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孑孓不独行 > 第39章 肥料 新农场主的烦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章 肥料 新农场主的烦恼

美国好多州或者地方上有保护性法规,要么直接不允许本地农场过户给外国人,要么即使允许也会严格限制外国人购买农场的最大面积。针对外国人农场主的税费也不友好,更不提不菲的农业税费补贴外国人农场主也是享受不到的。

陈地主不是美国人,可是他即将有数千万美元的投资进美国,这不,陈地主人还在临海,一直在准备中的农场交易还没完成。美国驻临海总领事就给他送来了一个好消息,只要陈地主去美国他就立马会得到美国的永久居留权,这项福利针对他的家人也有同样效果。总领事甚至主动表示如果陈地主愿意,他随时可以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这是小伊万为了方便他们俩人之间的交易成功主动帮陈地主解决麻烦。

陈地主送走领事后就马上给杨三强发电报,他需要问问小强子。陈地主想过将儿子送出国留学就像他们的伯父那样,陈地主也在国外买过别业,比如法国,比如西班牙,比如奥匈帝国就都有陈地主购买的产业,没指望这些物业能增值发财,只是偶尔有空闲时候能带着家人去生活一段闲暇时光,让孩子们开开眼界。哪怕是现在准备倾尽家财购买美国农场,陈地主也是为了陈家的粮食生意考虑。因为在陈地主眼里,除了田地,一切都是浮财,只有土地出产的粮食才能让一个家族源源不断的得到财富。

杨三强没有犹豫直接回电报给陈地主,只是说了自己目前的情况,陈礼明从来就不是一个没主见的人,不需要别人多言。

为了方便做生意,其实就是为了组建兄弟集团,杨三强最近手握一叠不同国家发放的永久居留权证明或者荣誉国民身份证明。本来没必要如此麻烦,只需要杨三强选择加入英国或者美国两国中任何一个国家国籍即可。可是杨三强不愿意放弃那张工艺简陋,上面文字还是手写的纸。小伊万跟杨三强接触最久,他了解杨三强的个性,当然不会因为兄弟这份坚持就为难自己,为难兄弟,何况他其实跟杨三强情况差不多,在美国也算是一个外国人。生意要做,办法多得是,对别人是麻烦,对神通广大的小伊万来说不过就是几个电话或者电报而已,并且有戴维出手帮助,很多需要时间或者略微麻烦的事情就更理所应当的简单起来。

四年前杨三强卖地,陈庄最好的水田,一亩地都不到十块银元,当时也就相当于四美元左右。离开老家后这几年杨三强一直没关心过田地的事情,也很长时间没机会听陈管家唠叨,还一直以为田地就是随着局势好坏上下起伏不定,涨上去不久,又跌回来一些,就这么着起伏波动,价格其实没多大变化。事实上是,最近两年临海附近的钱江和江北、江南几地因为打仗少,地价一直在上涨,有时候一年涨一次,有时候隔天就敢涨价一回。 年前杨三强告诉陈地主小伊万正在想处理农场的时候,一块江北上好水田已经卖到二十块银元。

小伊万拿到手这些原本属于三个超级富豪家族的优质农场没花自己一分钱,抵价谈判的时候压价也非常狠。但是,小伊万在跟陈礼明谈判的时候却没有按照美国这边的农场价格谈,也没按照自己到手的价格谈。即使杨三强知道农场价格,小伊万跟陈礼明谈判时候也是理直气壮地按照两人都熟悉的临海周边土地价格来谈判美国农场价格,关键是这两人都乐意。

一块江北水田卖到二十块银元,水田越靠近临海价格越贵,又考虑了田地价格虽有起伏但是一直在上涨的因素,小伊万和陈礼明将谈判基础定在一亩地二十四块银元。一场奇怪的谈判后,协议达成价格竟然比约定的谈判基础价格还低,低的还不轻。

