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刚重生,差点又醉死 > 第5章 尴尬卖冬笋,留下好印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章 尴尬卖冬笋,留下好印象

1988年,腊月二十二,星期天,晴

唐建军起得比其他人晚一点,起来后走到堂屋西北角。

那里通向厨房,在通道边上放着一个木制洗脸架,架子上放着一个瓷盆,装着热水,冒出的热气把镶嵌在架子上的镜子糊出一层雾蒙蒙。

唐建军拿起架子横杆上一块棕色的毛巾打湿后随意抹了把脸,端着印着红喜字的白色搪瓷缸子去后檐刷了个牙。

回来就着老妈和媳妇做的泡菜吃了两碗红薯稀饭。

唐妈妈和媳妇做泡菜是一绝,不管是藠头,萝卜,缸豆,辣椒,生姜或者大蒜,都泡得脆生生金黄金黄的,隔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自然的特殊清香。

吃过饭看墙上的挂钟已经8点半了,唐建军跟家人说了一声出去卖冬笋,就挑着昨天挖的冬笋顺着荔枝树边上的小路往山下走。

昨天和堂弟约好在山脚小溪边汇合。

唐建军家在东山的半山腰,唐建设家在西山的半山腰,两山之间从高到低是一层层的坡土中间夹着梯田,延续到山脚后就是一片宽约百米长约3里地的平坦水田。

这是村里最好的肥地,每年秋天谷子黄了,一片金灿灿看不到尽头,是村民们百看不厌的风景。

田右边还有一条近1米宽1米多深的小溪,溪水终年不息,潺潺流动,给溪边的住户带来了太多欢乐和回忆。

他们上街有两条路走,一是下山顺着小溪走三四里地到河边坐船,另一条是上山顺着山梁走20多里地山路。

今天唐建军和唐建设都负重,虽然是两个大小伙子,可平时都没咋干过重活儿,兄弟俩准备去河边坐船。

唐建军从荔枝树边上的小路往山下走差不多500米后和堂弟在小溪边汇合,一路说说笑笑的往河边赶。

堂弟背篓里还装了三个油亮亮的竹筒,说是卖了冬笋后打点酱油醋,还给他爸打两斤烧酒。

哥儿俩到了河边双鱼渡口,停着一艘12人座的机动船,船上已经坐着7个人。

船头两边放着大家带的东西,有装着萝卜青菜的箩筐,有装着木炭的背篓,还有两空着的手挎竹筐,大家坐在舱里有说有笑。

哥两挨着大家的货物把东西放下,一人给船老大3毛船费,原本从从双鱼渡口到赤城头桥渡口只要2毛钱,可兄弟两要去天化,所以多给1毛船费,给钱后哥两找了两空位置坐下,等着人齐开船。

听着机动船嗵嗵嗵的引擎声走了10多里水路到了天化,哥儿俩带着冬笋紧赶慢赶到了天化化肥厂家属院门口已经是上午11点过。

他们的目标是许厂长,据唐建军了解,许厂长的爱人和孩子是他这次回老家后才接到赤城一起生活的,所以现在他是一个人过,也不开火,平时吃食堂,周末基本都是在外面随便吃点。

所以唐建军在饭点前到了家属区门口,也是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思。

他们坐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还是没等到许卫国,期间好几个人都想买冬笋,他们也没卖,因为不确定许卫国要多少,想着都留给他。

堂弟一脸不解且微露焦急,兄弟两加一起得一百四五十斤笋子,二哥说的厂长肯定要不了这么多。

而且那个什么厂长现在都还没出现,这都已经12点过了,一会如果厂长不买,他两估计卖不完,还得背回去。

正在堂弟犹豫要不要提醒堂哥先卖一些时。

唐建设看着家属区门口一个身高约1米75,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黑色西装裤,外披绿色军大衣,戴着绿色军帽子的中年男子甩着澄亮的两接头皮鞋往外走。

腰板挺得笔直,国字脸上长着两道剑眉,眼睛又大又圆,炯炯有神,立挺的鼻梁下,抿着双唇,应该是刚刮了胡子,看着干净干练,不怒自威。

这就是自己等的对象了,化肥厂厂长,许卫国。

许卫国出门后正准备像往常一样右拐去那家常吃的豆花饭馆。

眼睛下意识扫了眼放在马路边的箩筐和背篓,瞬间眼睛一亮,快步走了过来。

对蹲在边上的哥俩说道:“小伙几,你们介过笋几系卖的哇?”

