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笑落红尘 > 第103章 那年初春我在上海,八个周末八次欢乐(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章 那年初春我在上海,八个周末八次欢乐(肆)

第六个周末

新场古镇

昨天是2023年4月23日,是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刚刚浏览了一头条,才知道原来4月23日是大文学家莎士比亚的出生日和逝去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定为了世界读书日。

记不清是哪一年开始,因为一直是一个人,所以每逢自己的生日,以及读书日,都会送自己一套或几本书。昨天下单一套易中天老师的《曹操》,这是易中天老师的最新小说。

另外,昨天完整观看了东方甄选和莫言的对话,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好多书我都有,本书开始的年代2012年那一年,我着重写过这一事件。

其实我是孤独的,我在看访谈,想和同事聊一聊,同事竟然不知道莫言是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孤独何时才能结束,和我同一个频道的她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午夜我梦到嘎嘎,头子,十二,明子我们四个人回到了高中年代,我们住在同一个宿舍,然后去班里上课。

在梦里,紧接着石晓君出现了,就是上一章提到过的那个她,就是那个不爱说话,眼睛很好看,总是很忧郁的女孩儿。

她问我:然后呢?

我说:没有然后。

于是,我开始想念她,我已经没有了她的联系方式。在梦里,我梦见我和她在一起了。我们拥抱了。

后来,我又想起了张思雨,高中的时候石晓君和张思雨在同一个班,我们班的隔壁班,我们在359班,她们在360班。

张思雨结婚了,我想石晓君大概也结婚了吧!

我本不该想起她们,可是我梦见她,书写是为了纪念,纪念是为了忘却。

后来,我又想到顾晓琪,这个同样重感情被我伤害过的女孩儿。我记得那一年是初三的时候,是我辜负了她。初三到今年已经过去12年的时间,我觉得她应该也嫁人了吧!好几年前我试图联系到她,可是联系不到,时间太久了。找不到联系方式。

说实话,太孤独了,单身六年了,我有些想念这个叫琪的女孩儿。

好了好了,罢了罢了。

小乔说:往事不可追,记忆永不负。

小乔说完这句话就嫁人了。她当然很幸福。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说: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我一直活在过去,回忆了好多年,好多年里,代亚茹结婚了,羽禾结婚了,小乔结婚了,宋婉君结婚了。

好了好了,罢了罢了。

该轮到说说我们在上海的时候的第六个周末了。

说起新场古镇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说起几部在这个古镇拍的电影你肯定听说过。

当年汤唯和梁朝伟拍的《色戒》红极一时,《色戒》里古镇的取景地就是在新场古镇。现在去新场古镇玩儿,里边还有《色戒》最有名的剧照。

《色戒》原着取材于张爱玲的小说。张爱玲可是土生土长的纯纯的上海人。

另外几年前的《摆渡人》,《叶问》,还有我追随了十几年的作家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以及还有去年大火的《三十而已》也都曾在新场古镇取景拍摄。

这儿当然值得,它号称“浦东十八铺,新场第一镇”。从我们住的公寓,步行二十来分钟,就可以走到新场古镇。所以我们逢周六日休息,如果没有远游的打算,便就近边遛弯边步走去新场古镇游玩。应该能去过四五次的样子。

新场古镇很美,原汁原味的古代的气息。河上的石板桥,巷子里的各种各样的纯木质的吊脚楼,楼上悬挂的红色的圆的,方的红灯笼。

我站在每一户商铺的锈迹斑斑的大门口拍照,我站在每一个被古人的草履摸的光滑的石板烧上看远处的风景,我伸手抚摸每一寸每一尺路过的木板门。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上学的时候学过好多类似的古诗词,今诗词,如果不来一次这样的古镇,不在这样的石板路上走一走,不淋一场江南的烟雨,你就永远不会体会到文人墨客那种心境。

看过好多穿越古代的历史剧,我想,那些专业的演员当她穿着旗袍,头发卷起,发髻里插着一枚漂亮的银簪,走上这样的桥上的时候,她的心境肯定跟我是一样的,真的是梦回大唐,大宋,大明,大清。

第七个周末,

上海博物馆,

记得吧,我上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是历史老师,也就是我们嘴里的杨个孬,我是喜欢历史的,喜欢历史,当然绕不开博物馆了。

