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长兄在上 > 第175章 尘埃落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后叹息一声,才开口道。

“你今日来,哀家也知道你想说什么。”

“楚玉的事,哀家也是后来才知晓的,没想到那孩子走的那么急,听太医说是突发心疾,一夜之间人就没了。”

“楚玉还那么年轻,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哀家本来还盼着她能给皇帝生个孩子。这深宫中实在无趣,日子委实寂寞,她这样鲜妍的女子,若有了孩子,日子也好过一些。”

老夫人听罢不经意用帕子抹了抹眼泪,随即苦笑道。

“是楚玉那孩子没福气,她性子温顺,以往在屈家受了苦也不往家里说,生怕给国公府添麻烦,让国公府失了面子。也是我国公府不对,没教会女子应当更强硬些,而不是一昧的温柔懂事。”

“后面有幸进宫,当时她曾和我说过,能遇到官家,是她的幸事。官家助她脱离那处苦海,她心里欢喜。”

“她一生所求本就不多,只盼着父母安康,谢琛在家能够孝顺双亲,她是外嫁女,离双亲总是有些远了。”

老夫人这样说,太后心里那点子愧疚倒真的被勾起来了。

若是老夫人今日一过来便哭天抢地,或者语气暗自要挟,她或许只会觉着不满。

“我也是准备过些日子,去临清寺那边,给楚玉点一盏长明灯,也让慈恩大师为楚玉作场法事超度,愿她下辈子,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娘。”

老夫人听到这句,从椅子上滑跪下来,重重的将头砸在地上,哽咽着说道。

“老身感恩戴德,太后娘娘仁善。”

“快起来,快起来,你这是做什么。我们都这个年岁了,你干嘛还这样折腾自己的身体。”

太后急忙挥手让一旁的宫女扶人起来,老夫人这样磕头,其一她觉得心中有些愧疚。其二,也是怕她年龄这样大了,这样磕头,情绪又激动,到时死在自己宫中。

她不想担这样的名声。

等老夫人眼看着平复一些,太后才开了口。

“等会便要用午膳了,老夫人你一块用一些吧!”

老夫人抬头看着太后,只一瞬,又跪了下来。她焦声说道。

“太后娘娘,今日老身来,实则还有旁的事情。镇府司谢琰被官家打入大牢,他做错了事,按照庆朝律例,是该惩处。”

太后有些烦躁她这动不动就跪的模样,就算心里有点愧疚,也因为老夫人屡次三番让她不满消散了。

“谢琰一事是前朝那边的,哀家这边管不了,老夫人你求错了人。”

她声音冰冷,若是老夫人识趣些,自己磕头谢恩回去,下次她还给些脸面。

老夫人额角冒出了汗,天家无情,她闭上眼,复又重重的将头磕在地上。

“谢琰一事,他犯了错,官家责罚理所应当,可是其中有隐情,娘娘,您请听老身将此事说完。”

太后有些狐疑的看着她,因着她的性子,皇帝便说过让她不要掺和太多,到时给他招惹来麻烦。

这话当时说的委婉,太后已经忘记当时庆和帝具体是怎么说的了,但却记得他话里的意思。

前朝的弯弯绕绕,关系势力错综复杂,太后虽看不懂,但也不想给自己儿子找麻烦。

可是老夫人这副模样让她又有些好奇,到底里头有什么隐情。太后也不是喜欢磨磨叽叽藏着掖着的人,直接问道。

“你有什么隐情你就和哀家说,不要这样跪着。”

老夫人看了看殿内两侧,太后无法,只得挥手叫宫女内侍出去,只余一个积年跟着她的嬷嬷。

“说吧!人都走了。”

老夫人看着太后,又重重的的磕了个头,才哽咽着说道。

“太后娘娘,今日老身过来,实在是有要事要告知于您。前些时日,老身的孙儿谢宴周在祠堂发现了我儿当初的绝笔遗书,谢琰实则是官家与和妃的孩子。”

“老身也不敢置信,这种事哪能随意,只得连夜让我孙儿去查,又找了当年那个说是生下谢琰的外室。这才得知,当年和妃因为前一次落胎,担心这次又出了事,便叫我儿帮忙,将孩子换了出去。但因着孩子放在外头不安心,所以这些年,便放在国公府养着。”

“太后娘娘你不相信,可以去找当日那接生婆,她或许还记得那孩子身上有什么特征,也可以滴血认亲。”

老夫人说完,头又重重的磕在地上。

坐在罗榻上的太后听完只感觉眼前发黑,接着便有些头晕目眩起来,这冲击力实在太大,她还没听过后宫中有人将皇子换走的。

一旁的嬷嬷连忙给她轻轻揉着额角,过了一会儿才缓了过来,她靠在迎枕上,细细的思索着老夫人的话,只觉得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个当娘的能为孩子付出多少她也知道,当时和妃落了一胎,第二胎必定要做好万全准备的。

而且当初皇后一家独大,后宫除了皇后有过生育,旁的也没有人生育过。这不管谁知道,心里都得嘟囔几句。

又想到了谢琰的容貌,立马心中就信了个七八分。

当初她宫里的嬷嬷还和她说过,谢琰和官家长得很像,她也看过谢琰,确实很像年轻时的皇帝。只不过当时众人都没想到这方面来,只以为长相俊朗的男子都差不多。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亲子!不然怎么这么像,那么多俊朗的年轻郎君,旁人怎么就不像官家。

就是另外几位皇子,也没有一人相貌和官家如此相似的。

太后也算见过世面的人,随即便让人去宫外找那接生嬷嬷,又细细问了谢琰这些年在国公府的情况。

等了解差不多,便让老夫人先去偏殿休息,自己等不及一脚便踏出了宫门。

她总觉得,这事若老夫人魏氏没有说谎,那皇帝肯定知道,按照她儿子的性子,怎么会突然对谢琰这么狠,没听说他犯什么严重的事。

前几任锦衣卫头头,虽说后面也很惨,但确实是犯了事,让人抓住了把柄。

谢琰这不明不白的,她心中一惊,随即想通皇帝是想杀了亲儿,瞬间变了脸色,只觉得真是做皇帝做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