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都市之我能看到经验值面板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修道难,难于上青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六章 修道难,难于上青天

第119章 修道难,难于上青天

林森不断通过呼吸吐纳来吞吐天地元炁,然后转化为先天一气

“不愧是九息服气,传说中三十六天罡道法中,唯一的炼气之法,乃修行之根本。”

林森现在只是刚刚入门,就能吞吐天地元气进行转化。若是以后此法修练大成,不仅能够吞还能够吐,能将自己的先天一气打上自己的烙印,即使离体也能够通过控制返回,这样才能与天地元气相合,间接操控天地之力。

“能聚则成形,散则成炁也。”

这个炁在人体可以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如五脏之炁,六腑之炁,经脉之炁等。

但是在大天地之后那就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万物之本原、生命的根本。

道家认为,炁,先天地而生,万物依存之中。

甚至这个概念还要早于道教,在先秦之前就有,不过留存有最详细资料的还要是传承几千年的道教。

道家认为炁是大道所化,而人为万物之灵,人亦是元炁所化,人之生老病死,都是元炁之盈亏变化而产生的。

世界各地也都对这种能量进行了探索,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叫法,道家有先天一炁、天一真水,在国外基督,天主教,叫做光,在印度等地叫做梵。

虽然名称不同,但是这都是同一种东西,一种最原始的促进我们不断生长的生命能量!

《黄帝内经》有云:炁始而生化,炁散而有形,炁布而蓄育,炁终而象变。

古人认为,万物的化生生长繁殖消亡,都是炁贯穿始终,乃万物的基础和根本。

这些林森原来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并不成系统,他在清风老道这里总算获得了一点传承。

不过老道在留给他资料的时候也不由的感叹一声林森的天赋,毕竟在这个道法不显的年代,林森竟然在没有传承、没有前路的情况下修炼到这种地步。

为了感谢林森,清风道长这段时间不断的给林森讲解各种留下来的典籍,就算是林森现在修炼有成,智慧大增看的也是欲仙欲死的。

道门典籍玄之又玄,差一个字都可能让其中蕴含的意味大相径庭,因此各种遗留下的原本极为珍贵,还好老道保存得当,并且还预留了电子版,才在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这批典籍的原貌。

可是进行阅读还是困难重重,你可以想想一下典籍中就算是在同一个朝代一个“剑”字都有十几种写法,更别说接过数个朝代流传下来,一个字的写法少的有十几种,多的有几十种。

林森要先确定年代,在确定字形,然后还要进行解读。

道经里面的文字都是微言大义,啥叫微言大义?

比如说小明给张领导送红包。

张:这是什么意思?

小明:没意思,意思意思。

张:你这就不够意思。

小明:小意思,小意思。

张:你真有意思。

小明:其实没别的意思。

张: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听着有意思吧,但是要是让伱在这里面的解读每一个意思,那就不好意思了。

到这里你以为就已经晚了,不不不,后面还有第三个门槛,那就是到道经中的专业术语。

其他不说就说是我们最熟悉的丹田,丹田分上中下三个。

上丹田:玄室、黄房、天宫、真际、上岛、天根、玄门、彼岸、瑶池、泥丸、天谷、天堂、内院、紫府、廖天、帝乙、甑山、天符、玄都、昆仑顶、清虚府、上天关、交感宫、三摩地、最高峰、崆峒山、祝融峰、太微宫、摩尼珠、上丹田、紫金城、流珠宫、玉京山、紫清宫、太涧池、翠微宫、上土釜、圆觉海、威光鼎、中一宫、般若岸、陀罗泥门、波罗密地、脑血之琼房、百灵之命宅、魂精之王室、津液之山源。

中丹田:方寸、丹台、灵台、灵关、灵山、灵府、心源、性海、朱砂鼎、光明藏、如来藏、腔子里、止其所、自在处、蓬莱岛、众妙门、不二法门、甚深法界、虚无之谷、凝结之所、神明之舍、道义之门、灵明一窍、既济鼎器(以上为“心”的部位);玄关、空中、正位、真土、黄中、黄庭、中黄、规中、西方、净土、混康、丹扃、西南乡、祖气穴、极乐国、真一窍、戊己门、法王城、归根窍、复命关、虚空藏、华光藏、寂寞海、守一坛(以上为“黄庭”的部位)等。

下丹田:灵根、气穴、气海、北海、玄冥、关元、土釜、玄所、生门、死户、华池、曲江、河车、蓬壶、育婴、呆胞、多宝塔、造化炉、无尽藏、偃月炉、混沌窍、总持门、希夷府、悬胆鼎、真金鼎、生杀舍、阖辟处、灏气间等。

书籍这些名词还算简单,但是要是上面只写一个丹田,让你猜是哪里,那就难受了。

最坑的就是丹经有“人身处处皆真穴,此体无处不丹田”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体的任何穴位都可命名为丹田。

也就是说,比如有一个门派看家本领就是各种轻功腿法,因此他们在门派内把涌泉穴命名为丹田,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约定俗成的。

但是等他们的典籍流传下来,你要是看到丹田开始修炼,不管你是选择上、中、下哪一个丹田进行修炼,估计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段时间的经历不仅让林森感叹修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过这些痛苦的时光都已经过去了,其中最大的成果就是林森手里的这份九息服气。

这份九息服气传自先秦时代,距今2000年,经历战乱无数,据说经历了数次修订才流传下来,至今还有两块残缺的原本流传下来。

林森看到流传下来的残篇之后,就决定就算是在困难都要自己学习。

第一份残篇就是一块残缺的石碑,上面记载着316个文字,看风格是明代的,这没啥问题。

但是,这三百一十六个字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二十八处断句。

你以为这就是最离谱的,不不不,最离谱的是老道的师门前辈就凭借着对这316个字的理解硬生生的搞出了一份九息服气的功法,并且还流传下来了。

等到了清末的时候,由于时局动荡,这份流传下来的功法也被破坏了,只留下大半张宣纸,上面被烧得出现了大洞一十二,小洞七十八,断断续续的根本不成体系。

然后老道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上在道观时候听师傅说过的一言半语,整理成了九息服气第一版。

等到现在林森来到这里的时候,老道已经写到了九息服气第九版。

当然最重要的是九息服气是要有先天一气才能够修炼的,老道突破之后还准备重新整理第十版。

这个情况下,你说林森还敢不努力研读典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