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熠世微尘 > 第30章 汉辽叔侄进犯,神机简在帝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章 汉辽叔侄进犯,神机简在帝心

这里因为本章剧情的需要,要往回倒一倒历史,已经了解后周初期历史梗概的同学大可以略过。

乾佑四年,后汉太后下诏将后汉政权禅于周太祖郭威,建周并立国号为广顺。而在周朝建立前却还有位差一点就继位的北汉准帝刘赟。

周太祖打败汉隐帝后引兵入京都(开封),但并未称帝,而是继续担任枢密使,由后汉太后监国。国不可一日无君,诸多大臣便一起选出了继任者,就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河东节度使刘崇之子刘赟。接到太后诏命的刘崇自然喜不自胜,当下便挑选精干护卫一路护送刘赟进京继任。

刘赟日夜兼程由河东晋阳赶赴京都。刘赟还在路上,契丹却扰边进犯,郭威便带着军队前往抗击。途中经过澶州时,麾下武将一致要求郭威做皇帝,于是大军又奔回京都,胁迫后汉太后重发诏命禅位郭威为帝,而准皇帝刘赟刚到京都便被囚禁,后又被赐死。

刘崇得到消息时郭威已经称帝,连国号都改成了广顺。丢了皇位又死了儿子的刘崇一怒之下也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政权并发誓要报杀子之仇。由于其治下仅有十二州之地,实力上远不如郭威,刘崇为兴复选择了向辽国乞援,约为父子之国又自称侄皇帝。有了辽国的助力,刘崇便兴兵攻打周帝。

辽国就是契丹,辽是国号,这里也捎带着简单介绍一下辽国。

契丹族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当时国号还是称作契丹。

947年,刚刚继位的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京都),灭后晋并俘虏了晋帝石重贵,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同年,耶律德光在率军入侵中原过程中在栾城附近杀胡林中病死,辽内部为争夺帝位发生战争。

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之前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试图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逐渐强盛的后周。

不幸的是北汉和辽国几次兴兵都未能撼动周朝根基,反倒一次次削弱了己方战力。

再说武进,皇宫中的一场对战虽受伤却不重,只是失血不少,休息了月余已伤愈。

那日潜入皇宫,武进等六人挡住了几十名反叛禁卫进攻,几人幸运没有重伤。倒是两个被派去接应晋王的老兵先是与殿前司一队看守城门的军士厮杀,后又与城门外侍卫司的人恶战,其中一人重伤差点死掉。要不是武进想到可能会遇到凶险,把还没完全研制成功的陶制手雷样品拿给他们做解困法宝,两人可能都活不下来。

陶制手雷不仅声响震爆,碎片杀伤威力也超过预计,加上是在晚上使用,声响和火光震慑住了不少禁卫,这才最终靠此胁迫守卫打开了城门放入晋王和大队骑兵。这件事也让武进坚定了要抓紧研制火器的决心。

伤还没有痊愈时,新帝的诏命却到了,武进不得不放弃了病假,赶赴皇宫面圣接受新工作。新工作压力山大,不仅要暂代京兆尹的部分职责负责京都的治安,还要查找谋逆。武进既无法独自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更没有多余精力顾及他主理的诸冶监和军器监。

他向新帝提出了要几个得力的帮手的条件,答应了他才会接过这几项工作。

新帝没有迟疑,笑着让他在五品以下官员里随意挑选。武进打心里不愿意用这些旧吏,别说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难以理清,就是有尸位素餐者责任都得由他背锅。武进有些犹豫,但还是提出由刘蔼协助管理京兆尹司曹、兵曹工作,希望陛下能给封个正八品的协律郎官职;由张奇协助他进行谋逆案的侦缉,也希望陛下能封个从八品的大理评事官职。另外,最好给王德生再封个少府少监的官职,能代他暂时管理诸冶监和军器监的日常事务。

本来就是有枣没枣打三竿子,没想着全得到新帝的支持,所以也说明就是这一段时间先这样过渡一下。等有人接手京兆尹和谋逆案结案,他本人还是想回归军器监,三人的官职也由着陛下裁决看是否需要保留。

新皇指着他说:“你个进哥,不过是些七品、八品的小官职,就算给了又如何?朕的诏命岂能收回?你为朕登基立下了不世之功,要不是你的年纪太小,就算封你个郡王都不为过。”

“陛下,您可别的,那样小臣得被朝堂上的大臣们喷成筛子。您不奖赏也就罢了,这不是罚小臣呢吗!”武进见圣上话说得随意,也稍稍放松了些。

“你倒是怪起朕的不是了?小子你且安心在少府历练,朕日后对你自有重用。朕上次和你提的那几个随你一同进宫的护卫,你可愿意让给朕?”

“陛下,那几人是小臣家的供奉,您要用臣自然不敢擅留。不过那几人年纪都不小了,以前在各地从军时身上小毛病真是不少,要是进了禁军惹了麻烦,您可不能治小臣的罪。”

“朕刚发了举才令,明说了举荐人要和被荐人实行连坐,你便要撇清关系。你呀!还是舍不得嘛!”

