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开元帝师 > 第106章 李哲暴崩神龙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乐公主从几案的那一头挪到父亲身边,依靠在温暖宽厚的肩膀上,低声道:“父皇,安乐真的不能成为大唐的皇太女吗?”

手中的丝笼有些烫手,李哲将其放回食盒内,和蔼地搂住了女儿的肩膀。

无论她怎样刁蛮无理,顽劣不堪,都是他心底最爱的李裹儿。

是他颠沛流离时,上天怜惜他,赐予他的一份慰藉。

“你知道,皇祖母改唐为周,为何只能一朝而终吗?”

“安乐不知!”

“天地阴阳造化,都有各自的分工。周公制礼,号令天下男主外,女主内,天下长治久安八百余年。大周一朝而终,就是阴阳不愆,理而不和所致!”

不堪回首的大周王朝,还沉甸甸地压在李哲的心头,差点让他无颜去见李氏列祖列宗。

他说什么都不愿意,大唐王朝再出现一个乱政女主,让江山社稷风起云涌。

安乐公主闭上了眼睛,一滴温热的眼泪无声地滚落脸颊。

“别哭了!做个衣食无忧的清闲公主多好啊!”李哲只当她还在生气,温声道,“父皇真的不希望你,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去,也不希望大唐江山再生波澜,枉死那么多无辜之人!”

如果此时,父亲说一句愿意立她为皇太女,安乐公主一定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将那一盒丝笼打翻在地。

但此刻,她彻底明白了,父亲要将皇位传给谯王的决心,是不可能更改了!

她是一介女子,天生注定与皇位无缘,只有像皇祖母那样,亲手提起屠刀,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安乐公主怏怏地推开父亲,悄悄抹去腮边的泪水,慢慢走到了窗牖边。

神龙殿百尺飞檐之上,玉绳淡白、银河清浅,夜正阑,人已静。

这大概是她见过的,最后一个宁静的夜晚了吧?

身后,传来父亲咂嘴咀嚼食物的声音。

“连奴这次做的丝笼,汤汁煮得太干,羊肉和大葱稍稍老了,吃起来有些塞牙,但味道还是不错的!”

忙碌了一天,李哲饥肠辘辘,一连吃了三只丝笼。

拿起第四只丝笼的时候,他数了数,食盒里还卧着五只丝笼。

“安乐,这个点,想必你母后也饿了。你早点回大明宫,把剩下的丝笼给她带过去吧。”

安乐公主听了,不禁泪流满面,不敢应答,也不敢回过身来。

父亲与母亲正在冷战中,还不忘给她送吃的。他终究还是深爱母亲的!

安乐公主平生第一次哭泣,是在去往房陵的途中。

那时候,她刚刚落地,浑身一丝不挂,啼哭不止,是父亲脱下了身上的袍衫,裹住了那单薄的身子,取名“李裹儿”,给了她无限的温暖和安全。

这一次哭泣,是因为父亲毫不犹豫地吃了她亲手进献的毒丝笼,从此以后,她将再也享受不到来自父亲的温暖和安全。

她又听到李哲“咕噜咕噜”喝水的声音。

父亲总是口渴极了才会想到喝水,一喝就是喝一大壶。

顷刻后,身后传来“咣当”一声,一只掐丝宝相纹葵口金盏掉落在地板上,骨碌碌地滚到了她的脚边。

安乐公主浑身哆嗦,不敢回头。

她知道,父亲已经痛苦得无法说出话来了。

马秦客炼取的鬼臼蓖蒿散,一滴便会使人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继而体能衰竭、虚脱,慢慢失去言语能力,苦不可言。

韦晚香和叶静能法师亲手将鬼臼蓖蒿散拌入了丝笼的馅料里。

片刻后,她猛地转身,跑过来抱着面无血色、昏昏欲死的父亲,嚎啕大哭起来。

神龙殿外,七八位寺人和婢女闻声赶来,惊恐万分,跪了一地。

待到天明,巳时以后,韦晚香才带着上官婉儿、武延秀、叶静能法师、马秦客、杨均、宗楚客、纪处讷、赵履温等人,慢吞吞地赶到大兴宫神龙殿。

一入大殿,武延秀立刻杀掉了神龙殿所有的寺人和婢女,封锁了大兴宫各处宫门。

束腰牙枨卷足几案上,还摆着李哲舍不得吃,要留给韦晚香的五只丝笼。

只是,丝笼没有了一丝热气,不再温热酥脆,变得冷冰冰、硬邦邦的,像此时的韦晚香看李哲的眼神一样。

李哲面色苍白,闭目躺在地上,艰难地举起右手,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声音。

谁也听不清楚,他在说些什么。

上官婉儿不知道韦氏一党究竟做了什么。

看到李哲这个样子,她哀痛欲绝,疾步跑过去,跽跪于席上,含着热泪抱起李哲,将耳朵凑在他的嘴边。

只听清楚一句:“立重福为太子”,李哲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带着满腔的悲愤和无尽的悔恨,撒手离开人寰,龙归九天。

