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第一个破法,你这个心体是不是「兼二」?第二个破法呢,是不是「不兼二」?仍然咬住他这个「中」。阿难的这个「中」是带有分别法的、相对待的那种中。圆顿大法的「中」是圆融、圆满、圆通一切万法的「中」,而且圆顿大法讲的「中」仍然带有方便说,但相对而言是微微地带有。不这样讲,就没有办法开口。所有的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哪有什么中不中?所以即中即不中,中与不中当下是一个念。

再来看佛是怎样对待阿难: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是尘法,「体」,就是我们的心体、心法。「杂乱」,就是因缘和合。物非体知,成敌两立:「物非」,就是物没有知,「体知」,指我们的心有知。一个有知,一个无知,「成敌两立」,敌对的两方有没有「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他是按照世间的逻辑法,以邪来破邪。一个肉牛跟一个铁牛能不能配种生出一个又不是肉牛、又不是铁牛的那个牛?在逻辑上来讲这也是一种假想,叫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未必是真,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真。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那不兼有这两种,它既不是有情也不是无情,是不是连体都没有了?体都没有了,你还谈什么中?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第六种转计,心在根与尘这个中间,这种说法再次被佛驳斥。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

觉知分别心性:这不是讲心相,是讲心之性来破一切的有形有相,归于无形无相这个空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在这段法里,包括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统统判为无明之相。俱无所在:一切都不执着。一切无着:在禅宗说为一丝不挂,说为见空性。名之为心:这是佛讲的《金刚经》的境界。

则我无着,名为心不:我达到这种境界,我见到了心吗?一切无着,一切无相,见到了所谓的空性,叫不叫心啊?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佛把它叫做心。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佛马上又翻脸不认人——「见真重增一重尘」。

这个法应该是在般若时前后所讲,此时小乘因缘法还占有一些分量,前面讲了,法生心生。由六根这个能缘,与六尘这个所缘,和合而有了六种意识心这个所缘缘。可见,六识妄心并无实体可言。依之修行可证小乘人果位,但很难。注意,这是小乘因缘法。圆顿大法,没有一法不是真心。真心非有体非无体,而随缘现有体现无体。六根、六尘、六识都是真心随缘变现而已。

「一切无着,名之为心」,真心不着一相,这是禅宗讲的真心。(而这个真心在《楞严经》后面被否定,叫做「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也就是通教与圆教的区别,已讲过多次,这里不再重复。)

「则我无着,名为心不」,他把佛在般若时期讲的真心一切无着,附会己意,说成是自己的心一切无着,还在执着自己的这个妄心就是真心,把佛讲的真心作为自己理解的妄心。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有不着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着?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这是指有情、无情一切的万法。这里来讲,就是这里的电灯、天花地板、课桌,到了外面来讲,就是蓝天白云、文峰寺、那个大运河,我们随时随地看到的一切东西。

汝不着者,为在为无:这个「不着者」就是你的心。佛在这里双破,提出两个问题:你讲的是离于万物而有一个心的存在,这个心不着一切呢?还是说你的这个心就不存在,离于万物,一切不着呢?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如果讲你这个心没有一个真实的体,你讲「不着」是不是无稽之谈呀?既然不着,就有对待,就是有二;那你的心既然无体,不存在,还谈什么不着呢?比如说,如果没有这个茶杯,我讲这个茶杯它不执着,放在桌子上也行,放在地上也好,你这是不是无病呻吟?是不是讲废话?「无则同于龟毛兔角」,如果兔子头上本来有角,这个角给我掰掉了,所以没有角了,还讲得过去;兔子头上本来就没有角,你讲兔子头上有角是不是废话呀?如果龟身上本来就有毛,因为它要出家当和尚,我给它剃掉了,所以没有毛了,你讲龟身上有毛,可以讲得过去;它本来就没有毛,你讲它身上有毛是不是废话?都是节外生枝。

有不着者不可名无:这是详细说明,你有一个不着的心就不能讲它是无。无相则无:这里仍然是针对阿难的藏教境界;讲究竟法,真正的无相也是实相——无相之实相、无不相之实相、无相无不相之实相。用世间法「无」,那是妄想的无。龟本来就没有毛,那种无叫什么无呢?断灭空。断灭空跟真空要区别开,真空里面是妙有。我们能够耳闻、目睹、感受的这个虚空,叫「顽空」;变现出顽空、变现出十法界一切万法的那个无形无相的空叫真空。实际上这个顽空当下是不是就是真空变现的?一切的有当下是不是真空变现的?但那个断灭空是子虚乌有,没有那回事。如果堕落到断灭空,最后证到的是什么也不想,连这个念都不存在了,果报是在无想天,福报也很大,但是福报尽了,直堕地狱。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要硬讲它有,是不是也是一种有?但是它是另外一种有。它不是真空,不是虚空,它是另外一种情况。

非无则相:「非无」,数学里叫负负得正。不是无,那它一定有相。相有则在:既有相就一定有个所在,你拿出来给我看呐?云何无着:在何处,即着何处,云何得说一切无着?

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七处破妄到此为止。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七处破妄识,阿难已经理屈词穷。

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这句经文很有内涵啊!你解释成「阿难马上站起来,跪下来磕头」,这是皮毛。「阿难在大众中」,我们有没有哪一法不在「大众」中?我们时时都在万法之中!宇宙无中心,宇宙无处不中心。任何一个法,大至佛刹、小至微尘、一根草丝,俱尽足为一真法界,俱尽作为我们的本体。注意这个「大」,在前面是不是从时间、空间、万法、万相四个角度讲出了本来面目?众,三人成众,是不是三个如来藏?要好好观照啊!