“小臣倒是有个好主意,不知陛下想不想听?”

“在朕面前有话直说就是,还真怕朕会治你的罪不成?”

“这几人都是小臣两年里练出来的,陛下要是想要这样的一队人,大可找些信得过的年轻人,让这几人也按照以前的法子训练就是。要是其中有出色的文武之才,小臣会亲授其练兵之法,陛下两年内不仅有一队衷心侍卫,假以时日还能建起一支战力超凡的御林亲军。小臣觉得这样更好些。”

“嘿,你个小武进,说起大话来真是不脸红。朕也是常年带兵之人,建起一支强军哪是你说得这般容易?你还会带兵?这面皮可够厚的。”

“小臣最大的长处就是面皮够厚,但可不敢欺君。”

“果真可行?”

“必须的……”

“善。朕就给你找些文武兼备的年轻人,就以三年为期,给朕练出一支百胜强军来。”

“三年?陛下,时间可是紧了些。小臣只能练出支五十胜的强军,百胜可不敢说。”

“哈哈!好吧,就五十胜的强军。”

“那,您就不打算给小臣个武职?名不正则言不顺呢!”

“嗯,也对。封你一个什么官职呢?中镇将如何?”

“啊?没听说过。敢问陛下,这中镇将是几品官职?”

“正七品。”

“这……小臣的军器监已经是正四品了,是不是不太配套呀?”

“嘿!还跟朕讲起价来了!”

“嘿嘿,小臣哪敢与陛下讲价啊?您是天子,言出法随,当然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小臣也就将就着干吧。”

“看你这不情不愿的样子,等会冯太师来了朕再问问有何官职可与你这军器监相配。”

新皇要内监去宣中书令冯道觐见。然后借着问:“皇后说你最近给朕的岳父介绍了新生意?”

“陛下,这没外人,小臣就斗胆瞎说了,你可不能怪罪。小臣和陛下算是亲戚,有了好处当然要惦记着自家人。卫王常年镇守大名府,麾下天雄军一直是威慑辽军的主力,备战备勤都要花不少银钱,经济自然是吃紧。前两年小臣去各地巡查军械,天雄军物资愈见匮乏。上次见皇后时,皇后也提起,小臣就自作主张借用陛下的名义找了生意禀明皇后。”

“哦,朕还在想为何皇后要特意来谢朕呢,原来真是你小子的缘故。”

“臣擅专了,这就领罪!”

“领什么罪!卫王是朕的岳丈,一直最为支持朕,天雄军也是朕的嫡系。你这件事办得不错,但下次要先和朕通气,省得几天来一直蒙在鼓里。”

“小臣遵诏!”

“你有文才,更有诡祖之能,办事还办在朕心上。朕真的没话说!不过,朕现在也需要些补给,你也想些办法。想到了就去找皇后,让皇家也沾沾你的光。”

“哎呦!陛下,您这可是折煞小臣了。天下都是您的,臣也是您的,这些事您不用吩咐也得办好,可不要让铜臭染了咱们纯洁的君臣情谊。此等小事臣自会办得妥帖,就是去后宫不大方便吧?”

“你去后宫作甚!皇后一会在景福殿,谈完正事便去拜见吧。”

“哦,哦。那小臣这就去吧。”武进话音未落便有内侍禀报说中书令觐见。

看着师祖在内监陪同下拄着桃木杖进了延和殿,武进忙稽首行礼。

冯太师给圣上行礼,奏问圣上有何政事召见。

“快给太师赐座。”圣上先让内侍搬来座位请冯太师坐下,然后才说话。

“老太师,朕想给武进个官职,才劳烦太师来一起商议。”

“哦?陛下,这小子年纪轻轻已经是正四品的军器监,比他老师还高一品,比他岳父高了两品,您还要给他封官职?”

“呃……老太师,其实朕的意思是给他个武职。他文官的官阶也就这样了,再封赏对他不好。”

“陛下英明!可是他一介文官,要武职何用?”老太师疑惑。

“朕准备让他为朕练兵。”圣人说。

“小子会练兵?老臣为何不知啊?”老太师惊讶。

“他确实会些。主要是面皮够厚,朕不能不给他个武职。”圣人打趣道。

“啊?小子过来!看老夫不教训你!”老太师怒了。

“师祖!小子没向陛下要官,是陛下要封赏的。”武进赶紧解释,同时向后撤了两步。

“咦?是朕要封你,给的上镇将官职不是说与你的四品军器监不配套吗?”圣人说。

“小子就是开个玩笑,陛下还真当真了?小臣告罪!什么武职都不要了,陛下就放小臣去见皇后吧。”武进可惹不起师祖,这就想跑。

“你一个臣子为何要见皇后?那是你想见就见的?真是没了礼数,看老夫不打折你的腿!”老太师说着就要提着桃木杖站起来。

“老太师!老太师……息怒。皇后是朕让他见的,有些家事要他去办。”圣人见老太师当真了,不好再说玩笑话。

“哦!是老臣唐突了。小子!陛下给你什么官职你就接什么官职,哪来的胆子敢和陛下邀功。”老太师转头又训起了武进。

武进耷拉着脑袋苦着脸站在一旁,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哈哈哈!”圣人倒是大笑了起来,冯太师也一脸疑惑。