唐建设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人,一时间没听明白他说啥,转头看着二哥唐建军。

唐建军站起来,微笑道:“系喔……”不对重来,“是的,我们哥俩这几天刚挖的,大叔来点吗?”

“卖多少钱一斤嘛?”

“5角”

“阔以,给我称五席斤”

唐建军拿起印着“天化肥”大字的蛇皮袋子挑好的冬笋就开装,装了满满一袋。

估计差不多50斤,准备开秤,突然时候发现一个问题。

tm的,哥俩第一次卖东西,兴高采烈的背着东西随便扯了几个蛇皮口袋就走,完全没想着卖东西是要用秤称重量啊,谁都没拿称。

哥俩既紧张又尴尬的到处找,想找找有没有别人在卖东西,借称用一下。

可这里是家属院门口,又是饭点,没人在这里卖东西,上哪儿借称去呢。

这时,许卫国也发现了哥俩的窘迫,嘴角微扬问道:“你们卖东西都不带称的哇?”

唐建军尴尬的扣了扣后脑勺,眼神躲闪的看了他一眼,估计脸都红了,这真tm尴尬呀。

许卫国看他这样,笑得更厉害了,说道:“看你们的样几也就20来岁,我家崽比你们小不了多少,一天就鸡掉打架瞎玩,你们都是好孩几,鸡掉帮家里卖东西减轻护母的护担,介样吧,你们的笋几我都要了”

说着把装满的袋子放背篓里,双手端起背篓颠了颠,放下又挑起箩筐试了试后对哥两说道:“我系了一下,背篓差不多七席斤,箩筐差不多一百斤,我一共给你们算一百八席斤紧么样?”

哥俩对视了一眼,唐建军干脆地说“那哪儿行,就算您170斤得了,也不能让您吃亏。”

他知道,没有170斤重,除去箩筐背篓的重量最多150斤,许卫国凭手感始终没那么准确。

许卫国也不和他犟,说道“我出门也没带介么多钱,你们跟我肥家拿嘛。”

哥俩本来也是打算给送到家的,不然这么多东西一个人也不好搬。

哥俩或背或挑,将100多斤冬笋帮着搬到了许卫国家,按他的指挥全部卸在了阳台上后,招呼哥俩在客厅沙发上坐下,他去卧室给哥俩拿钱。

许卫国从卧室出来后给了唐建军一沓钱,一张50,三张10块,两张2块,一张1块。

唐建军把钱递给堂弟,转头对许卫国说道:“叔,您这些冬笋一时可吃不完,这样放那里要不了多久就坏了,您等我一下,我去挑点河沙来把它们盖住,这样能多存放一久。”

许卫国看着唐建军一脸认真,不像做作,心里觉得这小子行,做事全套老练,卖个笋子还有售后服务。

笑呵呵的说“那麻烦你了,你鸡掉在哪里挖沙不?”

唐建军点点头,拿起许卫国铲煤的铲子,挑着箩筐,带着唐建设就往外走。

多半个小时,哥俩就挑了大半挑河沙到许卫国家,用铲子铲着河沙均匀地洒在阳台角那一堆冬笋上。

干完后许卫国招呼哥俩去卫生间洗手,出来后给哥俩一人倒了杯茶,什么茶哥俩没喝出来,不过味儿挺好。

许卫国一看时间,都下午2点了,想着自己没吃饭,这哥俩也饿着,就准备带他们去吃饭。

可唐建军硬是不去,说是要赶船,怕船开了哥俩回家晚屋里担心,许卫国看他俩这样坚持也没强求。

和他们边往外走边说话,得知唐建军原来也是厂里的职工,又被开了后很诧异。

愣了一下说道:“犯了错误系要接秀相应的惩罚的,不过我看你现在也变懂系了,鸡掉帮家里卖东西,还系好孩几,老话说鸡错能改,像莫大焉嘛,把它当成成长中的一次教训和经验,以后不要再犯了,还想不想进厂干呢?”

唐建军摇摇头说“暂时没这个想法了,现在日子越来越好,时代越来越进步,我想跳出舒适圈避开铁饭碗,去试试不一样的路。”

许卫国也没再说别的,点头道“也系,年轻人可以多看看,多尝系,不过要记住,走正道”

唐建军点点头,向许卫国告别后和弟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