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熠世微尘 > 第84章 强力推行改革,辽南更进一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章 强力推行改革,辽南更进一步

武进终于有时间开始下气力严肃军纪,整治吏治。他确实被归德节度使李重进的“无为”管理效果惊到了。很难想象如果辽南也如归德军一样在管理上千疮百孔,会出现怎样可怕的后果。回来后,武进便召集管理层开会,初步提出了职权分立的想法,即军权、政权、法权分立,算是在想法上先抛砖引玉。

武进前世是个商人,之所以小有成就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和管理相对宽松的时期,因此对于政治并不怎么关心。后来生意发展起来了,有更专业人员的加入,武进更不用花费精力,顶多是有空闲时看看新闻而已,所以他对地方政府治理的了解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国家治理就更不用提了。

既然不知道,那就让能悟明白的人去思考,这就催生了回来后的管理层碰头会。毕竟是临时组织,一时间众人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的方案,因此下次的全体大会才是重点。

建隆二年七月初一,辽南都护府第一次政务管理人员大会在辰州城正式召开。之所以选择辰州为主会场既因为与旅州(原名苏州)、开州距离相仿,又是防御城墙的终点所在,除了开会还可以顺带着组织验收和对玄武军阅兵仪式。

会上,武进又重新提了这方面的想法,他的意见是都护府是辽南地制度和政策制定的最高权力机关,每两年组织对律令和政策做出一次全面补充和调整。对于律令变更和政策制定前要由各行业、阶层中民选代表充分参与讨论,再由地方管理人员大会研究确定才能报都护府审核颁行。颁行前要向全体百姓公告,公告内容附带着代表们提出的意见。

百姓了解代表的意见,就易于甄别意见内容的真伪、优劣,在下一次政策商讨前再推选代表时就会自然淘汰掉以往表现不好的,重新选择认可的人选来为阶层或是行业发声。

如此做既可以了解民意,又不至于放松都护府掌握的权力,是目前体制下武进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关于职权分立,武进设想成立三个分而治之机构分别为政务院、军务院、司法院,此外还有一个叫审计署的特别部门。

政务院统管地方政务,职能包括都护府所制定政策的执行,所有与民生相关事务的管理。政务院下设八大司,即:农务司、工业司、民务司、水务司、税务司、治安司、廉职司、宣教司,平日里不同部门各司其职。

军务院主管军中事务,包括参谋部、作战部、军法部。参谋部研究和制定战略及传达都护府作战命令;作战部负责日常战术训练及战时指挥;军法部负责违法行为的审判及执行,其设立的宪兵队专查军中不法之事。

司法院由立法司、法判司、典狱司组成,负责除军队以外全部民事、刑事案件的审判及执行。

审计署是都护府直属,每年对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进行费用审计,对于查出的贪渎行为可直接提交司法院以刑诉。

这次会已经酝酿许久,但在收到宋朝廷派驻人员已经出发后便紧锣密鼓开始筹备,一天后就开始召集。会前武进已经通过不少人向各方渗透初步意见,虽然没有这么具体,但是内容基本上也都点到了,而会议中加入的表决环节其实是武进想借此机会了解手下实权诸人的想法,敢于当时就硬刚的至少与都护府不是一条心。

等参会人员都已经到场,才由参谋部小吏为每人送上一份已经印刷好的会议纲要。与会过程中,都督府提出的每一条意见都需要经过在场参会人员的表决,表决的意见也会被全部记录下来。

会开得很顺利,意见基本上都全票通过。虽然没有达到预想的了解下属想法的作用,起码知道了不会有人敢直接反对都护府的改革想法。

当新机构在会后逐步建立,基本运作已经开始,在海上因为天气和风向原因“溜达”了快十天的司马和掌书记才在旅州旅顺港下船。由于在海上乘船时间有点长,两名官员身体都出现了不适,那就好好休养吧,千万不用急着就职。

大半个月后,当两位朝廷钦派的官员来到神机军指挥衙门时,那座衙门已经更名为军务院,而他们的职务也只能排在院长、副院长和各部、军负责人之后,先不说能不能进决策层,就是在基层指挥官里也排在几十名之后。虽然是钦点,职务就是军司马和行军掌书记。