“老太师,武小子确实有些本领,朕也想给他个武职。你看中府折冲都尉的官职可行?”圣人说。

“但凭陛下做主。”老太师恭顺行礼。

“那好,中书就下诏吧,敕封武进为从四品中府折冲都尉,代朕习练新军。若三年内新军有成,朕定再赏诸位御林千牛将军职。”圣人正色说。

“小子,还不快谢恩!”老太师顿了顿桃木杖。

“哦,小臣谢陛下。”武进赶紧跪下拜谢。

“那你就去见皇后吧,朕还有事要和老太师商议。”圣人发话。

“小臣告退。”武进赶紧爬起来,地上凉得很。

“小子,你师祖母让你得空回家,老不见你。”老太师插话。

“是,师祖。那小子告退。”武进赶紧跟老太师告别。

“快滚吧!”老太师笑着说。

武进当然不是滚出去的,是小跑着出了大殿。

刚出了殿门,便见有紫袍上监等着,不用说就知道是皇后派来的。

武进又跟着上监去了景福殿,路上他前些天已为皇家设计好的一系列生意计划又在心里捋顺了一遍,准备讲给皇后参详。到了景福殿才知道,殿中可不止有皇后,还有杜贵妃、秦贵妃以及不少皇室内外亲族都在。

进殿、行礼后,武进便与在座的皇族亲属们开始了座谈,座谈主要方式是众人问,武进答。有了皇家的牌子做靠山,哪有生意不会好的道理,法都是他们家主立的,只要不是从门阀嘴里夺食惹出事端就行了。当然,讲述中武进自然少不了将武家现有生意做了详细推介,极力促成与皇家的紧密合作,现成的保护伞得积极争取。

座谈会因为主要内容是赚钱,因此开得十分热烈,加上武进极富感染力的游说和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在座亲族们十分认同。武进的生财计划主要是分三步走:第一步,现有产业整合,对优势行当形成规模经营,要形成利益同盟和保护;第二步是以皇家授权为引,将有部分优势的产品加上独有冠名权,合理争夺市场份额;第三步,逐步推进多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闭环。

当说得口干舌燥的武进哑着嗓子向诸位亲戚告别时,得到了以皇后为代表的皇族的肯定和赞赏,深刻感受到了众人被鼓舞起来的商场斗志和大赚特赚的渴望。好不容易才脱身,武进捏着快要冒青烟的喉咙急急赶往太师府去见师祖母,顺便再蹭顿晚饭。

很快新帝的诏命就通过中书省下发,武进被敕封为从四品中府折冲都尉,教习新军。刘蔼被封为正八品协律郎官,辅助武进掌京都治安;张奇为从八品大理评事,参与谋逆案调查;王德生为少府少监,权诸冶监、军器监事。武进本来打算将好友张奇也推荐去户部做个小官,张奇却不愿意。相比做官,他更喜欢留在武家管账。

有些得力帮手,武进不但没有被更多的工作压垮,他反倒有了很多时间扑在军器监里、铸铁坊和经验丰富的匠户们一起研究新玩意。

除了应付日常的一些政务,武进最关心的事情无非就是家人的安全和他一直倡导进行的武器研发和改进。

老武从高祖去世后就不怎么参与政事,他是老臣,在没有新皇的认可前他最好远离朝堂。最近三年的朝堂争斗他都有参与,也到了心神俱疲的程度,索性向吏部提了致仕的申请。武家本就不大,在几十位全副武装老兵的看护下几乎滴水不漏,武进也相对放心了些。

武器的改造和研发进步不理想,尽管武进已经尽己所能为匠人们提供最好的条件,也提出了很多对新武器的想法,但是周朝工业基础薄弱,进展有限。

当技术在内部不能突破时,就必须请来更为先进地区的人才加入。武进请商队打探各地技能高强的制铁、铸造、皮革匠人,不惜高薪挖请。不仅如此,他还动用了军器监的便利,与地方节度使达成交易,以上品军器换来不少手艺出众的匠人。比如与凤翔节度使、定难节度使辖地都是手工业先进之地,武进便使关系请当地刺史帮助请来了一名大将作和十二名匠造,代价就是给当地五百府兵配置了一批武器装备。

也有的地方狮子大开口的,比如吴越、南汉之地造船业兴盛,能做船体密封工艺的高人不少;南唐剑州有锻铁高人,铸件极其考究,工艺上有不少可以借鉴之处。这几地都在周朝境外,武进只能砸钱“赎人”。几个地方请来五名大将作,核算下来差不多花了八百贯钱,足可以建一座中型的工坊了,称得上是天价,要知道这些人每月工钱也不过是三、五贯钱而已。

