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送来信的人是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年人,来自机要处,名叫叶轩,在见到林秋的时候,就笑着说道:“林博士,这是领导让我带过来的信,您看看。”

虽然叶轩比林秋要年长许多,但在林秋面前,叶轩却不敢有丝毫的不尊敬。

因为他知道这位林博士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也知道,今天他来见过林秋,以后领导如果有什么要和林秋联系的事情,也都会让他来了。

这样,叶轩自然是要和林秋努力搞好关系了。

“谢谢。”

林秋微微一笑,接过那封信后就坐了下来,开始阅读。

信中的内容不多,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拿出去都是石破天惊的话,开头领导就问起了林秋自己的一些情况,而后就是关于那篇霍奇猜想论文发表的事情,有了这两篇世界闻名的数学论文,领导的意思是,林秋完全可以胜任教授的职位,并且在明年之后,也可以尝试着评选国内的各项荣誉了。

以林秋的年龄,或许夏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就会诞生了!

当然要想做院士,林秋的路还要走很远,所以林秋也不着急,而后面让他感到震惊的,却是来自领导的一些承诺。

在一年多前,林秋离开夏国的时候,给领导写过一封信,信里提到了很多他关于核聚变工程实现落地的思路,而现在领导终于就那些思路做了回复。

国内虽然已经有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和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但林秋的思路和方法经过专家的论证后,领导觉得也可以为他做一些前期的投入!

包括但不限于技术、金钱和人力!

领导的问话和表态完了,信件后面的许多内容就显得专业了许多,一个个问题抛出来,显然不是领导问的,而是其背后的专家团队来询问的。

问题的内容大多涉及到林秋当初出国前留下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比如有关可控核聚变第一壁材料的研究方向,这也是可控核聚变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在国内的EASt托卡马克装置中,如今的等离子体温度已经提升到了5000万摄氏度,这个星球没有任何容器可以承载这样高的温度,所以这些等离子体被超强的磁场束缚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彼此碰撞结合,在损失质量的同时,对外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就是可控核聚变的原理。

但高温等离子体可不是一群训练有素的人,让它往哪里就往哪里,以前的人们甚至连流体的行为都无法预测,就更不要说这些极高温下的狂暴等离子流体了。

所以这些高温等离子体会不断有部分高能粒子束离开强磁场,撞击在装置内壁上,这些粒子束的能量很高,即便是如今人类发现的最耐高温坚韧的材料,都无法承受太久的撞击。

在新闻上,人们常常能听到,EASt装置在运行多少时间后,实验停了下来,这停下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第一壁遭受高能粒子束撞击到了极限,如果继续实验下去,就会造成第一壁材料彻底破损,并引发不可想象的灾难性后果。

所以如何控制这些高温等离子流体,就成了人们面临的第一个困境。

这个困境,直到林秋彻底证明NS方程以后,才使得流体力学方程可以被人们完完全全地理解和使用,但即便如此,人们通过强磁场能够控制的高能粒子束,也只能是带电粒子,但在那高温等离子流体中运转的,还有一种完全不带电的粒子。

这一点只要是上过中学的大家都知道,这种粒子就是中子,所以这个第一壁破损面临的难题,也被称为中子辐照难题。

林秋可以彻底解决带电粒子的控制问题,但对于中子的控制,那就只能去思考第一壁材料的研究方向,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在特种钢表面涂上一层石墨或者ch0.4膜以防腐蚀,但这样的材料显然是无法维持长时间运行核聚变的。

国内自然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种种新材料会在实验室内合成出来,并进行试验,但进展非常缓慢。

而林秋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也是真正可以解决第一壁材料中子辐照问题的路子。

那就是既然第一壁材料的破损既然不可避免,林秋便提出,只要能发明一种可自我修复的材料,它的自我修复能力比中子辐照产生的破坏要快就可以。

这种材料其实早在人类面临一些破坏性的辐射工程中就有使用,叫做自愈性材料,例如在太空飞船亦或者人类内置关节上,都会有使用。

太空飞船在宇宙中需要无时无刻地面临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人类内置骨节也需要经常遭受磨损,而如果经常进行修复的话,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采用这种自愈性材料可以大大降低这种成本。

林秋提到的就是用这种自愈性材料来作为第一壁材料,当然目前世界上的自愈性材料自愈速度都太低,压根无法用在可控核聚变内,所以还需要人们去研究。

但专家们既然借着领导的口来信询问了,自然是因为林秋此前写的内容中,提到了这种材料存在的可能性,那也是林秋通过数学计算出来的,是一种仍存在于理论中的自愈性材料,只是因为通过数学计算后存在,其可信度就大大上升了。

林秋看着这些问题,就知道国内的这些专家们在这一年里也没有浪费时间,而是顺着他的思路都在展开研究了,并且都有了不小的突破。

所以他们的问题都已经很有深度,而不是流于表面,林秋一个个看下去,适合他回答的,他也就当场直接提笔回答掉了,但有些还不适合回答的,林秋就简单再提提自己的思路,尽量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

差不多快一个小时后,林秋才回答完这些问题,并且将这厚厚一叠回答折好,放进了信封里。

“叶秘,就麻烦您再带回去了。”

林秋笑着对一直等在那里的叶轩说道,将信封递了过去。

“这是我应该做的。”

叶轩接过信封,和林秋握了握手后,便离开了。

而林秋则是站在那里,目光中看着关于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方案,拿出手机,拨通了黄乐凯的电话。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就从材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