韦氏母女合谋进毒 ,心里并没有做过详细的长算远略。

皇帝暴崩,文武百官将会如何议论、猜测和指责,朝中政局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她们一概不知。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封锁消息,秘不发丧。

韦晚香将自己亲手提拔的各位宰相、亲信都召入宣政殿中,商议安身之策。

李哲暴崩的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将韦温、韦安石、韦巨源、苏瑰、萧至忠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庭下恟恟,物议沸腾,大家纷纷猜测起他的死因。

冷静之余,宰相韦温细细回想起来,这几天,韦晚香四处发号施令、调兵遣将,心里倒是明白了几分。

为了提高皇后威望,韦晚香在五年多的时间里,采取了多项措施。

神龙元年五月,韦晚香在上官婉儿的建议下,上书朝廷,“请天下士庶为出母服丧三年”、“请百姓以年二十三成丁,五十九免役”。

景龙二年,庆贺五色云起时,二圣下诏为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妻子各加邑号一等,没有妻子的就授给女儿;天下所有八十岁以上的老媪,授予乡君、县君、郡君等称号。

景龙三年,韦晚香向李哲申请,女子封爵,允许由子孙荫袭。

她还在上官婉儿的建议下,请求允许妃子及五品官以上的母亲、妻子,以及获得封爵的命妇、女官们,在身后下葬时,可以享受朝廷赐予的鼓吹之礼。

上官婉儿长期生活在则天大圣皇后身边,政治经验十分丰富。

韦晚香一一采取了她的措施。

正是这些措施,为她赢得了母仪天下的皇后风范,争得了天下女子的大力支持。

有尊号、有祥瑞、有政绩,只要韦晚香为自己造够声势,沿着先人走过的路,一直走下去就好了。

可是,她真的太心急了!还未等到自己羽翼丰满,就将手中最有价值的一颗棋子丢了出去!

韦温暗暗摇了摇头。

事已至此,再怎么埋怨妹妹操之过急,都已经无事于补。

听见右仆射苏瑰捧笏奏道:“皇后,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生前没有确立太子,如何推立大唐新君,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对!对!大家还是商议商议,立哪位皇子为大唐新君吧!”苏瑰提醒了众臣,宗楚客、纪处讷等人聚讼纷纷,但谁也拿不定主意。

妹妹封后以来,韦温一直位居荣要,熏灼朝野。

他只关心,新君就位,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否会被削减掉。

韦温清了清嗓子,朝堂上顿时肃静下来。

他奏道:“皇后,陛下猝然驾崩,朝野上下必然会热议此事,各位宗室也会虎视眈眈。一旦关中暴露,就会使得长安危迫!”

“兄长有何高见?”韦晚香道。

“首先要确保京畿地区的卫戍,防止宗室动乱;加强陇右、河西、朔方、河东、河北等地的军防力量,阻遏突厥、吐蕃、契丹等异族趁机犯边,之后再商议如何推立新君吧!”

韦晚香觉得言之有理。

马上下令:“兵部从各府调五万人马,分左右两营,屯驻长安附近。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驸马都尉韦濯、韦捷、卫尉卿韦璿、左千牛中郎将韦琦等人,分领万骑、羽林卫、金吾卫、监门卫等各营。”

韦捷是韦温的侄子,韦灌是他的从弟,两人分别娶了成安公主和定安公主。

韦璿是族弟,韦播是从子,韦琦是族子,高嵩是外甥,一众人皆是韦氏子弟。

韦温道:“东都洛阳何人守卫?”

“让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担任东都留守。”韦晚香沉吟片刻,又道,“兄长,这枚鱼符交给你,由你总揽内外,统领京畿兵马!”