花了这么大代价,武进得用好这些匠人。初入工坊,就以技能等级将他们分为大将作、匠作,给予相应的工钱、住房、子女免费教育等福利。分别编入工坊后,只要带出一名合格弟子还额外奖赏银钱五十贯,也可以选择等值牛、马等实物。重赏之下,有经验的老匠人带徒弟积极性很高,还真的从中选拔出不少人才来。

除了这些民间的匠户,武进还大肆结交道教中人,从中打听擅长炼丹的名家,积极拜访邀请。自隋唐以来,中原地区道教极为兴盛,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道派逐渐兴起,其中不乏炼丹宗师,尤其是道教名山龙虎山和罗浮山。武进对炼丹没兴趣,但是对道士和方士对矿物质提炼的研究成果很渴求,那正是目前军器监和铸铁坊技术上的短板,对爆竹坊研究的火药也有助益。

名声在外的人可不好请,武进便许愿可以为大师们兴建道观,还许以每月不少的香火钱,这才陆续请来了几位高人大能。

炮竹坊现在是盈利大户,还有冯家、武家的背景,赚钱自然是很赚钱,但是研发黑火药的进度却不尽如人意。黑火药是细粉状,其中又有碳粉极易受潮,况且以粉末状态运输也无疑会增加成本和风险。

为了让黑火药尽早应用于军事,早在一年半以前,爆竹坊的几位大将作已经开始秘密研制颗粒黑火药。想了很多办法又试验了无数种粘合剂,但始终无法在不影响燃烧的情况下将黑火药颗粒化。一个偶然的机会,做饭的胖厨子手上沾了蛋清又抓了黑火,搓手时将两者的混合体搓成了小条,然后有人好奇地点燃发现竟然可以完全燃烧,才破解了这个难题。

得到报告的武进先是狠罚了工监,再次强调了爆竹坊的生产管理制度,再次明确画清了制度红线。接着,武进赏了厨子整整三贯钱以奖励他的发现,但是也再不许他在厨房掌勺,这家伙做的饭料想也不会有人敢吃了。最后,厨子改了行去做火药加工的工把头,把和面的手艺尽数用在了制作火药饼上。经过混合、擀制、切分、阴干后,颗粒黑火药终于意外地研制成功。

经过多轮测试,颗粒黑火药不仅便于运输和容易隔绝风险,装配成武器或是爆竹也更加方便。测试后还有意外之喜,威力竟然也比粉末状时有所增强。法子是有了,但又生出难题来,那就是鸡蛋清不够用。京都附近虽然也有不少农家,但并不是每家都饲养家禽,鸡蛋购买也不方便。

为了鸡蛋使用自由,武家只好额外投资建了养鸡场。没有那么多鸡,武进便和琉璃坊的工匠研究制作出了相当奢华的乳白色琉璃孵化炉,再以数个嘎斯灯为热源,由专人轮流看护负责保持略高于人体稳定的恒温、恒湿。在经过二十天左右时间,终于孵化出了第一批人工孵化的小鸡,但怕会有人诟病违反天道,只好继续偷偷孵化。复制了多个孵化炉,一个占地十余亩的半机械化室内养鸡场终于成型。

这门生意雇佣工人多是女性,交给进妈照看最好不过。但于饲养家禽方面,从小长于富贵人家的进妈也不懂。亏得丫鬟春喜生在农家,这方面比较了解,便由她来出面牵头管理。几个月下来,春喜在武进想出的水草、野菜等各种免费饲料配方的促进下竟然也将鸡场办得小有规模。蛋下了不少,终于可以批量制造颗粒黑火药。

鸡蛋使用上虽然初步自由了,但鸡场亏空得厉害。要盈利还是卖成鸡,可鸡场没有后世四十天就能长成的白羽鸡,选最好的土鸡也至少要饲养一百天左右。找自家庄子上的老农、农妇商量,总算是有人提议去岭南抓来黄羽鸡试一试。请商队从岭南寻找来不少黄羽鸡,又经过一段时间培育,终于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鸡场还没挣到什么钱,武家各工坊里的伙食都提高了一大截。匠户每天都有蒸鸡蛋黄吃,每月也有两天能吃上烤鸡或是炖鸡。总吃鸡也不行,然后鸡场附近又有了鸭场、猪场、羊圈,武家工坊的伙食一下子又提高了不止一截。年节的时候还能给匠户们分些肉禽蛋,连学徒都有一小份。

武家工坊高待遇的事不径而走,每个月十贯钱的高薪也让不少其他工坊匠户心向往之。特别有意思的是,诸冶监和军器监里个别不明底细的匠人也跑到了武家工坊想做工,结果被听到信的武进亲自去给“捉”了回去。

钱能生钱,一门生意做起来就会涉及到另一门。武家畜牧业竟然在不经意间就这样做起来了,武进索性将这些都交给了进妈去管,他实在是没有这个精力。

各种养殖场产出的农副产品丰富了,武进的拿手名菜“荷叶叫花鸡”也应运而出,也成了工坊里匠户口中流传的一道难得美食。进妈的商业头脑非常灵光,将菜名里的“叫花”二字去掉,在东市盘了一个不大的铺子,就做这一道菜。

