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晚上,历史课。

胡老师:“今天我们讲一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发展。我们都知道,儒学、佛教、道教这三者对我国的影响比较深远,它们在我国历史上传播了几千年,到现在都还在产生着影响。”

“儒学大家都知道了,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汉武帝时期被确立了正统地位,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春秋时期。

关于儒家学说的内容之前已经讲过了,孔子的印象很深刻,汉朝的儒学和他想的不一样。

孔子:“不过道教是什么,和道家有关吗?还有佛教又是做什么的?”

不光是孔子,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也在思考:自家的学说怎么发展到后面还成一个教派了?

他们有点不确定这个道教和道家有没有关系。

其它诸子百家:不是,他们自家的学说没发展起来就算了,怎么半路冒出来一个佛教啊?这是哪家学说发展出来的?

早期的人都在想道家和佛教是做什么的?它们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胡老师:“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广泛传播。

他的创始人有好几种说法,有说是张道陵,也有说是张角,还有说是张修。那个时期,社会混乱,估计也很难寻到真实姓名了。

原始的教团有五斗米道、天师道、太平道,后面发展壮大,教派逐渐完善,因为他们的的最高信仰是【道】,一般称为道教。

道教尊老子为道祖,他们把【道】和老子联系在一起,把老子作为道教始祖。有一个名字你们应该很熟悉,太上老君。

在道教中,老子和太上老君的关系密不可分,有一种说法是太上老君是老子演化而来的。总之,道教把老子神格化了。

道教的宗旨是除魔卫道,拯救苍生。道是他们的最高追求,道教的教义是尊道贵德,修道成仙......”

春秋时期。

老子:。。。。。。可真会玩。

他有点不知道要怎么说了,要说和道家没关系,也不是完全没关系,毕竟这个道教把他的道德经奉为经典了。

部分教义和道家确实有那么一点联系,不过自己的思想和寻仙问道可没什么关系。

好嘛,自己还被这些天师封神了,想想怪有意思的。

他对于后人打着自己名义行事的行为倒也没觉得难以接受,反正时间在走,世间在变。

也不光是他们道家,儒家的思想传到后世不也变形了么。

这也算是自己的思想以另一种方式流传下去了吧。

东汉。

张道陵大乐:“好啊,好啊,自己的衣钵有人继承了。”

他就知道他做的事是有意义的,胡老师都说了,道教在后世的影响深远。

张道陵不知道后世的人是否还信奉道教,他只想追求先祖,得道升仙。

他觉得成仙才是人的最终归宿,尘世的经历不过是磨练人的一个环节罢了。

张角、张修:嘿,他们要做的事都是杀头灭族的,当然不能用真名示人了。

不过想到自己设立的教派最后能发扬光大,意外之喜啊。

他们自然知道,自己对民众宣传的部分教义是虚假的。

在这个乱世之中,朝廷腐朽,不管下层人士的死活,百姓不得寻求一个精神安慰吗?

身体苦,精神也苦的话,在当今的世道很难坚持下去啊。

他们也算在帮助这些黎民百姓了,当然,其中确实也是有利用存在的。

胡老师:“部分人会把道家和道家混在一起,这二者有联系,但区别很大。道教是把道家、方仙道等各家的学说融合在一起,包括了自然崇拜、阴阳五行学说、方术和神仙信仰等。”

秦朝。

秦始皇抿了抿嘴,他就是受这些东西的影响,以为世界上真的有长生术。

事实证明,没有。

明明他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后面的统治者还不吸取他的教训,追着他的步子走。

秦始皇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不过这个道教真杂,创始人都有好几个。

胡老师:“比较有意思的一点,相传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八世孙,不过没有明确的史料论证这个传说。”

西汉。

刘邦看着堂下的张良,笑:“子房,想不到啊!你的后世去搞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去了。而且他创立的道教还发扬光大了,你的子孙有出息啊!”

张良微笑:“还是陛下的子孙更有出息,而且胡老师也说了,是相传,并不能证明他和我有关系。”

张良虽然这么说,不过也不太确定这个张道陵是否真的是他的后代。

他自己确实对黄老学说有一点研究,不过主要研究的是自身的修行和经世致用,这和求仙问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刘邦乐呵呵:“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是人,对长生都抱有念想,正常正常。”

说完,他补充了一句:“你看前有始皇,后有我的曾孙刘彻,这些皇帝都想着长生。啧啧,最后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别说,我自己也想长生呢。”

不过刘邦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张良无语,陛下真是什么都说,自己的孙儿也拿来调侃。

张良觉得道教能够发展起来,和后面的统治者脱不了关系。

它能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估计和这个时期的社会黑暗有关。

胡老师:“道教在传播开来的同时,也受到儒家的影响,它主张【贵儒】和【尊道】。”

春秋时期。

孔子:呦,原来还有我们儒家的事呢?

道教这是融合各家了?那和道家的关系就没这么紧密了。

胡老师:“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并且吸收了儒家、道家思想,渐趋本土化。”

胡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佛教的教义。

听完后,对佛教不了解的古人:果然新鲜,这和我们的思想观念有点大的。

胡老师“此时的儒家也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用一个词概括这段时期的思想特点,就是多元共生。”

唐朝。

李世民:“这也算是一个明显的规律了,动乱时期各种思想会快速发展和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是这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这样。

五代十国,嗯,这个时期太短了,怕是发展不起来什么新思想。

魏征、房玄龄等人赞同李世民所说的。

战乱时期容易孕育出各种文化,要说最辉煌的,他们觉得还是春秋战国时期。

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一点,他们有点感慨:文化繁荣是好事,但如果这些文化繁荣伴生了战乱的话,就比较令人纠结了。

可能这也是历史规律吧,平和时期大家都想着玩乐了,也就不会有人去对额外的事做过多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