此时神机军已经升级成了军团,内部则被分成了朱厌军、夔牛军、金乌军、赢鱼军、毕方军和玄武军六部分。

朱厌军是神机军中唯一的一支混合部队,步军、马军、近远程兵种都有,是多兵种衔接的试水,也是六军中的先锋,是曰朱厌一出必有大战;金乌军是长于中远程攻击部队,远些有弹射筒,近程有弩车,短兵相接前还有强弩;夔牛军是人人配备强弩的骑兵,人数已经过万,是护卫金乌和前冲破阵的主力;赢鱼军就是原来的水军,现在也归军务院统一指挥,目前巨舰都有五艘;毕方军就是原来的山海营,目前已经开始扩编;玄武军是四百里长城守卫军,主要是辽南辖地的防御。

来的两个官吏论职务只能在一军中任职,还只能算是第三、四把手,鬼知道有谁会听他们的命令。司马贾里珩并不知道,与他同行的掌书记赵元与辽宁王不仅曾是同窗,更是杀兄仇人,更不知赵元如果见到了辽宁王该作何表示。

武进很忙,没有时间去接见两人,他早已收到情报,知道来的掌书记便是当年在江陵相斗的赵家二子。他只是觉得不值得花时间与赵元这样的人见面寒暄。

毕竟是钦点的官员,军务院院长高和杰还是抽空接见了两人,并向两人提出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建议,他可以安排两人在军务院工作,一个做军务监督,一个做军费审计。当然,这两个职位的薪俸将会翻倍,更能接触到整个军团的信息。

二人自然都是识抬举的,当然也不会看着好处不捞,如此远涉毕竟不能白辛苦。两人高高兴兴回了驿所,收拾行装准备入住军务院大院。

第二日,两人带着仆役来到旅州军务院前,却被卫兵拦住。贾里珩曾在军中任职过,对规矩还有些了解,赵元却趾高气昂,不愿理会通报之类的程序,就要硬闯。两侧警戒卫兵立时抽出刀便要驱赶,贾里珩拉住赵元递上高和杰给的委任状,哨兵这才收回腰刀去里边通报了。

过了好一会,才有一名高姓参谋出来领两人进去,可这赵元还是那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对那名参谋爱搭不理。仆从想要跟着一起进入,却被卫兵拦住不许。赵元还想叫嚣,又被贾里珩拉住,只叫仆从等在院外。

两人进了军务院的四层大楼,被安置在了顶楼一处偏僻的办公室,里面不仅空间逼仄且除了两套桌椅和两个柜子以外再无家具。两人有些傻眼,就这条件还算是升职了?还不如军中司马和掌书记,毕竟还有个独立的帐篷呢。可是两人已经满口答应,现在反悔可是会打疼自己的脸。

忍了!两人只好接受现在的条件。高参谋介绍自己是院长高和杰的长子,今日是特意等着两位钦点官员上任的,这让两人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赵元与贾里珩不同,他十分注重享受,便开口问了高参谋其他待遇问题。

“我二人的住处也在军务院?”

“军务院是有住处,但只提供给尚未成家和年长者,二位应该不在其内。两位可以继续住在驿馆,其实那里的条件要比院内的条件更好。”

“我们可是钦点的!是枢密院委派!”

“军务院中讲求平等,无论出身和官阶,只有职责区别。所以二位还是回驿馆更好些。”

“我要见高将军!不是,高院长!要是高院长不能妥善安排,我就去见辽宁王!”

“不是我给两位泄气,院长不是二位想见就能见的。见大王?就是院长也要提前和秘书处约好才能见到,你们还是不要白费力气了。”

“你……”

贾里珩连忙岔开两人,问起了日常工作内容。高参谋也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见贾里珩讲话还算客气便将院长交待的内容一一告知。军务监督主要就是对各军日常管理进行抽查,主要就是营区卫生和内务标准;军费审计是要核对军费开支账目。

监督这项工作贾里珩还可以胜任,毕竟他不是草包;可是赵元就难了,他从没认真学过数术,现在要核对全军账目那还不是要来他的命!两人中赵元其实是靠着与赵普的远房亲属关系才得了官职,也是武德司的眼线,可他要面对的账簿别说看懂了,就算照着抄都抄不明白,整个就是白扔货。

可是现在已经到岗,军中委任哪是想换就换的,做不好都要被罚。现在离京都那么远,就算想回都回不去,他又能如何?只能认命。

“院长的嘱托就这些。提醒两位,在这办公要记得片纸不能带出军务院,如有违纪至少要受鞭刑二十和罚俸半年。有专门的军法院对此监督,万不可存了侥幸的心思闯出大祸,受了皮肉之苦。”

“谢过高参谋,我等必会遵守。”

“二位是朝廷派来的,需要特殊照顾,午膳便在这公室进食,会有卫兵按时送来。二位都是监管之官,最不受同僚待见,平日还是少与其他人交谈为妙。话已至此,鄙人还有公务就先失陪,告罪!”说完,高参谋便离去了。

