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给古人直播上课,他们都学疯了 > 第71章 公屏上的诸侯纷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讲完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进入到了下一部分内容,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胡老师:“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同学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有人回答:“乱。”

对于应付考试的人来说是这个样子的,别的朝代记帝王的时候,每个时期只用记那么几个人,春秋战国时期就不一样了,这个公,那个公,这个王,那个王的。

加上这些国家一直打来打去,变来变去的,这段历史学起来真的很痛苦。

有人庆幸还好历史上大部分朝代不是这样的,不然历史要更难学了。

西汉,刘邦:没错,就是乱,所以说秦始皇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平定了如此混乱的局面。

唐朝,李世民:概括来说的话,其实也是没错的,就是用词简单粗暴了一点。

胡老师:“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是乱世,但是我们仅用‘乱’字来形容这个时期是不准确的。这一时期政治动荡,但它也发展了经济、促进了民族交融,还有繁荣的思想文化。”

“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有史学家提出这样的观点:这个时期的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

秦朝,秦始皇:朝代更替怎么可能是简单的事物兴替呢?明显是以前的制度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了,该变了。我有点理解后世这门历史课了。

北宋,赵匡胤:是这个道理没错,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之激烈和变革范围之广在之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不过这不是唯一的分裂期,后面还有几场呢,历史果真是不会一直平平静静的。

胡老师:“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春秋时期。此时周天子的控制力逐渐削弱,各诸侯国纷纷扩张势力当霸主。据史书记载,春秋初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就有一百四十多个。”

商朝,帝辛:哈哈,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你们还当什么周天子呢?

西周,姬发:。。。。。。这周天子当得是多么没有权威才能让这么多诸侯称王的?

胡老师:“周天子的威严丧失到了何种地步呢?周平王在位时,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事情的起因是......”

胡老师简略讲述了“周郑交质”及繻葛之战事件,重点强调了周桓王与郑国开战,结果被箭射中狼狈逃跑,之后郑王还派人去“慰问”周桓王这段历史故事。

西周。

姬发:。。。。。。怎么一代还比一代差了?堂堂一周天子,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小国做质子?我以为我们姬家做了天下共主之后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呢?而且后面的周人打仗居然打不过小国。不对,这个郑庄公也是姬家的人,搞半天还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郑庄公姬寤生:他周天子这个位置之所以还能安稳坐着,靠的可是我们郑国,结果你不好好感谢我们就算了,居然无礼于我郑国,还想剥夺我的政权,不打你打谁?

周桓王姬林:要不是你姬寤生太过专横跋扈,我会想分你的权吗?而且你居然派人来割我温地的小麦和稻谷,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就是。。。。。。就是最后谁能想到居然输了。

本来各朝代的人都在认真听课,不知道是不是谁心里实在气不过,在公屏上发了一句怨言,结果对方也开始争辩起来,你来我往,最后开始互相攻讦。

一方说你不遵守周礼,以下犯上;一方说是你先失信失礼的,枉为天子。骂着骂着把其他几家也牵扯进来了,一时之间,公屏上热闹非凡。

西周,姬发:好歹都算是两个国家的君王了,怎么有一种市井骂街的感觉,你们不觉得太丢脸了吗?我们老姬家没有你们这样的后代(捂脸)。

战国时期的霸主们:不对啊!我们看错了吗?我记得我们之前的诸侯明面上还算是尊重周天子的,怎么变得和我们现在一样了?这个直播屏也太厉害了点,把人都改变了。

看热闹的人不知道的是,当事人看到后世的人把他们的事迹抖落到万朝人面前后,他们的心态已经躺平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了,还不如占据主动权,把真理拉到我这一方。

这些观众里面可还有祖宗们呢,他们不能任由后世的几行文字就定性他们,他们要反驳。即使没有多少人相信,也可以当作是发泄一下心里的怨气嘛。

况且哪能光提到我周天子和郑庄公,其它几家可不能美美地隐身了,拉下水的人越多越好。

他们吵得热闹,后面朝代的观众们从一开始的目瞪口呆变得兴致勃勃。

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这种事情在史书上看文字和当面看感觉还怪不一样的。嘿嘿,直接看当事人撕架可太过瘾了,不过前提是不要牵扯到我们。

有的人已经在担心了:后面怎么都要讲到我们的,希望不要透露这么多细节吧!讲讲重要事件就行了。

胡老师:“大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小诸侯国,渐渐扩大势力,先后建立了霸权。我们史书上把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君称为‘春秋五霸’。不过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很多种,有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位,也有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五位,还有说......”

春秋时期,孔子: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算不上吧?这里面有的人一点不讲周礼,说不上霸主。

春秋时期,墨子:没错,开始那五位是我说的,我觉得这几位才算得上霸主,至于其他的,还差一点意思。

这个话题一出来,公屏上又开始了一轮争论,有本人在说自己配得上霸主称号的,他怎么没上榜?更多的是别的人在争论哪几位才能算得上霸主前五的,为此他们引经据典。

春秋时期大国的诸侯王看着别的人比自己还在乎这个排名,感觉有点无言。

有人思考:我们这个时期的人就算了,你们几千年后的人来凑什么热闹?我记得唐朝、清朝这些朝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吧?你们根据什么来排名的?那少得可怜的文献资料?

春秋时期。

齐桓公、晋文公:随你们怎么争吧,反正都有我,不错不错,后人们还是靠谱的。

吴王夫差:咦?看到我父王上榜很正常,没想到还有我的事呢?把我放到榜单上的人是谁?这么有眼光?

楚庄王:前面的排名我都在,后面有几个怎么就没有我了?谁把我去掉了?有一个排名真离谱,晋国上榜四个君主,他们哪有这个资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