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学们初中的时候应该对显微镜已经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了,显微镜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图片上这个是光学显微镜,这是它的目镜、镜筒、物镜......”

何老师嘴里一边说着,手上的翻页笔同时指到了显微镜的每个组成部分上。

古人们看着这个造型奇特之物,实在想不出它是怎么看清水滴之下的生物的。

何老师在显微镜图片的旁边还放了一张细胞图。

对细胞感兴趣的人看着图片上排布不规律、密密麻麻、特殊形状的东西,觉得有点神奇:这就是细胞吗?

何老师:“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这个过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秦朝,秦始皇:德国,这是哪个国家?在哪里?

唐朝,李世民:这名字听着有点像异邦人。

听到说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很多古人倍感好奇,他们的专注力集中在上面,听得十分认真,试图从中学到点什么。

“建立细胞学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在很早以前,已经有人思考,人体是怎么构成的?这个问题最先引起了一位解剖学家的注意......通过他们的研究,人类认识到了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组织构成的。”

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原来是这样开始这个细胞研究的吗?真是有才之人。

南宋,宋慈:通过解剖大量尸体研究出来的?那我在断某些案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观察一下?不过没有这个显微镜,也看不到这些组织。而且家属也不一定会同意我这么做的,哎,有点难啊!

听到解剖尸体的时候,古人的反应各不相同,少数人是能接受的。

但大部分人觉得这个细胞研究也太吓人、太邪恶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随意损毁?

即使不知道后世这些人具体是怎么做研究的,但是也知道这个过程肯定会对着身体做一些很残忍的事,这些人无法接受。

“1665年,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这些组织是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的,然后他不仅把这些小室画下来了,还给它命名为—细胞。”

清朝,康熙:1665年左右?那就是我在位这个时期了。这门学科到底重不重要啊?我要不要派人去把研究出这些学说的人弄来我大清?

何老师把一张细胞的图片放大,有人发现远看这些东西虽然密密麻麻的,但是变大后看确实像一个个小室,有点类似蜂巢。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红细胞、精子等。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地观察到了动植物的细微细胞,如细胞壁和细胞质。”

说完这话,何老师又放了几张细菌、红细胞、精子的图片,放大版的。

看到这些图片,好多朝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的眼睛看坏了。

古人一:这细菌看着好恶心啊!长长的那些触角是什么东西?咦,起鸡皮疙瘩了!

古人二:这个扁扁的、红红的东西看着也挺吓人的,这就是红细胞吗?这干啥用的?

古人三:这精子又是啥玩意儿?是蝌蚪吗?咋是这个颜色的?后人为什么要研究它啊?

普通人看着这些图片只觉得不适,但一些人就很感兴趣了。

他们在想,原来这个显微镜下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这些细菌就是后世说的微观世界里面的物质了,可惜不能亲眼看一下。

不知道这个显微镜是怎么做出来的?

何老师:“这些人为认识细胞积累了材料,不过此后170多年,都没人对这些资料做归纳概括。”

明朝,李时珍:归纳概括,是说像我整理本草一样整理他们的习性特征吗?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后面就到了第三个阶段:形成理论。”

战国时期,庄子:理论,理解与论述,这个说法好,任何无序的想法只有集中在一起,才有可能从中发现蕴含的规律。

“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里面都有细胞核。”

东晋时期的郭璞仔细看了看手上的,昨天刚从周边山上挖回来的杜鹃花,想着这里面的胚珠指的是哪一个部分。

难道是花心吗?

“施莱登进行理论概括,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他认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施莱登的朋友施旺在得知这一成果过后受到启发,决定要证明植物和动物之间有本质的联系,他认为动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为此还发表了研究报告。”

唐朝,孙思邈:按照这个说法,人也是由这个细胞组成的了。所以后世把人归结为动物?我猜测一下,应该是作为兽类吧。

何老师:“第四个阶段:修正前进。”

“任何研究的出现不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就能把所有东西都搞清楚,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东西。一个理论形成后,需要用很长时间和研究来论证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施莱登认为,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里面长出来的。魏耳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老细胞。”

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如果这样说的话,最先存在的老细胞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追本溯源的过程还挺令人着迷的。

南宋,宋慈: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所以人逝世也就代表着人体的细胞全部死亡,无法出现新细胞了。是这个意思吧?

何老师:“生物学的研究就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由器官、组织进入到细胞,为后来的分子研究打下了基础。”

听了一段时间的生物课后,也产生了一点兴趣的李世民:分子?所以这个细胞之下是不是还有更细微的研究?比细胞小的东西是分子吗?后世的世界真的挺神奇的,居然发展到了这个程度。

何老师:“同学们,我们来拓展一个知识点‘归纳法’。”

“由一系列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方法就是归纳法。”

有的古人疑惑:如果只是观察一部分生物就得出事实的话,怎么能确保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呢?如果出现例外情况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