两人郁闷,非常的郁闷却又无计可施,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公室里等着下工。

武进最近很忙,一边忙着应付沈冰云的纠缠,一边有一大堆公务等着他决断。现在政体、军务都在改革,很多要害职位都需要重新任命,他只能将自己信任的人选从外地调转回辽南任职。

张奇对检教司的业务熟悉,他有意让其就任廉职司司丞,现在还在走任命程序。任命程序是管理大会上定下来的[A1] ,也通过了全体管理人员的表决,对此不能含糊,不能一开始就跑偏了。对握有实权的官吏进行监督和管理只有制度还不行,还需要有人去执行,一直保留的暗卫也正在召集。

刘蔼已经被他调回,正在赶回的路上。武进准备将他安排在审计署,受自己的垂直领导。

准备让王德生接手工业司,统管已经转为公有的在大、小庙岛、长山岛上的冶炼、军器、琉璃、印染等作坊,以及物研院等研究机构。这是需要创新和生钱的重要财源,是辽南十几万人未来几年的生存命脉,尤其不能轻视。

王象则负责民务司更妥帖,他办事细腻又有责任感,主政币法司时在民间威信也很高,处理民务应该也不差。难点就是需要从头做起,但武进并不担心,当年的币法司也可以算是白手起家。至于一直没有离开的名医直鲁古,武进也劝留了下来,给了个副司丞兼医院总院长的职务,负责整合辽南医馆并在各城成立公立医院。

农务、水务和税务司的主官目前还没有着落,主要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武进准备出去挖挖墙角,至于去哪挖还在考虑中。在人选确定之前商量着让岳丈大人和恩师暂时先顶一阵,毕竟是家里人好说话些。

至于宣教司司丞的职务他最头疼,因为沈冰云不愿意在家中呆着,她认为封建社会的女性也该有自己的事业,还拿出了唐朝就有女官的旧年历来和武进争取,更难以接受的是还盯上了宣教司司丞这个职位,天天软磨硬泡要去主政。

要是她一个人也就罢了,武进忙着公务回家时间也少,忍忍就算了,可她发动了怀有身孕的梅儿以及她干爹一起来游说就难受了。听说这两天连老武和进妈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武家里外的亲戚差不多都齐了。

想起来武进就头疼,一个职位倒是算不得什么,可是唐朝的女官也只是在皇宫里,收到委任主政的女官也只有武则天当政时才有过,现在忽然弄出这样的情况,不被人戳脊梁骨才怪了!

眼不见心不烦,武进索性就在办公室里连轴转着处理公务,可沈冰云天天借着来送饭找他理论,这心里的火腾腾的也得忍着,谁让是自己几千里去救回来的冤家呢。

政务院暂时由岳父接手,毕竟几十年在官场和基层,论管理经验现在确实无人能出其右;辰州太守霍衡晏和开州太守史峥峰任副院长,成为徐凌年的辅助。

司法院院长的人选武进最钟意周朝老臣王朴,可惜王朴早已病故,就算活着也轮不着武进这个地方节度使一样的王来拉拢启用。除此以外,选来选去却是自家老爹最合适,老武以前虽是幕僚,但是熟知两朝政务、军务,后来又参与了《大周刑统》的编纂,负责司法院确实够格。

经过武进亲自推选,在第一次管理会议的补充会议上全票通过,司法院长的人选走完最后的任命程序便是正式任命了。用老武的话说他得帮儿子守好辽南这片地方,将来给孙儿辈留下一片朗朗乾坤之地。司法院的人员多是从以往在检校司和军法院中任过职的人员,工作经验够,做到依律判罚的问题也不大。

为保障办案人员的安全和定罪后的处罚,武进又着人引入了不少军中退养老兵组成了治安司,这个司的头面七哥范岩旺来做最好,他“范阎王”的诨号就可以镇住一方。

与尚有一堆难题需要解决的政务相比,军务相比难度就小了许多。

升级为军团以后,等于军队中原有的官职都升了一级,将官当然都高兴,从兵卒中选拔班一级士官的工作也进行很热烈。

军务院院长是高和杰,武进对二哥管理军队的本事是认可的,再说多年来一直在军中做他的副手,无论管理还是人缘都是上上之选,这没什么异议。倒是四哥崔舜兴让他有些为难,四哥心肠太软,很容易受蒙蔽,在军务院中主事或者领导一军确实不合适。索性调到参谋部任副参谋长,与铁军搭档还挺合适。

