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开元帝师 > 第81章 迎仙宫神龙之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洛阳东宫重光门外,聚集了一大帮人马。

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卫将军李湛、内直郎王同皎等人,神色严峻地坐在骏马上。

三人头戴金色护耳战盔,身穿金色细鳞铠甲,肩披鎏金肩吞兽披膊,下穿细鳞膝裙,脚蹬栗色羊皮战靴,手中各持着一把明晃晃的利剑。

太初宫上空,天色晦暝,阴云奔流。

不远处,一群披甲禁军排列整齐,向迎仙宫方向跑去,步伐铿锵,好像阵阵轻雷,不断地滚过天际。

李多祚抬头看了一眼天色,战盔上的一缕红缨,在风中上下翻飞着。

他使了一个眼色,一名羽林卫校尉下了马,三步并作两步,跳上东宫玉阶,用力拍打着浮沤金钉的朱门。

太子武哲躲在门后,从门缝中看到了数名禁军将领,还有他的女婿王同皎,心中顿时忐忑起来。

他战战兢兢地问道:“两位将军,为何全副武装出现在东宫门前,你们有什么异谋?王同皎,你是定安郡主的郡马,怎么与他们沆瀣一气,挥戈指向东宫呢?”

王同皎微微咧了一下嘴,没有回话。

岳丈行事,向来畏首畏尾,已经见惯不怪了。

李多祚跳下马背,大步走到朱门前。

“太子殿下,高宗天皇大帝把皇位传给您,却横遭废黜,人神同愤,已有二十一年矣!今日,北衙羽林诸将与南衙朝臣们,决议同心协力,诛灭恶人,恢复李唐江山,希望殿下亲自去指挥将士!”

朱门内鸦雀无声。武哲心颤魂飞,久久无法出声。

很显然,他被李多祚的话吓坏了。

策划起事的到底是谁?他们哪来的胆子恢复李唐江山?作为一国太子,他居然一无所知!

李多祚见没有回应,不停地搓手顿足,心头涌起几许不安。

拍拍朱门,又喊道:“臣本是靺鞨大酋,率部归顺了大唐,多年来屡立军功,官至右羽林卫大将军,宿卫北衙二十余年。金章紫绶,皆是高宗天皇大帝所赐。臣等没有异谋,只想报答他的恩德!”

不知道是天气酷寒,还是内心恐惧,武哲在门后战栗不已,脑袋里一片空白。

他只想众人赶快散去,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

“本宫承蒙圣恩,两度立为太子,好不容易熬到现在,不想平地再起什么波澜。恶人的确应该翦除,但吾皇圣体欠安,你们这样做,会使她受惊的,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吧!”

李谌走到门前,对着门缝喊道:“诸位宰相将帅,为了恢复李唐江山,不顾身家性命,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将来,他们必定要面临烈火鼎镬之刑!太子殿下忍心吗?如果您不愿行此事,请早点去制止他们!”

他的话点醒了武哲。众人打着太子的旗号起事,如果事败,他是无法推卸的主谋!

武哲心急如焚,惨白的脸上,泌出涔涔汗水。

片晌之后,沉重的朱门终于打开了。

刚刚迈出门限,王同皎疾步上前,一把将浑身哆嗦、犹豫不决的岳丈拦腰扛起,抱到了马鞍上。

王同皎的力气可不小。

他出身琅琊王氏,是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长安初年,在宫中校场上与人比武,举起了场地上的石狮子,正好被路过的定安郡主看到,两人结下了一段姻缘。

身材肥硕的武哲扛在肩上,跟一尊石狮子的重量差不多。

武哲不停地挣扎着、叫嚷着,让人抱他下马。

可是,没有人听他说话。众人只管拥簇着他,浩浩荡荡地朝迎仙宫跑去。

此时,相王武轮和太平公主正坐镇南衙,指挥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率领南衙禁军,控制太初宫三大殿、十一门。

张柬之找到他们商议起事时,武轮还有些许犹豫。

他特意向叶法善天师询问了凶吉。

叶法善天师说:“不久前,臣观星象,发现岁星逆行进入太微垣,在天庭位置滞留不前,已经预感到天下将要掀起波澜。吾皇油尽灯枯、垂卧病榻,大权落于佞臣之手。天下人心思唐久矣,殿下,复辟大唐的时机到了!”

