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王朝的腐朽 > 第一百七十章 柳下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展禽,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鲁孝公四世孙,鲁国柳下邑人,死后谥惠,故称柳下惠他是柳姓的始祖。

孔子称赞他的贤德,孟子尊称他为‘和圣’。

展禽出生于鲁隐公三年,即公元前七二零年。

鲁桓公十八年,即公元前六九四年,二十七岁的柳下惠开始出仕鲁国,次年,任士师(掌管刑狱诉讼之事)。

可从鲁桓公十九年到鲁庄公十四年,即从公元前六九三年到公元前六八零年,这十四年里,他就经历了三次起仕和三次罢黜,两次都是当年出仕,次年就被罢黜了,最长的一次也没有超过三年。

鲁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六七二年,四十九岁的柳下惠再次担任士师,可当年五月就又一次被罢黜了。

鲁庄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六六二年,鲁国让五十九岁的柳下惠担任委吏(管理粮仓的小吏),他没有推辞。

鲁僖公十二年,即公元前六十八年,鲁僖公想要重用柳下惠,但是被臧仲阻止,柳下惠便再也没有为官。

这也是先圣孔丘批评臧文仲的一点,知道柳下惠的贤德,却不重用他,这不是执政之人应该做的。

柳下惠虽然在为政上没有做出什么功绩,但他的贤德却不仅在鲁国传播,更是闻名于诸侯。

其中,他最广为流传的便是‘坐怀不乱’的典故。

鲁桓公十七年,即公元前六九五年,二十六岁的柳下惠远行归家,居住在城外,当时天气十分寒冷,柳下惠就算是裹着被子依旧感到很冷。

这个时候,一个女子前来借宿,穿的十分单薄,柳下惠害怕她冻死,便让他坐在自己的怀中,用衣服包裹着她的身体,如此一夜。

柳下惠没有任何的逾越之举,没有趁人之危。

后人感念其德行高尚,便以‘坐怀不乱’称之。

鲁庄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六七一年,柳下惠刚刚被罢黜的第二年,就有人问他,鲁国多次罢黜你,却不见你忧虑,这是为什么?

柳下惠听闻之后舞而歌,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

此言记于《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四》,引《管子》之文。

意思就是,春风吹动,百草都盛开了,我难道不知道他们茂盛;秋霜降临,百草都凋零,我难道不知道他们枯萎。可枯萎和繁茂并不是四时的悲喜,就像荣辱并不能左右我的忧喜一样。

《论语·微子》中记载,柳下惠名满天下,诸侯都有意聘请他,有人向柳下惠表示,你在鲁国被罢黜三次,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家去呢?

柳下惠说,自己三次被罢黜,就是因为自己坚持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无论到哪里都难免遭受罢黜的结果;如果放弃了自己的原则,那在鲁国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为何要离开父母的故土?

鲁僖公十四年,即公元前六四六年,七十五岁的柳下惠早已经名满天下,教授门人,德行远播于诸侯。

这一年,齐国攻打鲁国,目的是要索取鲁国的郑国之鼎,岑(cén)鼎。

鲁僖公不想将岑鼎交给齐国,就将另外一个鼎当做岑鼎,献给齐桓公,并请求签订盟约。

齐桓公怀疑鲁僖公并不是真得把岑鼎交给他,但也分不出岑鼎的真假,于是便说,如果柳季(即柳下惠)说它是真的,那我就收下它。

鲁僖公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柳下惠,希望他告诉齐桓公那鼎就是岑鼎。

可柳下惠表示,国君您把岑鼎当做是国家的重器,可臣也把臣的信用当做是立身的根本。如今国君想要破坏臣的根本,保全鲁国,这是我难以办到的。

鲁僖公见无法说服柳下惠,便只能将真的岑鼎交给了齐桓公。

鲁僖公十七年,即公元前六四三年,鲁国执政臧文仲让鲁国人祭祀听在东门外的海鸟,这让柳下惠十分不满,认为臧文仲越礼。

他表示,祭祀是国家的礼法,而礼法是为政的基础,所以要慎重得制定祭祀当做国家的常法,如今无缘无故增加祭祀典礼,这不是处理政事的正确办法。

柳下惠还说明了,制定祭祀的准则,对百姓有功绩的人可以祭祀,前代贤明圣德之人可以祭祀,日月星辰可以祭祀,五行可以祭祀,九州的山川河泽是可以祭祀的,而不在这里面的,就都不可以祭祀。

柳下惠表示,仁者讲功,知者处物。藏文仲没有功劳却祭祀海鸟,这就是不仁,自己不懂却不询问,这就是不智。

他认为,海鸟停在东门外,是因为海上将要有灾害,江河的鸟兽总能预先感知灾害并提前逃避。

藏文仲听闻了柳下惠的话,也表示自己做错了,柳下惠的话是不能不听的。

这一年,海上多大风,冬天十分得温暖。

此事记于《国语·鲁语·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

鲁僖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六三四年,齐孝公攻打鲁国,藏文仲称病推脱,展禽(柳下惠)教其弟展喜游说齐孝公,使齐国退兵。

鲁文公六年,即公元前六二一,柳下惠去世,享年一百岁。

《论语·微子》中记载,柳下惠名满天下,诸侯都有意聘请他,有人向柳下惠表示,你在鲁国被罢黜三次,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家去呢?

柳下惠说,自己三次被罢黜,就是因为自己坚持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无论到哪里都难免遭受罢黜的结果;如果放弃了自己的原则,那在鲁国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为何要离开父母的故土?

孔子对柳下惠是比较推崇的,认为他虽然不像伯夷、叔齐那样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愿受辱,不食周粟,但说话合乎规矩,行为经过思虑,这就已经很难得了。

先圣孟轲对柳下惠的推崇更甚,曾将他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尊其为和圣。

柳下惠一生仕途不顺,为政无果,但是修身立德,为天下楷模,不为名利所动,不惧上位威权,此古之圣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