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三上午第一节课,在经历了又一连串的英语单词和句式的洗礼后,即使对英语课无感的人也记住了一个单词“Freshmen”。

这个单词让部分人对于英语这种语言体系产生了一点兴趣,一个单词,前半部分代表新鲜的,后半部分代表人,合起来就变成了新生。

很奇怪的组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点洗脑。

这节课最后还剩一些时间,孙老师拿出了一个翻译题给大家:“同学们,按理说这是大学四级考试的内容,高中不用学,但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趣,所以拿出来给大家增加一下词汇量,同时学习学习这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

当年的这个四级翻译题可是挂上了热搜榜的,很多人讨论坎儿井和都江堰哪个的难度更大一点,热衷于上网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两个翻译题了。

孙老师:“坎儿井可以翻译为Karez......”

古人们:嘶,这看起来就很难的样子。

整个翻译过程是中英文混杂的,不过观看直播的人自动忽略了英文部分。

战国时期,李冰:新疆按照后世的地图看是在西北方向,这地方没去过。这个坎儿井利用地下渠道将水井连接在一起,很想看看这个地区的地形具体是什么样的?需要用这种方法,应该也是因势利导修建的水利。

元朝,郭守敬:我好像见过这样的井渠,西夏就有类似的。

为了辅助同学们理解这项水利工程,孙老师找了一个短视频给大家观看。

【在新疆,有一个和万里长城一样伟大的工程,那就是坎儿井,它隐藏于戈壁之下,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非常古老的地下水利工程,到现在都还在使用。】

听到坎儿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期朝代的人开始计算这项工程大致是什么时候的。

战国时期,李冰:两千多年后都还在用,这个工程确实厉害,得好好学习一下。

秦朝,秦始皇:目前没有听过这个名字,而且新疆这块区域在我这个时期还未纳入版图,所以应该是后面的朝代才出现的吧?

西汉,刘彻:这个名字我也没听过,但是我们这个时期也有井渠,等下次派人到西域的时候要好好了解一下。

元朝,郭守敬:那边气候炎热,平原地区的水利工程确实不太适用于这样的地方。

【坎儿井利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它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

看着视频里展示的坎儿井结构示意图及一些人取水的画面,对水利工程有所研究的人一眼就看出了它的原理。

战国时期,西门豹:这种地形,这样的结构,妙啊!

战国时期,李冰:以后有类似地势的地方也可以考察一下,看能不能也用这样的结构,这对于没有河流经过的地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元朝,郭守敬:果然,这就是西北地区的井渠了,这样的地区就适合使用这样的水利,可以减少地表水流失,对地面的破坏也比较小,发明这种方法的人真的厉害。

已经有坎儿井的时期的人:咦,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就在用的东西吗?就是有些取水的地方没有后世修整得如此光滑,我们居然和千年后的人站在一样的地方取水,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

后面一段是主持人向一个讲解员讲解挖坎儿井的选址和要求,看着一大片戈壁荒滩、背后白雪皑皑的天山以及讲解员细致的解说,很多人明白了这个地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李冰:这积雪,如果可以在化了之后都供给附近的人,这荒漠都可以变成绿洲了。

秦朝,秦始皇:不知道这些土包是做什么用的?

【每年春夏季,天山上积攒了大量的积雪和雨水,他们流下山谷,渗入戈壁滩下面。】

【坎儿井的基本原理:挖井人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找到它的水源走向,然后隔一定距离打一口竖井。竖井深浅不等,由低到高,地面上每个土坑下面就是一条竖井。】

战国时期,西门豹:还是得有这样的自然条件才可以修建这种坎儿井。

战国时期,李冰:寻找水源走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来这个坎儿井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建成的,估计是花了好多代人的心血。

秦朝,秦始皇:这个土包原来是这个竖井所在的位置,这种方法就比较好知道竖井所在的位置了,挺不错的。

【挖井人通过竖井深入到地底深处,修通暗渠,把竖井沟通起来,水就可以被引到地下。同时竖井又成为了地下挖渠时的通风口和出土口。把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就可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农田,形成了一条无动力的地下水运输运河。】

听完这个原理,还没有见识过坎儿井的人惊叹这种构思,觉得十分精巧。

正在因为缺水打算修建水利的这块区域的人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对啊,这样就通了嘛。

他们之前已经在筹划修建水渠了,但是还没想好具体的措施,看了后世的原理分析,之前没想明白的地方突然就豁然开朗了,感觉可以制定后面的规划了。

视频还在继续。

【虽然坎儿井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挖井的技术要求高、工程体量大,所以以前坎儿井大多属于私人所有,有钱有势的富人为了灌溉自家的土地,往往会雇穷人来开挖坎儿井。】

【在这样的地方,坎儿井的作用非常大,这边有一种说法,陪嫁半道坎儿井,一道坎儿井要花费很多的钱,这彩礼是非常重的。】

战国时期,李冰:确实重要,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那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有了一切。

秦朝,秦始皇:虽然工程是大了一点,但是它的作用是世世代代的,历史证明它传承了千年,这和修长城是一样的道理。

唐朝,李世民:坎儿井已经可以作为身份象征来看了,就是这样的工程有点浩大了,有点劳民伤财。

修坎儿井的穷人:没想到还提到我们了?富人是想不到挖这个井的难度有多大啊!在挖井的过程中行走太艰难了,不透气不说,地下通道狭小,很难转身,重要的是还要时刻注意会不会被掉下的土埋在里面。哎,太难了,也是为生活所迫。

讲述了坎儿井的挖掘难度有多大后,视频最后做了一个总结。

【坎儿井是一项非常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有效地保护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现了我国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北宋,赵匡胤:这角度拔得真高!

在每个人对坎儿井的不同感悟中,英语课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