那些心向李唐的老臣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

武轮和太平公主下定决心,以清君侧为名,帮助张柬之发动这场变革。

招贤纳士,一呼百应;排兵布阵,剑指太初。

武成器、武成义和武隆基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他们正和司刑少卿袁恕己、洛州长史薛季昶、朝邑尉刘幽求等人,统率千骑禁军,全城搜捕韦承庆、房融、崔神庆、张昌仪、张昌期、张同休等张氏党羽。

迎仙宫外,金革之声突然四处响起。

宰相张柬之和崔玄暐、左羽林卫将军敬晖、左羽林卫将军桓彦范等人,率领一百余名千骑禁军,手执利剑,疾步冲进迎仙宫里。

在长生殿外的游廊上,众人遇见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

他们见状,惊慌失措,掉头就跑。

敬晖和桓彦范一个箭步冲上去,拦住了去路,二话不说,就割下了两人的首级。

转角处又遇见了上官婉儿,立刻将其扣押起来。

羽林禁军踩着张氏兄弟的尸身,哒哒地跑进长生殿,将大殿内外层层包围起来。

卧榻上的女皇正在半梦半醒之中,听到脚步声,立刻清醒了,吃惊地坐起身来,厉声问道:“是谁在作乱?”

苍老枯瘦的身影,像一簇落光了叶子的合欢枯枝,投在豆汁黄色的帷帘上,随着烛火左右摇曳,忽明忽暗。

众人看着帷帘上的剪影,谁也不敢作声。

张柬之和崔玄暐站了出来。

张柬之道:“二张图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之命,将他们兄弟诛杀了。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事先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了陛下,臣等罪该万死!”

女皇呆坐了一会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伸手撩起帷帘,看着跟她差不多年纪的张柬之,表情似笑非笑。

她咬牙道:“狄仁杰和姚崇数次向朕推荐你为宰相,说你 ‘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 ,如今看来,的确是如此!任为宰相,才短短四个多月,你就谋划了这次兵变!”

张柬之花白的眉毛挑了一下,没有回话。

穿上翘头履,女皇躬着身子,走到众人面前。

“你拉拢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任用桓彦范、敬晖、杨元琰、李湛,让他们担任左、右羽林卫将军,把宫中最重要的宿卫禁军交给他们指挥,现在,北衙四军、南衙十六卫,悉数听你们指挥,是吗?”

“陛下说的,并不全对。”张柬之深垂着脑袋,谁也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老臣也任用了建安郡王武攸宜为左羽林卫大将军,但他没有参与此事。如果不用他,就会引起张氏兄弟的怀疑!”

“好,很好!你果然老谋深算!”女皇又气又恼。

经纬天下一辈子,算计了一辈子,没想到今天,却被一个臣子狠狠地算计了一回。

“崔卿,你呢?”她怒指着崔玄暐。

崔玄暐惶然抬起头,看见女皇一缕白发,在荧荧烛火中微微地飘动。

“别的宰相,都是经他人推荐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起来的,授你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今日,你也趁朕病重,与他人合谋起事吗?”

崔玄暐带着几分羞愧,叉手道:“老臣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生了暖炉的大殿内,温度比外面高了许多,说话间,嘴里冒出丝丝热气,转瞬便不见了。

李多祚等人架着武哲,驭马赶到了长生殿门口。

敬晖和桓彦范急忙迎上前去,扶着武哲下马,将他推到了人群前面。

女皇淡淡地扫了一眼惊慌失措的太子,转过身去。

口中像含着冰块似的,冷冷说道:“既然张氏兄弟已经伏诛,请太子殿下,把你们的人马带回东宫去吧!”

说着,她捂紧了颈间的柚黄色狐毛领,躬身驼背,颤颤巍巍地拄着龙杖,想躺回到龙榻上去。

“太子殿下不可返回东宫!”

女皇一转头,看到桓彦范上前一步,猛然跪于地上,声如洪钟。

“昔日,高宗天皇大帝驾崩,将爱子托付陛下,却久居东宫。如今,天意民心尽归李唐,群臣不忘先帝恩德,故此尊奉太子,诛除逆贼!请您传位太子,使李唐王朝万世不绝!”

“请陛下传位太子殿下!”张柬之和崔玄暐一起跪了下来。

“请陛下传位太子殿下!”

