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投资体系 > 《聪明的投资者》帮你快速掌握正确的投资思维(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聪明的投资者》帮你快速掌握正确的投资思维(上)

在近几年的投资生涯中,我逐渐意识到,相对于高超的投资技巧,正确的投资思路能让投资者少走很多弯路。

就像你打算开车去某个地方,车子的速度或者你的车技有多棒并不能决定你能否更早到达目的地,而正确的路线图才是决定你是否能真正到达目的地的关键因素。

那如何拥有正确的投资思维呢?

我们参考股神巴菲特的投资之路:在巴菲特还是大四学生的时候,就拜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着作——《聪明的投资者》。

也正是这本书帮助巴菲特形成了最初的基础投资思维,同时在巴菲特之后的求学道路上跟随格雷厄姆做投资,仅两年时间就把个人资产从9800美元增长到美元,几乎翻了一倍。

之后,随着格雷厄姆宣布退休,巴菲特组建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也是完全模仿格雷厄姆的运作模式;

十三年后,巴菲特的个人年化收益率为29.8%,个人财富超过2500万美元,是导师格雷厄姆退休时一生累计财富的10倍以上!

因此,从股神的投资之路我们可以看到,有生之年遇见一位优秀的导师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前人的正确思维来为自己的投资之路保驾护航。

而这本书相对于其他主要内容为叙述投资技巧和理论的理财书籍来说,会更着重于教会普通人如何构建一个正确的投资思路框架,以获得未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换句话来说,格雷厄姆——一位擅长割韭菜的大鳄,写了一本教小韭菜们如何保护自己投资收益的书。

全书共计32万字,分为20章,为了帮助小伙伴更好地解读这本书,我们会用三个问题来带小伙伴们分步解析本书的精华内容。

第一、你是否是一名聪明的投资者?

(第一章-第八章)

第二、聪明的投资者都在买什么?

(第九章-第十五章)

第三、聪明的投资者如何择时?

(第十六章-第二十章)

《聪明的投资者》首先我们就先来了解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聪明的投资者?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关键词,“聪明”和“投资”。

但格雷厄姆认为投资领域的聪明跟智商和学历无关,“聪明”应该是指有耐心,能约束自己,渴望学习,同时能够驾驭情绪,懂得反思的这一类人。

但“投资”的定义就比较复杂了,而且大部分人很容易把“投资”与“投机”混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一、投机行为

在格雷厄姆统一和明确了“投资”的定义之前,投资是一个多义词:

一些人认为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如债券是投资,而购买股价低于净现值的股票的行为则是投机。

但格雷厄姆认为,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

比如,借钱去买投资品,并希望投资品在短期内获利的决策,不管买的是债券还是股票都是属于投机。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永远不要去借钱投资”。

投机最常见的行为就是期望短期内以小博大来获得超额收益。

港股打新就是属于投机行为,而并非投资。为什么说它是投机行为呢?

首先,港股打新需要认购,而部分新股的发行价较高,且喜欢扎堆发售。但我们现有的账户现金可能无法支付较高的认购资金,这就需要用到港股来融资认购。

这就满足了“借钱买投资品”的第一个投机行为条件。

第二,港股市场不同于A股主板市场,它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一般15天可以完成申购到上市卖出,这就满足了第二个“短期内获利”的条件。

而新股上市首日就会完全释放出市场情绪,所以对于港股打新的操作我们一般都是建议上市首日无论盈亏,均要及时卖出。

但是经常会看到很多小伙伴们把投机的打新行为误解为是在做“价值投资”,哪怕上市当天亏得一塌糊涂,也还是舍不得出手,并且还在期待它能够重新回归“价值”。

那么,港股的新股是否有投资价值呢?

其实啊,像这类在港股上市的公司,由于港股的上市规则没有A股主板这么严格,并且也接受正在亏损的公司上市。

所以,只要公司Ipo的“故事”说的够动听,就有几率获得成功上市的机会。再叠加港股t+0和没有涨跌幅限制的规则,就导致了港股波动风险较大的特性。

因此,虽然大部分新股会因为市场情绪而获得较高的估值评分,但一旦等到上市后,散户获利纷纷出手,市场给予不理性的高估值就会开始回落,紧接着就会迎来一段漫长的下跌。

直到公司用业绩证明了当初的“故事”,估值才有可能重新回归正常区间。

因此,对于这类未来确定性不强的公司,我们赚是“市场情绪的钱”,并非是“公司成长的钱”。

所以,这里可以得出结论:港股打新属于投机行为。

二、投资行为

格雷厄姆认为一项业务被称为投资有三个条件。

第一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

第二要确保本金的安全;