我去每一个城市,名牌大学得逛,图书馆得逛,那么接下来就得是当地的博物馆了。这个周末,我一个人去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具体没啥可说的,每个地方的博物馆见证着这个地方漫长而悠久的历史。我在博物馆里逛着逛着看到一件文物,这是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把我惊到了。

这件青铜器叫——浑源牺尊。

它的标牌是这样写的:

牺尊

春秋晚期(公元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1923年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

对,山西省浑源县是我的家乡,这个李峪村距离我家不远,当初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有好几个同学是李峪村的。我在上海打工两个月,除了头子和他大兄弟几乎连个其他山西人都没见到过。我们山西有句老话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我当下边坐在这件文物旁边便手机百度看它的来历。

百度里是这样介绍这件文物的:

春秋牺尊

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

春秋牺尊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

此尊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牛首、颈、身、腿等部位装饰有以盘绕回旋的龙蛇纹组成的兽面纹,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基本信息

中文名:春秋牺尊

出土地点:山西浑源县李峪村

年代:周

收藏地:上海博物馆

所属地区:上海

类别:青铜器

馆藏地点: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基本简介:

春秋牺尊

此尊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牛首、颈、身、腿等部位装饰有以盘绕回旋的龙蛇纹组成的兽面纹,仔细观察为兽面衔两蟠龙,蟠龙的上半身从兽面的头顶伸出,后半身被兽面的双角钩住并向两边延伸。在牛颈及锅形器上饰有虎、犀牛等动物的浮雕,形态生动,铸造精美。

这件牺尊的牛鼻上还穿有一环,说明了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牛鼻环在当时称为“棬”,《吕氏春秋·重己》中提到:“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牺尊上的鼻环正反映了这一历史状况,这是研究中国牲畜驯化史的一件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殷人观念中,体格健壮,有一双弯曲而有力的大角的水牛更具灵性,所以让他充当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担负通天地神兽的重要角色,主要用于祭祀。同时牛尊的器身满饰动物纹,在商周时代的神话和美术中,动物或动物纹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祭祀中被视作神奇力量,扮演沟通天地的助手。

这件商晚期的“牛尊”集铸造、设计、雕刻艺术于一身。既是精美的艺术品又是生活中的实用品,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精品。

出土记录:

李峪村位于山西浑源县城西南。1923年,村民在其东南的李峪庙坡掘土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这就是着名的李峪村青铜器(又称“浑源青铜器”)。因为生逢乱世,这批瑰丽的青铜器出世后饱经劫难,大部分流散于海外,国内仅存少数,部分珍品为上海博物馆所藏。这其中便有一件堪称是古代艺术之瑰宝的、被称之为“牺尊”的特殊青铜器。

春秋牺尊这件青铜器,作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颈和背脊上有三个孔,中间一孔套有一个锅形器,可以取出。牛背上的三个空穴原来应该有盖,但已经缺失,牛尾也没有了,只留下一个不规则的窟窿。从其特殊的结构分析,它有可能是一件温酒器:牛背上的锅形器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装于牛腹用来温酒。此器形态稳重,虽然四足矮短,但牛兽上充满张力的双角、圆瞪的双目保持了真实感。这种器物在青铜器发展史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于其造型与牺尊近似,而在考古和文献中均未有合适的名称取代,便也沿用旧称把它命名为“牺尊”。

我当时不知道这件青铜器怎么会这么远来到了上海博物馆,不过它肯定来历不凡。后来我又看了它的相关报道。原来里边的故事如此的错综复杂。据说这东西还和当年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以及日本人等有关系。

我拿起手机拍了好多张照片,我把“浑源”两个字凸显出来。然后发了朋友圈。我虽然没有两眼泪汪汪,但是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这充分说明我的那个毫不起眼的家乡它的历史也是如此悠久,文化也是如此的深厚。

我当晚便回去把照片给头子看“你看看,咱浑源县出土的青铜器,让你去你还不去。你没能亲眼看到该有多可惜。”

头子还不屑一顾的说:有啥好激动的,又不是你的东西。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要是和头子讨论起哪个女的那黑丝袜下边的大腿有多白,头子肯定两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