李多祚、敬晖、桓彦范、李湛、赵承恩、王同皎,还有右羽林卫将军杨元琰、职方郎中崔泰之、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刑评事冀仲甫、司农少卿翟世言等人,黑压压地跪了一地。

大殿内外,数百名羽林卫禁军,一同跪地,高喊着禅位请求。

女皇停下了脚步,背对着众人,孤独地站着。

此刻,时间凝固了,如同长生殿琉璃滴水上的檐溜,在天寒地冻之中,凝结成了锐利的冰刀,每一刀都扎在了她的心尖,每一刀都鲜血淋漓。

武哲手足无措地站在人群里,站也不是,跪也不是,急得直跺脚。

寂静之中,长生殿门口,忽然传来了一位老人嘤嘤的哭声。

女皇侧耳听了一会儿,颤声道:“姚卿,你毋需恸哭,该给太子的,朕都会给他,一样都不会少!”

姚崇从门后转出,用澜袍的袖子抹了抹眼泪,哽咽道:“老臣从灵武赶回朝中,参与此次密谋,只是为了尽为人臣的道义。陛下即将成为旧主,恸哭一下是臣的本分!”

那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此刻,还有人愿意为她落泪,已是心满意足。

“走吧,诸位都退去吧!”女皇无力地摆摆手,“朕只是贪恋权力,过了一把帝王的瘾而已,何曾真正占有过大唐的江山?”

“但陛下对李唐宗室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不知哪个胆大的人喊了一句。

女皇抬起昏花的老眼,四下寻找那个声音,却寻而不见。

“朕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枯朽老人,再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就算有伤害,一切都过去了。这个天下,无论是大唐还是大周,无论是姓李还是姓武,只要国丰民安,四海升平,朕别无他求!”

武哲面带余悸,冷漠地扫了一眼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人。那眼神里,有愤怒、有怨恨,也有死后余生的欢畅。

众人潮水般退去,长生殿里的血腥味,好几天都挥之不尽。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女皇下令太子监国,大赦天下。二十四日,在通天宫里举行新皇登基大典,正式传位太子。

自大唐载初元年九月九日,改元天授,改国号为“周”,女皇凤临天下,过去了整整十五年。

她不顾羸弱病体,亲自为武哲披上了十二章纹天子冕服,戴上垂珠十二冕冠。

虽然缄口无言,不说一字,眼神里却充满了万千叮咛,像是一个为远行的游子送行的慈母。

武哲第二次从母亲手里接过了沉甸甸的传国御玺。

传奇又辉煌的大周王朝,也随之落下了帷幕。

政权过渡波澜不惊,四海晏然烽烟不起。大唐王朝成功复辟,武哲悲欣交集,热泪盈眶。

这一份喜悦和激动,不可尽之于言,亦不可穷之于笔。

张昌仪、张昌期、张同休等人全部被斩首,与张易之、张昌宗两人的首级,一起悬挂于太初宫端门外示众。

韦承庆贬为高要尉,房融和崔神庆,分别坐罪流放高州和钦州。

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武哲正式制颁天下,恢复国号为“唐”。

凡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立法制度,皆恢复至永淳以前的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被改姓的李氏子孙全部恢复旧姓。

狄仁杰和姚崇,在有意无意之中,为光复大唐王朝,安排下了张柬之这一人物,不知道算是天意,还是人意。

策划神龙之变的五位大臣,均被加官晋爵。

张柬之封汉阳郡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玄暐封博陵郡公、中书令;桓彦范封扶阳郡公、侍中;敬晖封平阳郡公、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袁恕己封南阳郡公、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多祚赐爵辽阳郡公;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琊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卫大将军、赵国公。

其余大小功臣,皆计功行赏,程能授事。

武轮恢复原名李旦,拜为太尉、知政事、同凤阁鸾台三品,参预国政,并加尊号安国相王,食实封五千户。

太平公主恢复原名李凌月,加尊号镇国太平公主,食实封与哥哥相同。

众人弹冠相庆,唯有姚崇为女皇的退位而泫然泪下。李哲对他心怀芥蒂,仅赐爵梁县侯,迁毫州刺史,将其孤零零地被贬出了洛阳。

李哲还下令,免除今岁全国税赋,李氏皇族中无罪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

那些被大周酷吏冤枉的人,再次进行清理和昭雪,子女中如有被发配流放,或者被没入官府为奴的,都予以赦免。

徐敬业、裴炎、张易之、张昌宗的党羽不在赦免之列。

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族人,已死者追夺官爵,存者皆流放岭南恶地。

二月十四日,立太子妃韦晚香为皇后。李重福为谯王,李重俊为卫王,李重茂为温王。

追赠已故邵王李重润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

追封岳丈韦玄贞为太师、雍州牧、益州大都督、上洛郡王,葬于荣先陵,立褒德庙;岳母崔氏追封为上洛郡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