小伊万以十二块银元一亩地的价格卖美国农场给陈礼明,只相当于本地田地价格的一半,陈礼明当然是喜出望外,全力筹钱买农场。

完成谈判的小伊万也开心得不行,他是零点五美元一亩地抵价而来的农场,这一下子又翻了十几倍,无论如何非要划出一份相当于陈地主购买面积的百分之十的农场送给杨三强,就当作杨三强的中间费用。小伊万自己算是品尝到了做中间人拿中间费的乐趣,他强烈认为即使杨三强没参与谈判,他和陈礼明的交易也是杨三强促成的,这份中间费应该拿。

被这个光头兄弟一句:哥们,你是不是发财了,瞧不上兄弟的这点东西?

杨三强推脱都推不了,只好接受了这份中间费,刚好拿来分一分,省的再找小伊万买他还不愿意收钱。

陈礼明卖股份筹款的事情也没瞒着杨三强和小伊万,几天时间从一千万美元的交易额提高到两千万美元,小伊万当然也不会反对,更没有乘机添加条件。厚厚的两份总计高达五十五万英亩的农场交易合同就等陈礼明和陈礼生来美国后签订生效,这是陈家两兄弟自己坚持要当面签字,不然合同邮寄回临海,他们两人各自签字也一样有效果。

杨三强算是通过这次交易白得一份五万英亩的农场,成为一个美国的农场主。

草木灰只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灰烬,为什么农民喜欢用草木灰当作肥料?使用草木灰肥料后为什么农民依然会施粪肥或者青肥补充?它和粪肥,青肥的区别或者共同点又在哪里?无聊的化学家分析了草木灰的成分,发现草木灰里含有大量的钾和磷盐而粪肥和青肥里含量最多的是氮盐,也有磷和钾盐还有其他更多更少的盐类物质。又经过几十年的归纳总结和实验,不同的科学家有意或者无意间终于肯定了氮,磷和钾这几种元素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可是贫穷限制了农民使用尊贵的科学家们苦心钻研出来的研究成果,相对于高昂的肥料生产成本,农民土地里的那点可怜产出什么都不是。农民们依旧在使用传承了千年的种地秘方:草木灰加粪肥。

随着工业生产的兴起,总人口一直在增长,而工人和城市居民渐次超过了农民,职业农民数量和比例都在急剧下降。原本遍布田间地头的农民身影消失不见,只有少量农民在照料大量的土地。人口在增加、粮食需求一定在增长,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停的增加当中。当工业生产开始反哺农业生产,机械被使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原本高不可攀的人工合成肥料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农业生产也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美国生产了世界上百分之二十九的小麦,百分之四十三的玉米,百分之十四的水稻,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粮食万里迢迢的运送到国内,即使被粮商加价也卖得比国内本土生产的粮食更便宜的原因。

这一切在陈庄生活十几年的小强子不懂,在临海工作、发大财的杨三强也不懂,只有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后的山姆在图书馆里翻看过无数跟法学无关的书籍资料才弄明白。

陈地主家经营粮食生意,坐拥千万美元级别的财富,当国内土地价格下跌到上好水田只要五块银元一亩地的时候,他没有出手趁机收购低价田地以增加陈家的家族底蕴。陈家粮行这两年大量进口美国粮食,临海供应充足就卖往其他缺粮的地方。美国粮食价格如此之低,在陈地主看来美国的地主估计要不是有补贴应该早就应该亏损得倾家荡产。就是这样美国粮食供应商也不愿意直接出口小麦和稻谷给陈家粮行,一船船跨洋运进来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和面粉。

陈礼明开始想买地的确是被杨三强说的低价吸引,按说倾尽家财来美国买农场这个决定就已经非常疯狂,好多跟陈礼明关系好的人都劝说过他,让他别贪便宜买那么多地小心陈家几十代人的积蓄都打了水漂。可是陈地主依然要买美国农场,因为他是麦迪亨洋行的大股东,这家在法租界注册成立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主要股东是美国人,它可以享受美国本土企业出口和进口补贴。所以陈地主知道美国粮食出口时候有补贴,但是这份补贴还在合理范围之内,补贴并不会太过影响粮食价格。