作战部需要有决断却不武断的将军掌舵,武进先想到的人选是三哥素文臻,他两次从南唐、吴越周转以及家眷撤离的路线都是三哥谋划,从其中就可见其筹划和决断的能力,应是不二人选了。

六哥宋靖性格虽温吞,但是做事有板有眼,对下属也公平从不徇私,暂时先负责最缺人主事的军法部,以后要是再有合适人选则再调到审计署中帮衬刘蔼也好。

五哥白滔原来掌管商队,对于资源调动很有一套,被武进笑称为“在世萧何”,不用在后勤补给糟蹋了。这是武进唯一因人设岗的机构和职位,正好还有上万的民夫和长山岛上正在苦熬的前朝厢兵士卒,交给五哥组成后勤保障线还是靠谱的。

于是,政、军的主要人事安排就定下了,缺少的几个空缺武进最近想办法再寻人补上。

话说回来,由曾经的大学生、宣传骨干的沈冰云来抓宣传和教育他其实是满意的,就是人言可畏这一关不大好过。

困倦时有人递枕头的事当年赵元干过,不知道谁还有这样的眼力见,在这件事上也给他递来个枕头呢?真有!就是原辰州司曹参军曹青帅和户曹参军骆可冶。二人在霍衡晏升任政务院副院长以后分别晋升为辰州太守和州司马,也不知从哪听说的武家二夫人想要做宣教司的司丞,这就在补充会上正式提出了这件事。

对此,武进在公开场合当然是再三回绝,却又架不住其他官员也纷纷附议,只能“被迫同意”认真考虑。

这二人还真就是执着,连当年沈冰云拜师通读圣贤书和能诗善对的往事都能说出来,武进更知道是梅儿夫人走的后门。索性就请出二夫人当着众人的面做了竞选演说,没想到沈冰云在这件事上比自己还能忽悠,真的是让这些官员开了眼,见识到了女中文华。

一首绝句让军中诸人大声叫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再一首词又让文人交口称赞: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就是词中的“东君”为何人有些说不清。总之大家都认为那是对辽宁王的爱称,也没有人会计较。

既然如此,武进也就借坡下驴,捏鼻子认了这件事。最终,沈冰云这位二夫人就成了宣教司司丞。本来以为会因为任人唯亲被人戳脊梁骨,没想到是在街头巷尾被传成了一段佳话,罢了罢了,就这样吧。

宣教司主管两件事,简单来说就是一宣传,二教育。宣传这件事好办,武进早已经搭好了邸报的基础,文汇斋就是后世的报社,印刷排版都是现成,就差放入一些新鲜见闻。教育早已做了基础,投入些财力整合成学校也就完成了硬件建设,至于先生大可四处招揽,相信这方面出不了什么大事。至于琐碎的事情,女子处理起来其实比老爷们更有优势。总而言之,折腾去吧!

还有一件事,补充大会也定下来调子,那就是官员的选拔和任用问题。最终确定官员遴选必须通过笔试和面试两关,考试题由辽宁王亲定;通过笔试的才许面试,即使通过了也需要先在政务院实习半年,之后在地方试任里长一年后方可就职。官吏每两年全面考核一次,不合格者调用他处,两次不合格降职使用,三次不合格者削职不再用。

另外,官员不是终身制,长期生病不能胜任或是到了六十五岁便要卸任,不过待遇仍会保留。

一番大改下辽南政、军、法都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在廉职司的监管下风气为之一新,没有人再有功夫拉帮结派,毕竟住持考核的可是辽宁王的岳丈,哪是用好处可以收买的。所以各部官员都在忙活着实绩,生怕考核时落了下乘。

既然大局安稳,武进就在考虑将旅、辰、开三州间的复州县进行扩建,再将军堡中的居民迁入,一来便于耕种、饲养牲畜,二来军堡以后便成为了辽宁王府驻地。

在政务院和审计署完成核算后,定于建隆三年开始扩建,这样就成了四州十八县,复州也就成为了辽南地的商业和农产集散地。

另外,政务院还提出要在长城外建设一块供与除契丹外其他游牧部落交易之地,也可供与高丽、东海女直通商之用,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外出口农具、皮具、琉璃工艺品等物,增加收入或换取更多粮食和石炭。此事已经政务院审议,只待王府批准。再三考虑后武进同意,并派审计署审核预算,计划在复州扩建完成后再进行建设。此事由政务院牵头,军务院作战部、后勤部协同完成。

经此,武进更是深刻认识到创业不易,守土则更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