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 > 第52章 他绝不会束手待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章 他绝不会束手待毙。

说你是大明第一败将,有何不可。”

李景隆闻言,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拔剑与苏铭理论。

然而,面对朱皇帝和朱标的审视,他只能按捺住冲动。

“胡扯!我会输给朱棣?当年我们一同学习,朱棣岂是我的对手?即使他跟随徐达,也只是个小卒而已。

难道我父亲不会领军,只有徐达才有资格。”

李景隆挺胸道,眼中燃烧着挑战的火焰。

“在众多藩王中,我对朱棣的鄙视尤甚。

如果他真要造反,我定要亲手擒拿他。”

李景隆豪情壮志,向朱皇帝和朱标行礼:“舅爷爷,太子叔,你们的期望,我无法接受。

今日这个人如此羞辱我,怎能轻易放过?将来战场上遇见朱棣,我必将全力以赴,让他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明军战神。”

李景隆越说越激动,怒视着苏铭,挑衅的意味昭然若揭。

而苏铭,则在心中暗笑,准备迎接一场新的较量。

苏铭的眼神犹如锐利的剑芒,穿透李景隆表面的得意,勾勒出他内心的微妙波动。

他轻描淡写道:“李大人,莫非你以为……”

“既然未来的轮廓已为你揭示。”

“当面临朱棣的挑战时,你会否更谨慎,甚至暗自咒骂我的无知。”

“如此重大的情报,轻易泄露于你。”

“岂非给了你策划全面反击的机会。”

苏铭的话语,如同一针见血,直击李景隆心弦。

李景隆的脸色瞬间变幻,如同夏日骤雨后的天空,阴晴不定。

他不甘地反驳:“即便如此,又何妨。”

“是我主动告知,而非强加于你。”

“朱棣谋逆之事既已曝光,为何不能有所准备。”

他的话中带着一丝嘲讽,旋即转为冷笑:“哦,我明白了……”

“你是否开始懊悔,对我揭露未来。”

“若我最终战胜朱棣,那便是你预言的失误。”

李景隆的自以为是,仿佛揭开了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

朱元璋在一旁,眼神复杂,既有对苏铭智谋的赞赏,又有对李景隆的无奈。

他欲言又止,心中暗自叹息,决定让李景隆经历些挫折。

苏铭不为所动,只回应:“如若你有自信,不妨届时与朱棣一较高下,方知结果。”

他瞥向李景隆,语气坚定:“再者,切勿将李文忠与徐达相提并论,两者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李景隆闻言,气血翻腾,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

然而,在朱元璋和朱标的注视下,他只能按捺住冲动,暗自发誓要让朱棣付出惨痛代价。

朱元璋保护苏铭,李景隆心中燃起复仇的火焰:“你护着苏铭?那我就加倍讨伐你的儿子!怜悯?休想。”

无人理会李景隆的内心挣扎,朱元璋急切地期待苏铭揭示更多关于朱棣和朱权的秘密。

于是,苏铭继续剖析:“在真正的实力派中,朱权与朱棣是最后的两位风云人物。”

“朱棣镇守北平,此事陛下应已熟知。”

他的话语如同棋局中的下一步,悄然布局。

身处繁华的燕云之地,朱棣曾是边疆的守护者,苏铭轻描淡写道:“朱棣的传奇,实非寻常人所能言说。”

“尽管世人或许认为他四皇子过于随性,”苏铭的话语中透出一丝微妙的平衡,“但他的军事天赋无人能及,那是一份不容置疑的事实。”

他虽少涉经史,却对兵法研习深厚,犹如璀璨星辰在夜空中闪烁。

“登基为帝后,他效仿父皇,开始研读那些圣贤之书,”苏铭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嘲讽,“不过,谁又能说这不是为了统治的需要呢。”

朱棣在老朱心中的形象,充满了偏见与误解。

苏铭微笑道:“现在,让我们转向朱权——宁王。”

“他的封地大宁,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边陲。”

朱标闻言,眼神中闪过惊讶,朱权那稚嫩的年纪,竟承载着如此重托。

大宁,扼守喜峰口,此地横贯东北至西北,自古乃军事战略要冲。」朱老给宁王配的装备。老朱给予宁王的资源,堪称奢华,八万铁甲,六千革车,更有朵颜三卫的精锐骑兵伴随左右。

这支部队,以其骁勇善战闻名遐迩,足见朱帝对朱权寄予的厚望。

老朱听闻朵颜三卫,眼神中流露出困惑。

苏铭耐心解释:“朵颜三卫,源自于历史上的兀良哈三部,涵盖了朵颜、泰宁与福余等部落。源自辽王阿扎失里归顺后的大明划分。”

这背后的历史深度,让朱标和老朱的目光交汇,满是惊叹。

“原来大明已成功击败北元,连辽王都臣服了。”

老朱心中涌起的自豪难以言表,他与元人的恩怨终于有了结局。

李景隆的脸上,却流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

“你说朵颜三卫主要由蒙古兀良哈部组成,战斗力自然惊人。”

老朱确认道。

苏铭颔首:“正是如此,他们在朱棣夺取江山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听到这里,朱棣的眉头微微皱起,朵颜三卫明明是朱权的势力,为何会助他?这其中难道隐藏着更深的秘密?老朱的心中充满了疑问,而苏铭则继续讲述:“宁王朱权的配置如此之高,足以证明他在朱帝离世之际,已是一位成熟的军事领袖。

面对削藩的压力,他绝不会束手待毙。”

朱权的深思熟虑,使得朱棣对其产生了难以忽视的戒备。

“朱棣忧虑,一旦他揭竿而起,朱权是否会倒戈朱允炆。”

这一考量如同暗流涌动,使他的局势陷入两难。

“因此,朱棣不得不全力稳固自己的后方,以抵御潜在的双重威胁。”

苏铭的话语简洁有力,却蕴含着微妙的策略。

朱标闻言,内心紧张得手心沁出冷汗,这场权力的游戏,每一步都关系全局。

“朱棣与朱权,两位握有重兵的封疆大王,他们的矛盾若演变成内斗……”他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危机四伏的紧张。

“合作,还是对立?两人实力相当,又怎能轻易释怀。”

朱标沉浸在自我想象中,他明白,信任在这种环境下是多么脆弱。

朱棣的形象在朱标心中越发清晰,他设想自己处在相同的境地,“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无论是朱棣还是朱权,都会慎之又慎,唯独对自己不疑。”

帝国的风雨飘摇,各藩王的猜忌与私心交织,使他深感形势严峻。

老朱听到这里,内心激动不已,朱棣与朱权的角力,唤起了他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记忆。

“那场与陈友谅、张士诚的对抗,仿佛就在眼前,那时的我,甚至不如他们强大。”

然而,最终胜利的却是他,这让他对朱棣的智慧有了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