为什么美国粮食那么便宜?去美国留学的小强子给了陈地主真实的答案:美国农场面积巨大,因为有机械参与种植和收割和仓储,省去了绝大部分人工费用。农场主只要按照规划进行农业生产还会收到不同名目的补贴,比如用电补贴,用水补贴,购买机械补贴等等,这些就足够让生产出来的粮食成本大大降低。最让陈地主震惊的是杨三强电报里说美国生产的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些粮食亩产都特别高,特别高。那份电报陈地主和陈管家都看了,都觉得吓人,不敢相信,实在是邪性。可是这份电报是杨三强发过来的,这个孩子也算是陈地主和陈管家看着长大的,是信得过的人。

要知道陈庄上好的水田,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种地农民施肥、除草都不落下,一块水田当祖宗伺候,一亩地水稻也就三百斤上下。

小强子在老家最后一年那次收稻子,家里三亩地就打下九百斤的稻谷。

国内交易时候用的斤两和外国人不同,世界上各个国家大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比如美国就用盎司和磅还有蒲式耳。在进行国际交易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基本都会转换成通用单位克、千克、吨。中国的一斤相当于通用单位的六百克就是零点六千克。

杨三强当年三亩地收成换成通用单位就是五百四十千克,这个收成在陈家十万亩水田中也绝对是上上等的收成。可是杨三强电报里告诉陈管家和陈地主,民主国二年,也就是去年美国农场生产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三百四十六千克,美国小麦亩产高达七十千克,玉米亩产高达一百三十二千克。

小强子在电报里也告诉陈礼明和陈礼生兄弟两,这是耶鲁大学商学院教授采集过来用于研究的数据样本,应该做不了假。

陈礼明相信,陈礼生也相信。

陈家十多万亩水田,一年种两季,种水稻和小麦。还有那近十万亩的旱地也是一年两季,种棒头和小麦。棒头是老家土话,其实就是玉米。

为什么水田贵?还不是水稻的产量高。水田一季稻抵得上旱地两季玉米和小麦的产量还要多。江北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种质量好,亩产高。但是种小麦和玉米就不行,不如北边的省份种玉米和小麦亩产高。杨三强老家有一句土话形容小麦收成:种一瓢收三瓢,一不小心一捆草。至于棒头,那就是田间地头种一点给小孩解馋的东西。

美国的农场的土地难道比江北的水田还要肥?为什么亩产这么高?都不用陈地主和陈管家追问,杨三强就自己去寻找答案。

陈管家问农场买到手后,那么大面积肥料怎么解决?恰好他这一问就问到了美国农场亩产高的秘密。

人工合成肥料和种子,这就是美国农场亩产高的两大秘密。

农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绝对基础,美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这种重视不仅仅体现在花样百出的补贴上,还有大量针对优质种子的科学研究,支持科学研究成果得到快速变现,已经有专门制造种子的种子公司出现。所以,种子不用考虑,陈地主来美国种地肯定也是用当地的优质种子。 就是人工合成肥料不太好买,美国本土的肥料公司还没有几家,产能不够,现在每年都正在大量从欧洲进口人工合成肥料。

杨三强作为一个新的农场主,也要关心自己农场肥料的来源。在耶鲁万事不愁,有老头。

哈德利教授肯定有办法让杨三强了解到人工合成肥料的秘密。至于如何将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杨三强不用考虑,技术成熟直接就可以用最好,如果技术未成熟那就找替代或者想办法提高实际生产的可行性。如何跟有技术的教授或者研究所谈合作那也是轻车熟路,买断,持股任选,尊重专业人士,尊重技术是山姆做生意的基础。倒是建立人工合成肥料生产厂最简单,那就是钱的问题,是小问题,还有资源问题,有兄弟集团当背景,这也是小问题而已。