韦温心满意足地接下了鱼符。

至此,朝中台阁要司,以及北衙四军、南衙十六卫,全部被韦氏子弟和亲信所控制。

韦晚香忙碌地为自居帝位做着准备,无暇理会关在大明宫绫绮殿里的上官婉儿。

她不清楚,李哲临死前,跟上官婉儿说了什么,担心她坏了大事,派了几个寺人将其软禁起来,不许出来。

上官婉儿重金收买了绫绮殿的寺人,设法将太平公主带入大明宫相见。

在暗夜掩护下,太平公主身披一袭鸦青色斗篷,悄悄来到绫绮殿。

惊获三哥李哲驾崩的消息,她不禁疾首痛心,悲不自胜,当即哭了出来。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三哥,你死得好惨啊!”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抱头痛哭起来。

除了有些肥胖,平时偶尔会感染一点风寒,李哲身体并无大恙,太平公主说什么都不敢相信,她最亲爱的三哥已经走了。

哭了许久,上官婉儿道:“皇后已经封锁了消息,陛下的死因,终究是个谜团。婉儿拼死将消息传递给您,是希望公主能够参与谋划大唐的未来,稳定住当下的局面!”

太平公主怒睁着红肿的双眼,一字一顿道:“这一切,都怪我行动拖泥带水,缓不济急!天子驾崩,韦后却秘不发丧,遮遮掩掩,表现得十分异常,其中必有谋逆!”

“这几天,婉儿连续替她发出了二十几道调兵遣将、任命新官的敕旨,可见她已经做足了准备!”

“三哥临终前,可有什么交代的?”

“陛下只是留下遗言,封谯王重福为太子,其他诸事,皆无交代!”

太平公主拉着上官婉儿的手,眉眼间刚毅而果决。

“韦后觊觎皇位已久,必定会立年少无知的重茂为太子,作为她走向帝位的跳板。婉儿,你我是多年的闺中密友。承命制诰的时候,你一定要写上 ‘韦太后和相王旦共同辅政’,不能让她独揽政权!”

上官婉儿泪流满面,紧紧抿着嘴,点了点头。

封为昭容五年,李哲对她恩宠有加,不仅为上官家族平反昭雪,临死前,还在操心如何在凌烟阁为上官仪加立绣像。

皇帝猝然驾崩,让她措手不及。

这一片曾经为她遮过风挡过雨的屋檐,倒塌得实在太快了,从今以后,有谁还会这样罩着她呢?

门外响起了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位寺人在窗外低声道:“上官昭容,皇后殿下宣您过去起草诏令,请您马上去宣政殿一趟!”

上官婉儿急忙回了一句:“我马上就来!”

待脚步声远去,她对太平公主说道:“公主,绫绮殿的寺人会想办法带您出宫的,您和相王一定要按兵不动,等候我的消息再做决定!”

太平公主点头会意。

对镜梳理了一下发丝,擦净了腮边的泪痕,上官婉儿打开房门,慢慢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

宣政殿里烛火通明,宰相们肃立两侧,表情都十分严肃。

众目睽睽下,她慢慢走进宣政殿,坐到缓步墀下专门为她设立的席位上。

在几案上铺开一张空白的祥云瑞鹤提花绫锦敕旨,提起檀香木梨花紫毫诗笔,蘸饱了浓墨,等着韦晚香发话。

“壬午,陛下突发疾病,崩于神龙殿,举国哀痛!”

韦晚香坐在大殿上,刚刚说了一句话,就哽咽落泪了。庭下的宰相纷纷劝说皇后要为大唐天下保重圣体云云。

上官婉儿微微侧过脸,抬眼望了一下韦晚香。

她相信,皇后脸上浮现出来的那一丝悲哀是真实的。

毕竟,她和李哲曾经那么鹣鲽情深,恩恩爱爱。

“今日与诸位宰相商议,决定尊先帝遗命,立温王重茂为太子。上官昭容即刻拟写遗诏,颁布天下。三日后,太子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唐隆。”

上官婉儿心里暗暗钦佩起来,太平公主真有先见之明啊,韦氏一党果然立了李重茂为太子!

她颔命称是,低眉提笔行书。

“景龙四年六月初二,壬午,上崩。遗诏谕文武群臣曰:朕以菲德,受天之命,嗣承李唐洪业,君临天下。然在位五载,德泽未洽于天下,遘疾弥留,殆不能兴,遗憾弃世。念江山社稷必有君主,温王重茂德器夙成,仁孝明达,宜立为大唐太子,柩前即皇帝位。”

写到这里,上官婉儿略略停了一下,不安地扫了一眼韦温、宗楚客等人。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在砚池中舔了舔笔尖。

继续写道:“新帝年幼,以顺天翊圣太后和相王旦共同辅政,内外文武群臣,协心辅理,一应事务,皆遵祖宗旧制。”

机警的宗楚客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上了缓步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