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完数学课后,很多人都晕乎乎的。

当他们再去看直播屏的时候,讲台上已经换了一个人了。

这还是一位女老师,她叫何俪娅。

何老师简单自我介绍后就开始上课了。

各朝人看着直播屏右上角“生物课授课中”几个字。

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生物”这个词其实很早就有了。

所以古人们也能看懂。

但是他们有点奇怪,后世之人把“生物”专门列成了一门学科吗?

战国末期,荀子: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难不成这是讲礼法的课程?

西汉,赵过:应是讲授耕耘之法以及下种的农器,我最近在制作三脚耧,推广代田法,希望能够帮农户减轻劳作负担,增加粮产。不知道后世有无经验可借鉴?

东晋,郭璞:此生物课是否为研究动物、植物的?后世是否增添了更多的动物、植物种类?有点期待。

明朝,李时珍:不知能否从中见到一些我暂时无法辨别的药草,后世草本种类应该比我这个时期更齐全了吧?

明朝,宋应星:治地生物,必是讲种植稻麦等五谷之法,我正好在观察水、土对五谷生长的作用,刚好可以听一听后世的看法。

其他人:熟物、生物,未煮熟之物需要专门开课吗?

一时之间,各朝代的人又陷入了猜测之中。

农学专家们都想着从里面找到一些有关农作物培育种植的经验,大夫、药学家们则想着见识更多的药草,完善自己的医学着作。

大部分人还是挺期待这门课的。

而且对比上节课,他们感觉生物课应该比数学课容易听懂,所以打算好好听一下。

可是等何老师开始讲课后,古人们有点傻眼了。

何老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分子与细胞学说。”

这话一出,古代人有点懵。

何为分子、细胞,这两个词有点陌生啊!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历经五年攻关取得的重大突破。利用克隆技术可以......”

古人更懵圈了,克隆猴是什么猴?克隆技术又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目前世界上关于人类起源主流的学说是进化论,认为我们的祖先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当然,也有部分人反对这种看法,觉得进化论有很大缺陷,现在的证据不足以支撑这个观点。”

“虽然人类起源还没有最终定论,但是这些年研究发现,猴与人在亲缘关系上很近。”

“以往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用于研究人类疾病和药物实验的动物主要是小白鼠。理论上来说,克隆猴比小白鼠更适合......”

何老师这些内容里面还配了一张从猿类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图。

听着何老师说的话,看着那张清晰明了的图片,很多古代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冲击。

人类的起源?后世在研究这个问题吗?

什么进化论?人类的祖先是猴子变来的?怎么可能,人不是女娲娘娘造出来的?

对于受上古传说影响的人来说,这个想法深入他们的内心,并且他们一直坚信不疑。

一些人在公屏上发言:人是女娲娘娘抟土根据自己的模样造的,然后订立下婚姻制度。《山海经》《楚辞》里面都写了。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种神话故事。

秦朝,秦始皇:所以后世之人并不相信神仙之言?徐福传回来的海上仙山也并没有这个地方?

西汉,刘邦: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个观点怪新奇的。

西汉,刘彻:说我祖上和大猴子是亲戚,简直可笑之极。

唐朝,李世民:所以之前历史课上说的什么元谋人、北京人那些又是什么?是我们的祖先吗?

战国时期,庄子:人是由猿猴变成?为什么不是蝴蝶变的,不是鱼变的?后世这些论断又是如何得知的?

有人的关注点在人与猴的关系上,有人的关注点在其他方面。

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这上面的人讲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所以细胞所谓何物?这东西应该对人是至关重要的。

东汉末年,华佗:猴子和老鼠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后世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如果猴子真的和人是近亲的话,那是否也可以用作肝肠、心肺的剖析研究?

唐朝,孙思邈:单细胞可以独立存活,多细胞的生物却不可以,这又是什么新鲜说法?如何才能看到这个所谓的细胞呢?按照他们的说法,人岂不是也是由这个细胞形成的了?

何老师的课程继续:“大熊猫和冷箭竹形态迥异,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说着,她放出了一段视频:

一只全身黑白二色相间,体态丰满,头圆颈粗,小耳朵,眼部带着两个黑圈圈,圆滚滚的大熊猫坐在地上,两只小耳朵还一耸一耸的。

它一只手捧着一根细细的竹子,然后塞到嘴里,咔哧咔哧地啃了起来,背后还靠着一大捆比较粗的竹子。

憨态可掬的。

视频背景里,有人在喊它“花花,看这边。”

大家就看到这个黑白大团子扭动了一下上半身,它转向了声音发出的地方。

视频里这时发出了很大的欢呼声,大家都在夸“花花,真乖,真可爱!”

看完这个视频,教室里也有一点小沸腾,大家都在惊呼“太可爱了!”甚至还讨论了起来,何老师也没怎么阻止。

裴姝看着这只大熊猫,心里也像要被融化了一样,大熊猫真的太萌了。

古人们也被这只突然出现的不明物体惊住了。

很多人在发问,这个大熊猫是什么东西,怎么长得如此奇特?

有大熊猫分布地区的人:咦,这是不是貊呀?怎么长得如此肥胖?

西汉,薄太后薄姬:咦,这不是我在代国之时豢养的貘吗?后世之人也同我一样喜爱貘吗?也是,这玩意儿憨态可掬,懒洋洋的,看起来十分讨喜。

西汉,刘恒:这东西是不是西南方那边进贡给我大汉的贡品?不知道母后为何如此喜爱,看起来有点憨傻。

唐朝,李世民:咦,这东西的皮不是我在丹霄殿设宴款待多名有功之臣时,用来赏赐给他们的吗?我大唐称呼其为貘,后世之人叫大熊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