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 第86章 劝谏薄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袁天纲把献陵的设计方案做好后,上朝时呈报给李世民。李世民看罢眉头紧锁,沉默了一会,将设计方案传阅给群臣。群臣们一看,就跟炸锅一般,议论纷纷。群臣争议地焦点是:群臣们大多数主张“依山为陵”的厚葬原则,而不是袁天纲提出的“堆土为陵”的薄葬原则。群臣们纷纷指责袁天纲这个“堆土为陵”的薄葬设计方案,是居心叵测,是将圣上置于不孝。

李世民听到群臣们的议论,他心里清楚袁天纲如此设计献陵,是为朝廷减轻沉重建陵负担的考虑,但是为了堵住群臣们的悠悠之口,于是他厉声地问道:

“袁爱卿,你这‘堆土为陵’的设计方案,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袁天纲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自古帝王,征发大量的民夫,耗费国库的钱财,修建奢侈的陵墓,这样做有何益处?如果建造献陵实行厚葬,上行下效,百官百姓均竞相效仿,只能助长帝国上下奢侈之风。”

李世民又问道:“道理是可以这样讲,但百姓们不明就里,会指责朕不孝的。”

袁天纲反问道:“请问秦始皇的骊山陵还在吗?当年秦始皇历时三十九年,共征集了八十万民工,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骊山陵,结果激起民变,‘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李世民听罢默不作声。

袁天纲继续解释道:“君不见汉武帝历时五十三年建造的茂陵,汉末赤眉军攻入长安,挖开茂陵,花了十几日将陪葬品盗光。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又问道:“朕担心太上皇会有异议!”

袁天纲听罢,拍着胸脯表态道:“圣上不用担心,等朝会结束后,微臣去做太上皇的工作。”

“那就辛苦袁爱卿去一趟大安宫,看看太上皇的意见。” 李世民点头称是。

下朝后,袁天纲径直去大安宫。大安宫原名弘义宫,原来是李世民居住的地方。自玄武门之变后,太上皇李渊仍暂住在太极宫,三年后才搬到大安宫。大安宫虽然位置偏僻,在建设规模上无法与太极宫相比,但大安宫偏居于皇城一隅,宫内有垂拱前殿、戢武殿、翠华殿、祭酒台等宫殿,环境清净雅致,远避朝堂纷争,李渊住在大安宫里十分悠闲自在,安享晚年。

太上皇李渊正在大安宫里的水池边喂鱼,听一公公说袁天纲请求觐见。李渊感到非常诧异!自从玄武门之变后,他这里已经很久没人来访,每日里身边只有张婕妤与尹德妃相伴。

对了,就是这两位嫔妃,在玄武门之变前与隐太子、齐王狼狈为奸,一起在李渊面前百般诋毁李世民,间接地触发了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当上了太上皇后,李世民不想落下逼父退位又杀庶母的恶名,就饶了她们一命,让她们也去大安宫陪伴太上皇。

李渊沉思一会,同意袁天纲觐见。一会,袁天纲进殿后,向李渊行拜伏礼。李渊问道:“这不是申国公高士廉的新婿袁天纲吗?”

袁天纲急忙回答:“正是微臣。”

李渊又问:“听闻你曾在太极殿拒绝二郎的赐婚?”

袁天纲回答:“正是。”

李渊又问:“听闻你曾因犯欺君之罪下狱?”

袁天纲老实回答:“正是,微臣因解救过隐太子之女李婉顺与幼子李承文,犯了欺君之罪。”

“哦?” 李渊虽久居大安宫,却消息灵通。他急切地问道:“朕的孙子李承文现在何处?”

“李承文现在一个安全地方生活,请太上皇放心。” 袁天纲答道。

李渊听罢,他明白袁天纲不肯说出李承文的去处是有难言之隐,便不再追问。他又好奇地追问:“听闻你拒绝赐婚的原因,是因为朕的孙女李婉顺?”

袁天纲一听李婉顺的名字,倍感交集,他顿了一会,回答道:“正是!”

李渊是一位老江湖,一看袁天纲的面部神情,就知道答案了。于是他又问道:“你觐见朕的目的,不会仅仅是来陪朕喂鱼吧?”

袁天纲看到李渊把话题扯到正题上了,于是开门见山地回答:“微臣此次来的目的,就是请求太上皇亲自出面劝谏圣上。”

“劝谏什么?” 李渊疑惑地问。

于是,袁天纲将献陵的设计方案副本呈上,请太上皇御览,并将朝堂上群臣们针对献陵是否薄葬还是厚葬的情况叙说一遍。

李渊听罢,微微一笑,然后问道:“袁爱卿为何提倡薄葬?”

袁天纲回答道:“因为太上皇!”

“因为朕?” 李渊疑惑地问。

“自从圣上登基以来,日夜操劳国事,近年来对突厥用兵,国力消耗巨大,现在圣上想修建为太上皇修建献陵,但朝廷财力有限。微臣斗胆劝谏圣上,在修建献陵时按照‘封土为陵’的薄葬原则。” 袁天纲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李渊盯着袁天纲问道:“那圣上裁决了吗?”

“圣上不敢裁决!” 袁天纲回答。

“为何不敢裁决?”李渊听罢,觉得好笑,他的二郎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却不敢裁决献陵的规制?

“圣上因为天下群臣、百姓的悠悠之口,担心落下一个不孝之名!” 袁天纲答道。

李渊又盯着袁天纲不放,心里觉得可笑:“二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朕退位,难道就不担心落下一个不孝之名?”

“那需要朕做什么?” 李渊作为一个政坛老狐狸,已经窥探出袁天纲内心的想法,但却故意装糊涂。

“微臣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请太上皇亲自提出,要求薄葬。” 袁天纲干脆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说原因?” 李渊追问道。

“只有太上皇亲自说出薄葬,才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顺便可以缓和一下太上皇与圣上父子之间多年来的矛盾!” 袁天纲直截了当地回答。

“明白了,你可是用心良苦啊!” 李渊点头称是。他这次与袁天纲深谈,明白了为什么李世民夫妇、李婉顺、高淑行等均喜欢袁天纲的原因了!连他第一次见到袁天纲,就对袁天纲青睐有加!他只可惜自己在位时没有发现袁天纲这样的人才,而为他人所用。

数日后,李世民来大安宫给李渊请安时,李渊语重心长地说道:

“二郎啊,你照着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样式,给朕修建一座陵墓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浪费钱财厚葬朕了,从今以后,从朕做起,带头实行薄葬,自上而下倡导薄葬之风。”

既然阿耶发话了,李世民于是就顺水推舟地满口答应,按照“堆土为陵”原则建造献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