第三能获得适当的回报。

不满足这些要求的业务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下面我们就根据格雷厄姆的三个条件来逐一解析其内在含义。

第一点:“深入分析”一家公司和行业前景,其实就是价值投资的基础。

在长投的股票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通过分析一家公司过去的财务状况、竞争优势、当前估值等信息,来判断是否值得投资。

公司过去的财务状况我们可以在年报中获取它的盈利表现和债务安全等数据来进行分析,比较方便的工具就是【理杏仁】网站的【自定义财报】功能。

而公司的竞争优势则可以在券商研报中查询,比较常见的竞争优势有品牌、规模、技术、资源等优势;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优势:

比如政府授权(具有一定危险性和受到政府管控的行业,比如化工、军工、银行等行业)、高转换成本(贸然更换后会极大增加使用者成本,如机械设备、计算机软件等行业)、

网络效应(公司产品属性为虚拟物品,如互联网行业)等优势。

而估值则需要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的盈利特点来进行划分,比较常见的是相对估值法,以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的当前分位点和同行平均水平来判断公司当前位置是否便宜。

第二点:“确保本金的安全”。

这就不得不提到巴菲特的投资原则“第一条原则:永远不要亏钱。

第二条原则: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比如一家公司,它有50%的几率赚一半,也有50%的几率亏损一半。

那么,如果你猜对了,赚了50%,总盈利为150%,也只赚了50%的收益。

但如果你猜错了,亏损了50%,而再想要本金涨回到初始水平,则需要上涨100%!

也就是得翻倍才能回本。

所以,相对于盈利的上限,我们可亏损的下限才是最终决定我们总收益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每次在有小伙伴咨询哪个投资策略更好时?

我们都是建议大家一定要先看回撤率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再来考虑收益率是否在自己的预期之中。

以避免出现中途因为无法承受策略波动而提前出局导致的实亏。

第三点:“获得适当的回报”。

什么是适当的回报?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投资的初衷吗?是为了跑赢通胀?还是为了实现财富增值?亦或者只是为了想要搏一把,好让“单车变摩托”,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无论当初是哪个原因让你开始学习投资,都可以再问一次自己,你对现在的投资收益满意吗?

其实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跑赢通胀的话,以中国近十年通胀率平均在2.229%左右的水平,偏债类基金和普通的指数基金,基本上只要坚持长期定投都能做到。

那干脆把“野心”放大一点,一年翻一倍怎么样?

大概率是不能实现的。

要知道A股自成立以来,以反映整个A股市场估值全貌的【中证全指】指数(成立时间为1994年)为对标指数,发布以来的年化涨跌幅也仅6.91%。

而从“股神”巴菲特历届投资回报率来看,他在1957年就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这六十多年的投资生涯中,综合下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大约在20%左右。

根据以上数据,参考大盘平均收益和投资界大佬的超越市场的投资收益,我们可以推测,普通人预期的较为“适当”的回报,年化收益率大约在7%~20%之间较为合理。

综上所述,一项“合格”的投资行为,需要先进行系统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再确定公司的风险程度,如果通过了以上两关,这家公司以当前价格买入的话,未来的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10%~20%左右,才能考虑投资。

三、总结

1、这次解读也解释了投资及投机的区别:投机者通常是期望“以小博大”来获得超额收益。

因此,“短期操作”和“借钱投资”这类行为均属于高风险的“投机”行为。

2、而真正的投资者者则是期望通过“陪伴公司成长”来获得合理投资收益的行为。

因此,一位合格的投资者除了要有正确的投资思维外,在投资前通过学习如何分析公司基本面和行业前景也可以规避掉大部分投资风险。

在了解了正确投资思维的基础逻辑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合适标的来投资了。

格雷厄姆把投资者分为了两类: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

首先第一步:我们要判断自己属于哪种投资者。

比如,不愿承受较大风险,投资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资产保值,抵抗通胀的话,就属于防御型投资者;

而可以承受较大风险,且追求较高收益,则属于进攻型投资者。

由于这两类投资者可承受风险的能力完全不同,因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标的来进行投资和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