武记烧肉铺随着“荷叶鸡”的声名远播也火了,然后又进一步发挥,将鸡肉的做法嫁接到了羊肉和猪肉上,真正成了广受好评的美食打卡地。现在要是哪家有喜事,都要来武记订上一些烧肉,当然也少不了那道“荷叶鸡”。

也有人想仿制这道菜的,但是却买不到黄羽鸡,土鸡的肉又比较柴,完全比不上肉质细滑的口感。自从成了民间美食,武记烧肉铺的收益节节攀高,竟然还有“一鸡难求”的场面。京城显贵多,有头面的人物娶妻生子、生日寿辰也要提前预定才有,武进的当代易牙之能竟然先于他的才学之名传遍了京都民间,就是这个易牙名声不大好,武进很不喜欢却也无奈。

这些都算是些不重要的事情,就此带过。

再说炮竹坊建立的隐密的生产线,只用来生产还没有成为限制生产的战略物资的黑火药。尽管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产能还远不够,又不能过分扩大生产,一旦超出控制发生严重死伤的后果太过可怕。想想后世新闻里播报的爆竹厂爆炸事故的场景,武进便不寒而栗,不敢轻易设置更多生产地。

尽管周地铁矿分布量差不多占整个华夏地界的四分之一之多,但现今铁矿冶炼的工艺也十分低下,铁产量很不理想。资源不够,只能灵感来凑,才能生产出威力更大和更为耐用的军器。这件事没人能帮得上忙,武进为此几乎想破了脑袋。

有了黑火药,武进也曾经考虑过使用黑火药做为发射药,进一步研制出火炮来增加热武器攻击的射程和威力。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石炮,但是限于炮体材质为石料,不仅制作上费时费力还开不了几炮,其碎裂时非常危险。使用铁水浇铸炮管确实能更耐用,但是炮体密度不均匀导致微小气泡和裂纹难以察觉,又没有探伤用的射线扫描仪器,使用中仍存在极高风险。

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铸造件的气密性差,即使很小的弹丸都做不到两三百步的射程。精度更不用说,即使每次添加的火药量一致,弹着点都差不少,也就是说几个人忙活半天都未必能打到人。现在既生产不出合格的炮管,还生产不出规格一致的炮弹,各方面技术都达不到实际应用于战场的要求,以黑火药作为动力源的火炮现在完全没有继续投入实验的必要,也就先搁置下来。

几个月前,看新制作二踢脚的时候,武进想到了后世的单兵掷弹筒,并由此得了灵感。他令军器监匠造把本来准备用于马车上的减震弹簧再加大加粗,以熔焊法焊接在三尺长、一尺宽的厚铁管底部,再以铁、木、棉复合制成托板,接在弹簧上成为发射部;用机械齿轮带动紧固在托板上的两条钢索牵拉压缩弹簧,再突然释放,就成了动力部;弹簧被压缩后可以弹射出弹药,成了放大版的初级掷弹武器。其效果有些类似解放战争时期发明的“没良心炮”,只不过用强力弹簧替换了火药。

经过几十次改进,目前已经可以弹射两斤左右石块达到四百步左右。因为发射时不用火药做推进剂,也无需注意气密问题,所以易于生产也更加安全可靠。

弹射筒蓄力机构和发射机构都是铁构件,耐用不说,操作上与弩车相差无几,简单培训就可使用。武器有与掷弹筒相似的特点,弹药射出后是弧线,即使士兵隐蔽在掩体后也能打击到,不惧高大城墙的阻隔。

军器监研制的弹射筒随着弹簧钢材的实验改进,弹簧的弹性和耐用度都有明显提高,算是进入了试验阶段。至于这样的特种钢材是如何在目前的落后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武进没有精力去关心,只是嘱托王象专门安排好可靠工匠整理出工艺流程并做到严格保密。

早先武进从西域游商手中购进了不少石脂(肥水),经过两年多的积累已经有几千斤。几个月前开始在郊区煤坊附近用蒸馏法提炼出了比较初级的煤油和汽油。但因为蒸馏时必须不断搅拌,所产生的气体也有毒性,武进就让人在竹节内置放多层木炭颗粒、细麻布制作初级的防毒面具给工匠使用,还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工艺流程并限制每日产量。尽管必须穿着防火服、防毒面具才能进行操作已经成为日常必须守则,还是有几名匠户因吸入毒气生了肺病。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降低匠人中毒和防止炼制石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爆燃事故,武进请人设计和建造了深埋地下的分离式车间。车间里操作者在隔离工作间使用长柄传动器械来实施操作,同时工作间里还使用可以抽离换气的畜力排风扇,用牛转圈拉动磨盘一样的齿轮带动室内进气和排风以达到换气的目的。尽管做了很多措施,仍然有匠户中毒,不过比例已经缩到了最小。