临海的新年比往年更热闹,新房子更多,在临海过年的人更多,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公董局好像放松了进入租界证件的办理难度,两个租界内华族人一下子就多了好多,好多。往年在临海县城范围里升空不停的烟花,今年的除夕夜在两个租界夜空也盛开不断。

林桂芬今年没有回黄府过年,初一早上,西墨路上的小房子里林桂芬独自一人接见来拜年的青帮大佬。杜明升在前面的大房子里替师父招待过来拜年的贵客,投递的拜帖经过他的筛选,被送往后院,林桂芬也只是挑着见见几位多年老朋友罢了。

杜明升人在哪里,跟他关系铁的换命兄弟张小林当然也会在哪里。临海青帮新贵杜张二人现在就是一体兄弟,跑马场雪茄馆那张长桌边上,除夕夜里杜明升的座椅又往前挪了两个,张小林已经有资格站在桌边帮大佬们添茶、点火。

张小林今天很主动,姿态也放得够低,杜明升在屋内待客,张小林就站在门口迎送。大早上没去自己师父那里拜年就直接开车来西墨路这里,给樊晋城的磕头拜年还是在大门口进行的。樊晋城在前面大房子里一盏茶刚端上来就被请到后面小院,笑哈哈的樊大佬从侧面小路走出来,张小林将师父送上汽车,嘴巴都笑咧开了,站在门口时腰杆更直挺。

黄富贵在黄府忙碌了一天半,第二天下午才有空接受莫泊桑大主教的邀请去西墨路上的教堂参加一场祝福中国新年的祈祷诵经会。

龙凤胎兄妹大宝和小娥陪着姆妈也参加了这次教堂里的活动,过年就已经十岁的兄妹俩人一左一右地坐在姆妈身边,安静的陪着低头虔诚祈祷的林桂芬。

杨三强离开临海一年,兄妹俩也没有一天停下练拳。大宝不说话的时候竟然流露出一丝威严和坚毅的神色,羞涩的小娥依然文静,不过没有了往常对陌生的躲避。

练拳的确改从内到外变了兄妹俩,让大宝不爽的是前几天姆妈给兄妹俩量身高时候发现小娥竟然比自己还要高出一指节,气得大宝晚饭比平时要多吃了一个狮子头,三哥说过的练拳之人能吃是好事。可是看对面得意的小娥也比平时多吃了一些米饭,大宝又从盘子里插出一颗狮子头咬起来。

林桂芬对兄妹俩日常的小竞争就当没看见,乐呵呵的嘱咐一边伺候的仆人给儿女各舀一碗汤,防止这对宝贝再噎着。

陈礼明带着陈礼生也来过西墨路,他们兄弟正月过后要去美国林桂芬是知道的,大家都在美国有收购产业,陈礼明当然也问林桂芬要不要同去美国一趟,林桂芬拒绝了。

龙凤胎兄妹刚适应学校生活,十来岁的小小年纪林桂芬又不放心带着他们一起远行。林桂芬没有必要去往美国,她和杨三强合伙购买的天使城郊外地块的法律证明文件已经在邮寄来临海的路上。这块洛克家族拿出来抵价的城郊地块价值五百万美元,小伊万没有加一分钱就转让给杨三强。林桂芬三百万美元也已经存进了杨三强在临海花旗银行的账户,杨三强在电报上说明了这块面积高达四百三十平方公里的地块有四个股东,林桂芬母子三人和杨三强自己,股份四个人平分。林桂芬的三百万美元只有两百万美元用在购买地块上,还有一百万美元被杨三强以龙凤胎兄妹俩的名义投资进兄弟投资公司。

有如此有情有义的小强子在美国把关,结果只会更好,林桂芬不用劳心劳力的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