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民国游骑我要做好人 > 第98章 落脚的地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嘀嘀嘀”

一辆汽车要从里面出来,驴车有点挡住了。

“快,往这边赶赶”

说着逼着张爱国把驴车拉到门洞外。

对汽车敬了一个礼。

“怎么回事?”

“报告,没有按照规定随身携带车捐。”

“算了,让他走吧“

接着转头望向张爱国。

“下次记得。“

说完话车子起步走了。

张爱国掏出几个大子递了过去,低头哈腰的说道:“谢谢老总,老总辛苦了。“

“娘的,晦气,赶紧走。“

几个铜元收到了口袋中。

张爱国坐上驴车往外走。

只听得后面在不停的喊着站住,被拦住的都是穷苦人家,汽车不拦,坐人力车的不拦,穿着西装以及长衫的也不拦,专门搞平头百姓。

唉,何苦为难穷人呢,都是苦哈哈,要是拥有了真理,估计就会好很多,就好像上辈子自从有了核武器后,同时拥有的国家相互不敢动手,瞬间有了平衡。

欺辱事件没有了,出轨的消失了,仗势欺人的也没有了,贪赃枉法的也没有了,法律面前无法平等,子弹面前可以做到。

没有了制衡,就是失衡,是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还是维护多数人的利益,都不用考虑,就知道如何选。

“先生,你怎么这身打扮?”

“方便送你们,不然汽车要交税捐,交通费很贵的。”

“丫头,不要那么好奇。”

牛大力说了一句。

吃了药,营养跟上,精神开始恢复,城里的医生很会玩,常常开一大堆的药,治不好,也治不死,就是吊着你,等达到了心里的价位,一副药就会见效。

张爱国笑了笑,好奇害死猫啊,女孩子还是少好奇为妙。

“主要是看着你们晕车,坐这个慢归慢,却不会晕车。”

“先生,你想的真周到。”

小丫头一脸崇拜的看着张爱国。

“来,这是些吃的,将就点,吃完咱们就走。“

“哎“

小丫头准备伸手过来拿。

“先去洗下手“

“哦“

使劲的一口咬了下去。

“肉的,好香啊“

“哥,你快尝尝,肉的,好香啊。“

“奶,你也吃“

这是多久没有吃过白面,没有尝过猪肉的香气。

张爱国知道早上的盘查是什么原因了,那是闻到肉包子的味了,以为可以榨出钱来。

“先生“

牛大力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对自己的恩情如何报答,只能以死相报。

“你看,怎么又流泪了,大老爷们。“

16岁的孩子在上辈子才刚刚上高一,还在抱怨着作业的繁多,伙食的差劲,埋怨着父母的不是,抱着手机玩着游戏。

民国的孩子,已经成为男子汉,撑起一个家,寄托着全家的希望。

“孩啊,好好养身体,养好了才能帮恩人做事。“

“丫头叫什么?“

“我叫大春,牛大春,14岁,先生,我能干很多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浆洗衣服,女红,我力气很大的,可以搬货,我不吃闲饭的 “

“我知道了,只是问一下你的名字。“

张爱国伸出手摸了一下大春的脑袋。

丫头害羞的跑到一边。

哦,忘记了,不对,不是男人的头,女人的腰才是不能乱摸的嘛。

“先生,我们去哪?“

驴车上铺了被褥,车棚子撑的高高的。

牛大力躺在车上,奶奶坐在一边照顾着他。

小丫头在右侧,双脚不停的扑棱。

“往前走走,我想找户赤脚医生给你看看,把表面的伤养一养,内伤就吃我的药。“

“先生,你认识人吗?“

“不认识“

“那很难找到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李医生,人家是见过市面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好运气。

张爱国为了难,自己往哪走呢。

顺着村道的车辙一路走,已经过了十几个村庄了。

“恩人,要是您没有头绪,我看不如去我侄子家,大力在那里养养伤,好歹是亲戚。”

“行吗?靠不靠的住?“

“说不准,我大哥的小儿子,只是有几年没有来往了,我儿死后,就没有走动了。“

“那就是不熟“

“总比找生人好吧。“

“行吧,咱们去看看,实在不行另说。”

“他在西北方向邱家洼,还得走个二十几里地。”

“好嘞,驾”

鞭花一声响。

“先生,这驴怎么比人吃的还好?”

“因为它需要体力啊”

“还有啊,丫头,不要叫我先生了”

“那叫什么?”

“叫哥吧”

“那可不行,您是恩人,受此恩情,规矩还是要的。”

老太太不愿意了,说是老太太,也就不到50岁,只是面相都显老,生活压弯了腰,生活的差距在哪里?

就是一群吃饱了发撑的主,在替一群快要饿死的人出谋划策,如何行动起来,主动解决饿肚子的难题。

这建议那计谋,全是盘算,嘴里是为了你好,实际是盯着你那薄薄的钱包,饿了,拿钱买啊,从不去想钱从哪里来?

脖子被掐的死死的,明明知道问题在哪里?却大声的呼喊你,呼吸,大力呼吸,就是不松手,因为它松了手,就会掉下悬崖。

现实牛逼吹得越响,说的花团锦秀,那就说明很难受,当只剩下一种自我陶醉的声音时,已经没有了自信力,国府正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

伟人说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会使人进步,张爱国深信之,且迷之。

天黑前,驴车走入了一个小村庄,炊烟袅袅。

土坯房,土坯墙,墙头青草在飞扬。

大门关着,吃饭时间,不会有串门的。

因为吃不饱,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吃了吗?”

如果对方说:“没有”

怎么办?

要是说:“要不要吃点”

一般情况下,对方会说家里做好饭了,起身就会走,就怕遇到脸皮厚的,特实在,我自己来就行,拿碗拿筷子,这才是痛苦,粮食有数,都是算计着吃。

“我去敲门“

“还是我去吧“

老太太下了地,小脚颤颤的。

“乓乓乓“

堂屋里的人正在吃饭。

“你去看一下,有人敲门“

“去啥去啊,没看见在吃饭吗?“

“吃完饭再说“

“去吧,乡里乡亲的,看一下是不是有急事“

“嗯“

搭话的男子,端起玉米糊糊,呼噜噜的喝完,双手左右一擦嘴,手掌搓了几下,身上一蹭,出了堂屋往外走。

“来了,来了,敲啥敲“

“怎么这个点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