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谁让你无情 > 第188章 如今只能走第二条路:凑银子赎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8章 如今只能走第二条路:凑银子赎人!

都察院左都御史蔡允正此刻在家里是焦头烂额。

蔡允正为正三品督察御史,为官清廉,刚正秉直,“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被朝野内外誉为两袖清风第一人。

都察院权限很大,各级官吏若有败坏官纪者,甚或学术不正之辈,皆可径直向皇帝奏劾。每一位御史皆具单独上弹劾奏章之权,既能公开当面劾举,亦可密封上奏。都察院亦负有会同吏部于朝觐与考察大典时,对官员是否贤良、有无贪赃渎职违纪等加以察知,并提出处置意见之责,对五品以下官员可开具考语, 对四品以上官员的“自陈”提出意见,且有责会同刑部、大理寺共同会审重囚要案(彼时称为三法司),威仪权重。

此外,御史还可进行诸多活动,皇帝可直接派遣某一御史在京内外专门审理或监理某事,称为\"奉敕”或“各专其敕行事”。都察院还可依据需求,派遣御史们外出就某些专门工作进行监察,如刷卷、巡视京营、在省级和中央级的科举应试中监考、巡视某些国家部门,或者管辖财粮较多、消费巨大且弊症显着的部门,以及巡视仓场、内库、 皇城、学校、漕运、屯田等,可谓无所不包。遇有战事,可派御史监军记功,若发现地方官府在审理案件中存有冤屈不实、不遵律法之处,亦可调阅案卷, 提审罪囚,从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维护皇权利益。不过通常情况下,御史仅能将了解的情况与处理意见奏报给皇帝,无权直接处置。御史们的纠劾,不许以繁琐细微之事滥奏敷衍塞责。奉敕或奉派出去监理某一事务者,回京后应向都察院汇报工作,都御史可对所属御史是否称职作出评语上奏,但凡御史犯罪则加三等判处,若有赃私则从重论处。

所以,各级官员对御史平日都敬而远之,担心一个不小心被他们抓住小辫子。蔡都御史对自身也要求极高,行为谨慎。平日也乐得清静,与各官员交往甚少。

虽然同级官员大多三妻四妾婢女无数,但这蔡都御史家中只有一妻一妾。正妻廖氏无所出,每日只吃斋念佛。妾氏秋纹原是廖氏陪嫁,后来收了通房。生了一子一女。儿子便是那蔡先文,自生下后便送给廖氏抚养,一家人都视为心尖一样。而这蔡先文也自小恭顺有礼,品学兼优,颇有老爹风范,小小年纪便已经是承宣布政使司都事,前程不可限量。

而与铖王府的联姻,一个是郡王侧妃之女,一个是正三品朝廷大员之子,两人品貌相当,郎才女貌,本以为是天作之合,却横生变故!此刻铖王还在宗人府羁押,未来儿媳在教坊司,儿子整日茶饭不思,只剩一口气吊着。今天早晨夫人见他迟迟没有动作,也宣布从今日起在佛堂跪拜祈祷绝食三日。那秋纹更是整日以泪洗面。现在如果再不出手,恐怕这个家最后就只剩他自己了!

罢罢罢!自己孤傲一生,从无徇私,也从未求过人,如今为了儿子性命,就舍一次老脸!想到此,蔡允正换了一身便服,只带了一个管家,轻车前往礼部尚书翟运之宅邸。

已是傍晚时分,翟府门前安逸平静。蔡允正很高兴选择这个清静时间。虽然未经提前照会直接上门有些失礼,但为了儿子性命也顾不得这些了。

待到在门前停了马车,蔡允正名帖送入内宅,正与夫人闲坐的礼部尚书翟运之看到蔡允正名字吃了一惊。细思片刻,已知他来意。翟运之让管家客气回话,说今日早晨尚书陪夫人去庙里上香未回,估计要小住几日,等回来后再过府叙旧!

尚书夫人不解:可是驳了蔡大人面子!这刚正不阿的监察御史大人从不求人,更不要说亲自登门拜访!

“夫人呐!”翟运之微微摇了摇头,“如今圣意难测!到现在铖王仍关在宗人府,皇上并没有定性说法!估计圣上也在思考最后如何处置!这等时刻蔡督使见面若求我放了铖王女儿,我又将如何?”

想了想,“但是多年同僚,那蔡督使从不求人,我会安排人关照那女孩,不让她受苦就是了!一切还得看天家圣意!”

蔡允正去尚书府没有见到人,知道兹事体大,人家不愿招惹是非。如今自己只能走第二条路:凑银子赎人!

回到家跟夫人一商量,官方不敢放人,只能走民间法子!

那云锦已经被关一个多月,多在教坊司待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必须尽快解救出来。

凑银子吧!这一亮家底才知道,自己每年300多两银子的俸禄,除去家用开支所剩无几!这些年自己又走清正廉洁路线,不屑上下走动,平日门可罗雀,人情往来也无进项!整个家底田产不足1000两!

听说老爷要凑钱赎人,廖氏把自己当年陪嫁和体己钱都拿出来了,又多了800两,秋纹更是卖了首饰和值点钱的衣物,凑了120两,管家号召阖府捐献,又凑了50两,杂七杂八凑了两千两!

蔡方文听说老爹终于行动了,要去救水深火热的未婚妻,终于肯吃点东西。让下人把自己所有值点钱的东西送过去。

蔡允正派管家去教坊司探口风。管家到了教坊司只说自己是云锦远房亲戚,想赎云锦做个良人(普通平民百姓身份,脱了贱籍)。那教坊司管事的虞三娘说整个教坊司吃穿用度平日运作自负盈亏,花费巨大,每年还要向礼部进贡大笔进项,今年往外赎人没个五千两带不走!

这可如何是好?

正踌躇不展间,自己昔日几个门生前来拜见,有户部给事中纪云长、通政司参议杜允光之子杜天道、宣慰使司副使赵禄才之子赵义,这几人均说是听说蔡公子身体有恙前来慰问,带来些礼物银两。接着又有几个平日不曾登门的同僚也派管家前来慰问,这样好歹凑了一千两。

如今只有三千两,还差两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