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盛世大柱国 > 第34章 不,你必定会照办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章 不,你必定会照办的

何乐为 的鼻孔就这样被乔洮阳误伤,经历了这场尴尬之后,他突然意识到首要之事,就是为何这位乔二郎配一副近视眼镜。

为了避免复制性过高,现将用户提供的网络小说内容进行创新性改写,保留原有情境与角色设定:

为了缓和气氛,宋筠萱率先打破沉默:“这么说来,身为同为堂兄弟,你接纳了息王的侍女并育有子女,在玄武门变故中你置身事外,暂且看作是顾及我的情面,然而时局稳定后,正值壮年的李孝恭,为何选择沉溺酒色、不再助我一臂之力呢?”

“比我李孝恭年轻的,与你年龄相仿的,甚至比你年长的,都在为我大唐开疆拓土,而你李孝恭却选择了退隐,放纵享乐,甚至把私生子流放到民间,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显得过于掩饰真相了?”

“倘若你是李世民,对此会如何看待?”

听罢这番话语,何乐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若他知道背后的始作俑者是侯君集,此刻应当能深深领悟到这一招计谋究竟有多么阴险。

即使李孝恭承认何乐为这个儿子,不论对何乐为本人,还是对郡王府而言,都无法改变李世民内心的印象和态度。

“人生啊,三成由天命,七成仍需自我奋斗。”何乐为深深体验到,要成功还需自强不息,因此决定加速前行的步伐。

自从从郡王府归来后,何乐为便独自在房间内闭门不出。

首先,他沐浴熏香,静坐了一个时辰,使心境归于平静,然后才开始规划下一步行动。

由于此事的影响,暂时无法前往齐府,那里的工匠想必已经着手制作冰糖,尽管店铺已有炒锅,但在舆论平息前,恐怕连长安城的老鼠、蟑螂都不敢靠近他的地盘。

怎样才能扭转当前的局面呢?

师长曾言,政史一体,深入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然而,何乐为明显在这方面稍显理论化,比如对于私生子这件事,他在宋筠萱和乔洮阳面前显得尤为稚嫩,这也正是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的原因。

毕竟,当时的政体制度远不及宋朝和明朝那样成熟完备,例如明代嘉靖皇帝数十年间痴迷炼丹修道,却能依靠高度完善的内阁制度来维持国家运行。

而在唐代,皇权依旧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尽管有魏征一类敢于直谏的大臣,但他们终究只能提出建议而非决策。

何乐为苦思冥想了许久,终于找寻到了一个可能的突破点。

“李淳风!”

没错,关键人物正是李淳风!

在这个时期,如果还有谁能影响李世民的决定,那就非袁天罡和李淳风莫属了。

古代君主往往借助神权以强化其统治合法性,李唐王朝宣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裔,以此证明其统治的正统性。

如今的袁天罡和李淳风虽官位不高,但在许多重要事务上,李世民都会咨询他们的意见,正是因为他们在人们眼中是具有“神职身份”的人物。

何乐为当初许诺将在一个月内帮助李淳风实掌太史局,尽管这个承诺略显夸张,但并非全无实现的可能性。

李淳风因创制浑天仪而荣获承务郎的官衔,尽管浑天仪非他原创,此乃流传久远的器械,早有张衡曾亲手铸就。

而李淳风则在先人智慧的基石上加以改进与优化,使浑仪的观星效能得以显着提升。

受限于材料科学等条件,何乐为 自然无法创造出过于超前的现代观星工具,比如天文望远镜之类的想法实属空谈。

然而何乐为 并非束手无策,既然李淳风能改良,他也同样可以实施改良。

其改良灵感来源于元代郭守敬所创的简仪。

简仪虽由浑仪演化而来,经过分解和简化,但其观星效果却较浑仪更为出色,几乎能覆盖全天星辰!

何乐为 本欲亲自观摩李淳风所制的浑天黄道仪,遗憾的是此器珍藏于太极宫内的凝晖阁中,何乐为 难以入内,只好转而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

主意既定,何乐为 即刻动手描绘简仪构造图纸,尽管这历经两千多年的古物对于门外汉来说或许繁复难解,但对于历史科班出身的何乐为 来说却是洞若观火。

为了确保绘图精准,何乐为 将筷子削尖作画笔,又自制一把尺,利用碗口边缘描圆,如此这般忙碌了一整夜,直至晨曦微照,何乐为 终于完成了设计草图。

设计图虽已完成,但如何递交到李淳风手中呢?

纵然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深谙玄机,也无法预知何乐为 找他们的目的吧?

正当何乐为 苦思冥想解决之道时,屋外忽然响起一阵细微动静,虽极轻,却被何乐为 的耳朵捕捉到了!

何乐为 快速抓起一块半斤重的石镇纸,正欲转身查看,后脑却猝不及防地遭受一记闷棍!

“砰!”

一声清脆撞击,何乐为 头脑瞬间嗡嗡作响,险些昏厥,待他回过头时,只见纥干承基手持圆头棍,满脸得意冷笑。

“你竟敢打我!”何乐为 正欲斥责,忽想起纥干承基乃是奉旨教训自己,遂忍住怒气,转瞬眼珠一转,反而笑了出来。

“基基兄,如今我已是这般境地,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你竟然还敢来找我茬儿?”

纥干承基回应道:“我是受命教你如何自保,有圣旨护身,有何惧怕?再者,我对你有多怨恨,你自己心知肚明,怎会认为我会帮你吧?”

何乐为 摇摇头,低声说道:“那可未必,今日你若肯帮我一次,我自有法子助你不需去做道士。”

“我……我会帮你?你是不是被敲傻了?下次我会敲轻点,真要是把你敲傻了,那可就糟了。”

何乐为 哈哈一笑,压低嗓音说:“只要你这次帮我,我就有办法让你免去道士之行。”

“什……什么道士之事,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纥干承基语无伦次,面色惨白,本能地往后退了几步,仿佛何乐为 是一只令人畏惧的大妖魔一般。

昨晚,我琢磨了一下,太子殿下大概是盘算着要奏请朝廷,实行大赦并将囚犯引入道教,借此为已故的长孙皇后祈福。太子若要推动此事,必须亲身垂范,然而因其太子身份,无法亲自出家修道;而你身为千牛中郎将,身为太子最为信赖的贴身护卫,若要找人代为承担此责,除了你还有谁能胜任呢?

何乐为确实心中掂量了一番,不过并非占卜预测,而是对照史书记载的时间线,并非真的在昨晚推算,而是在目睹纥干承基的举动后即刻联想起来。实际上,与其说是计算,不如说是纥干承基身上散发出的浓郁檀香气息提醒了他——结合史实推测时日,恰逢其时。

纥干承基身为突厥人,本就对僧侣、道士等并无过多兴趣,况且他尚未娶妻,侯君集正欲将其女儿嫁予他,一旦加入道教为皇后祈福,则婚事必然受阻,他怎会对此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