既然避免不了,那就做好善后。武进专门让王象拨出资金建立了保障基金,保证中毒匠户的医治和以后的生活需求,伤愈的也可以选择去武家的其他工坊做工。虽然煮制石脂风险极高,但是高出几倍的工钱还是让不少人趋之若鹜,也让武进喜忧参半。

煤坊几位有经验匠人在武进的要求下使用陶土制作出了厚壁小口的陶制投射弹,内里可盛装煤油和粗糖配比成的粘稠混合物约有半斤。这些陶土弹是为弹射筒准备的发射弹药。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造出引燃引信,只能集中落地后再以火箭引燃。火药也可以加入弹体,在地面引爆时产生碎片毁伤效果十分理想,但也因为引信机构尚未成熟,只能用估算引线长度的办法大约预设爆炸时间。

这就是武进近来的最大收获,也是他未来能行走天下的利器。只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可靠引信才能有效制敌。

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武进闲暇时弄出了陶土制作的煤油灯,燃料就是生产出的第一次蒸馏的淡黄色的煤油。煤油灯燃烧时间长,没有黑烟,照明效果也比蜡烛好,意外走红成了市面上的畅销品。武进和皇家约好份子,在皇家占大头的情况下成立了威武油灯坊,有商队竟还将灯和灯油卖到了北地。

北地不愿以金银交易,便抵给了大量牛羊,又成了一件愁事。羊还好说,卖了、吃了便是,牛总不能也宰杀吃肉,可最需要牛来耕地的农家又大多买不起牛。武进就想了个租赁的办法,让帮着照看生意的学弟朱得宝在一些县官署附近建立了租贩场地,在官府的见证下将牛租借给需要的农户赚取租金。租金不多,也能以米粮来结算,很受农家欢迎。收到的粮食都运送到了武家作坊里制成压缩饼干,再销售给军器监配给外出作战的军队,也意外受到欢迎。可以保持三个月不坏又可以随时就水饱腹的干粮,哪有军队能不欢迎。

武进在纷纷乱乱的各项事情里忙得不可开交,工作压力远比前世创业时更大,但是钱财上的收获也远超上辈子,顺利挣到了第一个小目标。

除了武进,还有很多人更忙,做着更重大的事情。

显德元年正月,北汉帝刘崇在辽穆宗的支持下,趁郭荣新登基国祚不稳之际,发动了对后周的南征,周与汉的大战自此便要开打。南征军由四万辽军和三万汉军组成,却号称总兵力超过十万。其中辽军骑兵一万,部落军三万余人。其中主要战力是辽军的骑兵和汉军的步兵。至于部落军人虽众多,但是因为不能统一指挥而战力一般,但仍胜过中原军队。

北汉来犯的消息传到京都时,郭荣继位也不过数日,朝堂中还有各种不同政见尚未安定,又有外敌入侵,一时间朝堂纷乱,士族、将领、皇族、地方节度使等各方利益纠葛复起,原本新君继位后稍显平静的局势立时又被打破。

武进作为京兆府司法和守城禁军的临时负责人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一方面要通过情报网获得朝臣的不同政见,通过在各地安插的暗桩获得地方节度使对朝廷的态度变化;另一方面要掌控禁军的中坚力量,巩固对皇城和陛下的防卫保障;还要应对各士族因得新帝重用而做出的各种试探和拉拢。

武进藉着其父及岳父在朝廷中的一些关系,周旋于各方势力中,拉拢愿意亲近新皇的士人,收拢四军将官兵权,安抚先帝家族并许以商利而争取到了大多数士族的支持,为政权稳固起到了很关键却又不显眼的重要作用。武进还谏言陛下尽可能安抚各地节度使,给予封赏并擢升其官职、品级,许以信任和安抚。

对于进犯之敌,陛下询问武进的想法。武进在后世历史中了解过这段历史,尤其记得皇帝御驾亲征并大破北汉军于高平,所以他力主出击。

他进言说:“陛下初登大宝,周边汉、唐、蜀、辽蠢蠢欲动,只要把握好时机,或可一战而振国威。我朝目前禁军主力五万余人,除去需要驻守京都的万余仅剩三万余为主要战力。虽人数少于汉、辽联军,但士卒多是随先帝和陛下连年征战的老兵,战力出众且对陛下忠心。两军对峙之地或为岚、忻、镇、定、雄五州皆为周地,且有山险可用,我军已占据地利、人和。若陛下有意亲征,士卒也定受激励而溃敌。”

皇帝闻言大喜,说:“卿解朕意,当可亲征。”

武进又说:“臣有一请求,不知陛下可否恩准?”

“进卿但说无妨。”

“臣自请为圣驾前卒,击敌于先锋,望陛下恩准!”

“这……卿为周之栋梁,以卿之才,朕怎舍于阵前对敌?”皇帝言辞恳切,语气坚决,不答应武进的要求。

对此武进却有着坚持的理由。“臣以微末之功而得先帝赏识,又得陛下信任委以重任,常觉有愧天恩。今北汉进犯,陛下亲征,臣怎能贪生而负圣恩。臣曾于定州城下与辽军激战,熟悉辽军战法,此次正当逢时。况且阵前杀敌是臣之所愿,还望陛下能够恩准!”

