热闹。

【王侯将相宁有种 谁有能力谁称王】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成者为王败者寇 有什么好说的?打不过别人就别说了】

【陈胜:谁把我想说的话说了 那是我想出来的】

有人看得心烦,找到弹幕关闭按钮。

一按,眼睛都清净了。

唐朝。

李世民:“呼!”

看电视剧的时候要看弹幕就算了,那些弹幕确实很有趣。

直播屏上这些人是实打实的真人,尽挑心窝子戳对方,真是让人看得心悸。

他刚刚还看到有人悄悄骂他,说他弑兄,不顾血缘亲情。

要不是匿名的,他一定要顺着网线,不是,顺着直播屏过去抓人了。

这人肯定是他大哥那边的人。

几秒钟后,李世民安慰自己:算了算了,作为一个皇帝,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

皇帝要大度一点,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没做错就算了,做错了也好改进。

他重新把弹幕打开,好家伙,比刚刚多了几条骂自己的弹幕。

算了,得不到什么有用的建议,还是关了好了。

李世民在心里嗤了一声:这些人真是搞笑,弹幕不多的时候不发,人多了反倒积极起来了,是想着人多,多拉拢一些同盟吗?

其实不光李世民遇到了这样的事,好几个人都看到骂自己的弹幕了。

这些古人们算是体验到了一波网络暴力了。

胡老师:“别的人在推翻前一个朝廷后,为了绝后患,稳固自己的权利,一般都会对前朝的的皇室赶尽杀绝。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种事最多,惨一点的前朝皇室甚至会被灭门。”

“赵匡胤没有这样做,他黄袍加身后杀回开封,下令保护好后周太后和幼主,让手下的兵将不能侵犯朝中大臣,不能抢掠国库,违者重罚。”

“这个时期其他的夺权者为了成功,一般都会放纵手下将士大肆抢掠,不会下令约束。你可以说他是为了收买人心,但赵匡胤比起那些动不动就杀前朝的人来说,这点堪称仁义了。”

西汉。

刘邦:这个吧,其实我也没杀前朝皇室。

主要还是因为前朝皇室都被秦二世杀得差不多了(狗头)。

要说进入咸阳的时候他确实是想享受一下的,不过被子房劝住了。

嘿嘿,也幸亏子房劝了自己,不然现在的朝代是不是汉朝可不好说了。

刘邦寻思:赵匡胤这人还是有点能耐的,兵不血刃就把后周政权夺走了,值得敬佩。

西晋。

司马炎:我也没杀皇室啊,甚至还优待曹家人了。

把上一个天子封为陈留王,还给他食邑万户呢,还让他公开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国正朔。

感觉自己给曹家的待遇可比赵匡胤给后周幼帝的待遇优厚多了,怎么不见你们夸一下我呢?

得势后对前朝大开杀戒的人:又在点我们了是吧?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柴家的皇帝太小了,相对来说比较安分,掀不起风浪呢?

反正他们是不会承认自己这么做是为了永绝后患的。

北宋。

赵匡胤:没想到后世虽然对他黄袍加身的事持调侃态度,对自己优待前朝皇室的行为还算肯定。

他这么做有自己的原因,要说收买人心,确实有。

还有一个原因,柴荣对他挺不错的,他就算真的把后周弄下台了,也不至于对他家的人赶尽杀绝。

哎,反正是各种考量吧。

对柴家后人会复国的担心自然是有的,不过只要他好好对柴家,找到合适的方式,应该是能化解这个问题的。

胡老师:“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相继灭掉了几个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不过天下并没有因此就太平。”

“五代时期你抢来,他夺去的局面让赵匡胤安不下心来啊!所以之后出现了杯酒释兵权的事......”

西汉。

听完杯酒释兵权,刘邦惊讶:还能这样?

赵匡胤手下的那些将领能这么乖乖听话?刘邦不太相信。

他十分好奇,在赵匡胤组织的这个酒宴上具体发生了什么?怎么喝完酒后那些将领就能乖乖交出兵权了?

北宋。

赵匡胤微微一笑:不可说。

胡老师:“虽然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但为了巩固这个朝代,不让北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赵匡胤采取了很多措施。”

“唐末、五代十国的历史以及赵匡胤本人的经历,让他知道地方拥兵自重的后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收权的方法。他先是派遣文官到地州管理地方,架空了节度使的权利......解决了地方后,就是分权了,毕竟这么多权利收回来后不可能让皇帝一个人做事的。”

“他把宰相的权利进行了分割,分为财政、行政、军政和监察,分别由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台谏掌管,中书门下又分为......”

听完北宋严密又细化的分权机构,前面朝代的人咋舌。

秦朝。

秦始皇有点无法理解:这么做不怕权利分得太散了吗?

最开始可能还好,时间长了,如果哪一个机构不好好干事,皇帝真的能看出来吗?

这感觉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和唐朝相比,权利是从藩镇王手上收回来了,不过总感觉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办法。

胡老师:“除了以上的措施,北宋还采用了重文抑武的方式......”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和考证,北宋科举取士选取的文人大致有六万多人,武举选取的就有八百多人。”

西汉。

卫青:嗯哈?

这不是开玩笑吗?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时期不仅只有北宋一个国家吧?

外面可还有几个国家在虎视眈眈呢,如果这个时期那几个国家进犯北宋,北宋有兵力来阻挡别国的进攻吗?

兵权都被分得这么散了,说实话,底下的士兵能不能记住自己的长官喔?

简直离了大谱。

南宋。

岳飞、辛弃疾等人:哎!他们武将在大宋真的受压制啊!

胡老师:“这些措施在北宋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稳住了内部动乱,不过也为后面留下了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