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不少曾经受过那个公子迫害的百姓,都对福德郡主的大义之举,高声叫好。

陆元元可不管这些,仗势欺人的狗东西,就应该受到惩罚。

城西那边的民居通风之后,东城区的居民都搬了过去。

把家里原有的家具摆放整齐,一个全新的家就好了。

真正住进去,大家伙儿的心才落到了实处。

众人齐齐对陆元元跪下,感谢福德郡主的大恩。

陆元元笑着摇摇头,让他们都起来。

“乡亲们,我说话算数,大家都看到了吧,宅子给你们修好了,那边的老房子,我就要派人推倒,规划重建,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郡主大人,尽管开工吧!”

“我们没意见,郡主大人……”

居民们现在高兴都来不及呢,谁还留恋那又破又烂的老宅子,都大声说道。

“好,那我就开工了,大家想要做工的,踊跃报名,工钱待遇还和之前一样,大家伙儿要是有亲朋好友想干活的,都可以来报名,两边的工程同时开工,需要大量人手,大家放心,只要来干活的,待遇同等!”

“真的?太好了,我岳家侄子老早就想来了,我现在就给他报名!”

“算我一个……”

“我,我……”

“……”

工程进展顺利,百姓安居乐业,京城风貌大变样,一切都往好的方面发展。

建安帝更是龙颜大悦,赏赐了陆元元不少金银玉器。

陆元元总算见到了一些实惠东西,乐得笑眯了眼睛。

一高兴,给工地上所有干活的工人加餐。

工地上的厨子,早早预订了京城几个菜市口的猪肉,害的京城权贵一天饭桌上没有了猪肉。

陆元元还鼓励干活的工人,让家里人多养猪,多养鸡,多养羊,等开发区建好,大量需要这些东西。

工人们得了实信,自然跃跃欲试。

现在天气暖和了,到处草长莺飞,谁家没有几个娃子,正好出去拔草,喂养这些家畜。

以前是穷的连饭都吃不上,如今手头稍微宽松些了,买些小鸡仔,小猪仔养着,还是没问题的。

没听郡主大人说,以后需要大量的肉,只要养好了,不愁卖不出去。

更有聪明人,已经托人从更远的县城和州府,往京城这边倒卖小鸡仔,还有小猪仔和羊。

城东和城西的工程同时开工后,进城做工的人更多了,连附近州府的手艺人,都得到消息赶来了京城。

大量的务工人员入京,京城这边街上日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建安帝和百官也是从震惊到淡定,都拭目以待。

一个小小的农家丫头,竟然真的在京城,掀起了滔天巨浪。

*

顾铮到了蒲城之后,也被蒲城的萧条震惊了。

一场罕见的雪灾,还有地龙翻身,让蒲城百姓死伤无数。

后来又有不少百姓逃荒去了京城,不少人又死在路上,再后来被韩文昭的部下煽动围城,又死了不少人,活下来的都被发配边疆充军。

可以说,蒲城县现在人口锐减。

幸亏朝廷赈灾及时,送来物资,让重灾后坚持守家在地的百姓,勉强活了下来。

顾铮接掌县令一职之后,快速组建起衙门班子,派人下乡,一一落实人口数量,并查看土地情况。

马上就要开春了,春耕工作也要抓起来了。

蒲城山地较多,浇灌困难,所种粮食,百姓勉强能糊口,饿不死算是好事,想吃饱是问问不能的。

这次遭了灾,朝廷赈灾及时,每家都领到不少粮食,过惯了苦日子的百姓,更是节俭,为了能维持到开春,都用一口粮食吊着。

主要是雪灾加地龙翻身,房屋倒塌,好些东西都埋在大雪下面了,根本挖不出来了。

一年省吃俭用积攒下的菜干,干菌子啥的,这些本来都是留着冬日里救命的,好歹能添补一点。

如今啥都没有了,就官府救济的粮食,放开肚子吃 ,能吃几天?

顾铮走访了几个村子,发现这些村民无不是瘦骨嶙峋,毛发枯黄,看人的时候,都是两眼无神。

顾铮看的心酸,这些都是大越的子民,却生活的如此艰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蒲城山多水多,老百姓却饿得半死,这说不过去啊!

趁着泥土刚刚化冻,顾铮勘察地势之后,下了一个决定。

这几年他在枫林村生活,从陆元元那里学到的东西有很多。

虽然杂乱,却都是有用的东西。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蒲城山多,耕地不丰,很多地都在半山腰,东一块西一块,都是靠天吃饭。

顾铮勘察地势之后,以官府名义做保,让全县百姓搬迁。

就是把分散在各处的老百姓,全部搬迁到县城附近,以原先的村落为基础,重新选址,建设村子。

当然,这些村子也不是随便建的,都是濯水而建。

所有搬迁的百姓,土地也是重新分配。

平原上的土地,每家按人口分配。

这样一来,本来不多的土地,分配到百姓手中,就没有多少,人均不到一亩。

老百姓手里有了田,都有了希望,积极响应官府号召,搬迁。

也有故土难离的,死赖着不走的。

也好,不搬迁的,就不能享受以后朝廷的一系列惠民补贴。

补贴包括但不限于粮食,食盐,种子,农具等等。

那些不愿意搬迁的百姓一听,这还了得,现在最缺的东西是什么?

这些可都是农民的根本,救命的东西。

朝廷免费发放,不就是搬迁吗?

搬!

不是还能分到田地吗?

以后去县城也近了,不用翻山越岭,走老半天了。

就是地有点少!

老百姓有的含泪搬迁,有的兴高采烈的搬迁,搬过去了,还是同村人,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生活罢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重点是搬过去能领取到救济粮,还有物资补贴。

全县百姓大搬迁,可不是随随便便说一句话就行的。

顾铮经过视察,又结合当地的与图,做了详细的规划。

从选址到搬迁,都一步一步计划好了。

现在搬迁还是比较容易的。

重灾之后,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倒塌了,没有倒塌的也成了危房,不能住人了。

后来朝廷来赈灾,每家都分到了帐篷。

现在搬迁,只需收起帐篷,背起大锅,全家老小就能出发了。

老百姓怀着忐忑不安,陆续搬迁到了衙门指定的地方。

举村搬迁的村子,村长还是由原来村子里的村长继续担任。

有些村子实在没剩下几个人的,就组成杂姓村,大家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村长。

登记造册之后,每家都分到了一定数量的田地,还有宅基地。

老百姓暂时先把帐篷搭建在自家的宅基地上。

然后就开始了整理土地,为春耕做准备。

有人欢喜有人愁,以前家里有不少土地的人家,如今这样一分地,家里地少了,就有些抱怨。

那些没有地的百姓,一下子每人有了一亩地,都高兴坏了。

尤其那些家里有壮劳力的人家,很快就整理好了土地。

家里孩子多,就两个大人的,就有些费劲了。

不过有了田地,就是全家的希望,起早贪黑也要争取把活干完。

本来一片死气的蒲城,如今终于有了一些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