帝屏退左右,对武进说:“朕与进乃忘年之交,是朕最可信之人,眼下周之基业刚立,怎可像之前一样以身犯险。若你有意外,朕必悔责,此事朕断然不许!”

“陛下,若遣臣出战既可以明陛下取胜决心,亦使他人知陛下待诸臣无有亲疏。两全其美之事本属难得,如今既有如此机会还请陛下先择以用。说老实话,臣不是莽夫,反复思虑仍认为此战必胜。况且臣又有新军器,大可制敌于先机,毕其功于一役。”

武进偷看圣人见其连连点头便继续忽悠:“此战能以少胜多,必使满朝文武叹服,士族归心,立意长远。击其强、败其势、灭其威、弱其实、破其境,溃汉军于一役,他国自此必不敢轻动。内可展陛下之英明神武,外可树大周天下威望。所以还请陛下恩准进参战!”

“元章今日已三请出战,赤诚溢满,但朕是真心不舍。”武进的说辞很有说服力,皇帝也有些动摇。

武进赶紧趁热再加上一把火。“新军器有二,臣称为天火!天雷!是臣侥幸下所得,属窥视天机,才偶得制法。两物威~力~巨~大,实不该为人间制器。今现世也只能为陛下所用,不敢为外人得窥。故臣必须临于战阵督检。”

“天火!天雷!威力巨大?”

“既是天威,臣言不能形,语不能明。妄请陛下改日移驾北山校场,观看实地演练才好。”

“如此甚好,朕笃定卿之能。不过,进卿可窥天机?难道也精于道家卦象?”

“陛下,小臣不识卦象。这两样新军器是由仙人托梦所得,与那道家可无关。”

“你这小子!近来朕听说你痴迷于方圆之物,还为龙虎山、罗浮山的道士建道观、捐香火,朕就觉得奇怪,没来得及责罚于你,倒先来表功。”

“陛下您错怪小臣了。近来是赚了些银钱,那也是皇家占了大头,皇后和诸位皇亲可以作证。再说臣向道家请教的是炼术,那是为了改进军器监制作铁器的工艺,可不是为了学玄学。若两件军器合了陛下心意,有奖赏也不能由道家白白占了去。”

“你这小子,脸皮厚不说心眼还小了。”

“小臣诚恳,当陛下的面不敢说假话。”

“若有此神兵利器,朕自然当往一观。”武进听言赶紧叩拜谢恩。

两日后,万名禁军伴驾至北山,大军在山脚下驻守防卫。亲卫和内侍五百余人随新帝越过低丘向北山中间的校场而行。北山山体高有百丈,是两大一小三座山峰的连体石山。三座山峰呈品字,中间正好有一盆地,原来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绿树和色彩斑斓鲜花,现在却布满大大小小的焦黑深坑。

眼前这块盆地就是弹射筒和弹药的试验场。经过大量的测试、改装后,现在已经制作出了便于安装和调整弹射高度、曲度和距离的瞄具和固定架。一具弹射筒由四人即可在一刻钟内完成分解、安装和预瞄,每刻钟可以发射五发装填煤油的燃烧弹或装黑火药的震爆弹。

弹簧压缩既可使用畜力拉动绞盘,也可使用人力。用人力,受过训练炮手两人同时操作可连续压缩弹簧五次,弹射出的弹药基本上可以覆盖十五至二十尺范围,如果是十具弹射筒五轮齐射的话,基本上可以成为一场中小型战场中的胜负关键。如果百具齐射五轮,不仅能覆盖对面敌人的阵地,瞬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浓烟和对附近空气中氧气造成迅速消耗,估计一击之后集中着弹点附近也就没有活人了。

在武进的指导下,军器监不断积累改进经验,还同时研究出了一套应用战术,尤其是两种弹的交替配合使用。

再说回皇帝视察的情况。

圣上驾临观测台,无疑是对武器监工作的最大重视,对新武器的检验也是给予武进最大的信任。观测台是一个半地下的弧形土木结构建筑,一半在地下,一半高出地面一米左右,台顶基底是一层酸化厚钢板,其上还覆盖着几层泥土和潮湿稻草混合物。面向校场的发射阵地方向有一条宽十五公分的观察窗,观察窗上有细密的金属网。

圣上站在观察窗前,只觉得校场离着太远,只能看清大概轮廓。转头对武进说:“爱卿为何将观测安置如此之远?让朕如何能看清?”

“陛下,请用此物观看即可如在眼前了。”武进双手奉上一个黄铜制成的圆筒,一头大一头小,两头各镶嵌有一个透明水晶片。武进又从身边的观察员手里拿过了另一个,给皇帝演示如何使用。皇帝学武进将铜棒小头靠近眼睛,视角转向左侧,忽然看到一个硕大的眼球,好似庙中金刚像的眼一般大小,吓了他一跳,赶紧把铜棒放下来。问:“爱卿,这铜棒里怎会有一只硕大人眼?实在可怖。”

“陛下,是臣的错,臣忘了先与陛下说明了,此物只能看远。刚刚陛下看到的应该是近侍汪上监的眼睛。”

“啊?”圣上再次拿起,又转着看了一回。不过这次看到的是一个大鼻头,红鼻头上的坑包和汗毛都看得清清楚楚,惊得他又放下了。

“陛下,让微臣引您看,应该朝着这个方向。”皇帝这次终于从观察窗望出去,竟然能够看清对面远山上的树木,移动着寻找,终于看到了校场上竖起的几个白色箭靶,靶心上画的红圈也看得清晰。

“武卿,此为何物,竟可一目千里?”皇帝一会端起来看一下,又放下瞪着眼睛看对比一下,又再拿起看下。如此反复多次后还是忍不住问武进。

“此物也是臣的新近发现,尚未取名。就请陛下赐名吧。”武进越来越懂事。

“此物看远山如近前,似有千里之目,亦可照人之像,便叫‘千里镜’吧。”

“好名字,臣谢陛下为此物赐名。”

“武卿,等会看完操演,能否也给朕进一个‘千里镜’?”圣上喜欢自然是要进献的。

“陛下,此物十分难制,臣几个月来也只是制作出三具,现在都在这里了。要是陛下可以再等一等,微臣打算给您做个新的,毕竟这些都已被我等糙人用过了。”

“没事,朕怕等着心焦,这个就很好,就它吧。”

“那臣遵旨。”

“武卿现在可以着人演练了。”

“请陛下在耳中塞上此物,可以避免震伤听觉。”

“啊?这么远还能伤人?武监好大胆,伤及陛下龙体那可是死罪!”宦官汪不干了,用金刚眼瞪着武进,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汪上监,用上这个就没事了,放心吧。您带不带?不带我可拿走了。”武进给皇帝拿了一副软木耳塞,却假装要把剩下的软木塞都拿走。汪上监赶紧抓住武进的手,硬抠出来两个塞进耳朵。却又马上被武进拔下一个,气得老宦官又瞪着金刚眼却不敢发作。

“汪上监,别这么瞪着我。不是我小气,是你用错了。应该这样把小头塞进耳朵,你把那么大一头塞进去耳朵不疼?”

“武卿,快开始吧。”皇帝戴上耳塞仍是端着千里镜看着,仪态没变,表情也平静,但是一声大吼吓了武进一跳。哎呀,头一回听陛下这么大声说话,有点不习惯,小心脏都快被吓停了。

武进也戴上耳塞,朝着发令官点点头,发令官摇动窗旁的一根竹竿,在距离校场一百多丈的发射阵地上也有一面红色旗子摇了三下。随着最后一下摇旗动作,阵地上的几组人中间突然飞起了几个深色的圆点。圆点在空中划出了抛物线,向远处的箭靶飞去。几秒钟后圆点落下,箭靶周围出现了一团团橘红色火焰,几秒钟后传来一声声爆裂巨响,如晴天响旱雷。陛下虽然塞着耳塞也听得清楚,惊骇地透过千里镜看着,那几个箭靶早已不知去向,只剩半截木杆兀自烧着。

“陛下,马上就改用燃烧弹了,动静会稍小一些,您可以摘下耳塞了。”武进用超大声在陛下身后喊着。

“哦哦。”皇帝摘下耳塞,问武进:“此物就是天雷?”

“是的陛下。虽是臣的想法,但都是由这几位老匠人亲手做出来的。”武进介绍他身后的几位花白头发的老匠人。几位老匠人刚才一直趴跪着,刚刚抖着身子弓着腰站起来,看到陛下向他们看过来,赶紧又扑通跪倒,连连磕头。

“几位老匠造快起来,都是我大周的功臣,免礼!内侍,赏每人五十金(金实为铜),布帛十匹。”汪上监赶忙吩咐小宦官屁颠着去办了。刚才爆炸烟火腾起的时候,武进特意看了看宦官汪的表情,他没有胡须的下巴差一点就掉到地上了,还不自觉地猛咽口水,挺有意思。

“陛下,下一轮燃烧弹可否演示?”

“快来,快让朕再惊讶一回。”

发令官再次摇动竹竿,阵地上的红色旗子也再次摇了三下,同样在最后一下动作落下时,又有几个深色圆点自阵地上飞出,几秒后落下,却未有巨大爆炸声。陛下正在狐疑着,突然随着一支带火的驽枪飞出后,千里镜里一股黑红色的火焰腾空而起,但是与刚才不同的是火焰并没有马上熄灭,却越烧越旺,竟然窜起十余丈高。只是短短几分钟,阵地上空就有一道黑色烟柱打着旋地直冲云霄。

起居注中写:

帝观演时曰:“此天雷、地火为我大周而用,怎能不大胜刘崇老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