你以为那些文字专家是谁呀?他就是佛化身来成就大乘佛法的。谁对这个问题观照得明白、深信不疑,谁得大自在。这是真的。类似这样的汉字很多很多,繁体字、简体字都有它的道理。那为什么当今世界正法就在中国,而正好这个结构型的汉字也在中国?这难道只是个偶尔的巧合吗?可不是啊!

「即从座起」,这就是六种震动。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开始改变了,已经在破除自己的部分邪见——但是程度怎么样又当别论,他已经「即从座起」。告诉我们不要先入为主,不要执迷不悟,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即从座起」。来听经闻法就是为了「即从座起」,多听一课、多听一句、多听一个字,就会提升一个品位。「即」,就是当下,即听、即起,不要等以后。要好好把这段经文观照到位。

偏袒右肩:古印度以坦露右肩为敬,现在南传佛教地区的僧人身披袈裟仍然是偏袒右肩。方便法来讲,一般右肩力气大,它是表方便菩提,表承担如来家业,来听经闻法的人有没有做好准备要「偏袒右肩」呢?讲到真实义,简直是妙不可言。当你看到了袒露右肩的时候,你会不会想一下:「那个印广怎么不把左肩也露出来啊?这家伙左肩肯定是钢筋混凝土。」会不会?不会。你虽然看不到左肩的皮肉,心能不能看到?(能),这就叫明心见性。右肩就是「不空如来藏」,左肩就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不是一个本体?

右膝着地:文官拜皇帝是双膝跪地,武将拜皇帝是单膝跪地。表示什么?随时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这是以军队、军人见国王那种姿势来表出家人随时准备护持正法,承担如来家业,弘法度众生,行菩萨道。

合掌恭敬:右手表福德,左手表智德,双手合掌表福慧双修。合掌当胸表恭敬,求佛赐给我智慧、福报,表这个法。所以我们同修之间相见合掌都是表把别人当做佛、当做老师:「我向您老人家求法,阿弥陀佛。」这是谦虚学习。而白佛言:「白」,是说的意思。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从这里开始讲老实话,服输了,乖了。刚才那么犟嘴,你要原谅我。这个意思都包含了。阿难在「四王八子」之中年龄最小——净饭王兄弟四个,生了八个王子。阿难是佛的堂弟,孙陀罗难陀是佛的同父异母之弟,而提婆达多跟阿难是亲兄弟。

蒙佛慈爱:因为阿难出家以后作为佛的侍者,与佛朝夕相处,所以他特别感慨「蒙佛慈爱」。那么多弟子,对这个堂弟特别地关爱。往往天天跟师父在一起的人他不一定就能成就,离开师父十万八千里的人可能几个电话、几个信息他就成就了。这就是我们的一种逆反心理——天天跟师父在一起,他还就专门观察师父的毛病和习气,结果把师父的毛病习气他全盘接受,成了师父的垃圾桶;跟师父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人,他只看师父的长处。有些人看到师父一个信息、看到师父的光盘,把「一心三藏」道理一转,他成就了。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啊!

虽今出家,犹恃憍怜:虽然我也出家了,但是我仗着佛的慈爱作人来风,撒娇,无所顾忌。一般而言,除了阿难,谁敢跟佛那样犟嘴啊?所以多闻,未得无漏:怎么个「多闻」呢?无量佛讲无量经典,阿难过目成诵,入耳不忘。这种善根,连观世音、地藏王、释迦牟尼、阿弥陀佛都望尘莫及,可是却成了阿难的障碍。他「多闻第一」啊!「未得无漏」,没有见道,没有成就「一心三藏」。文殊菩萨在后面偈颂里讲:「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不能折伏娑毗罗咒:境界现前的时候被境界转了。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在那不干净的地方,被摩登伽女以邪咒所迷惑,差点毁掉戒体。如果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他在尘不染,戒坏见不坏。对于小乘人来讲破了大戒,无可救药,叫断头罪,所有的忏悔都不能免罪;唯有大乘,一念可以销灭一切的罪过,一念可以把整个虚空世界翻个底朝天。所以在座的各位啊,无量劫以来、今生今世以来有谁心里没有一些阴暗的角落?谁没有些毛病习气?要想按照小乘人修那种无漏成就,你去试试看。我们要坚定这个信心,天大的事情都不重要,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明心见性最重要。你能带业往生呐!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真」,就是真理,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和「诣」和「际」这三个字是一个意思,都是表方位、处所。这个真理在哪里呀?

开示我等,奢摩他路:「奢摩他」,是悟门。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修、不愁证,即悟、即修、即证。是不是两次问话现在提高了?我修了无量无量无量劫,我还求什么修、求什么禅、求什么定?我现在要求开悟,到底怎么回事?我现在不是要念佛、拜佛,我是要明白到底什么是佛,佛是怎么回事。阿难是不是逐步地提高啊?这个我们是看得很清楚啊!一路走过来了,到最后还是回头。现在一不谈修、二不谈证,先来看看这个悟的事。真正的「奢摩他」就是「一心三藏」。

令诸阐提:「阐提」,指一阐提,梵语音译而来,意译为信不具,就是不具善根的众生——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这种人完全是邪知邪见,所以佛在早期说法时讲这些人不能成佛;后来在方等时期又提出这些人也能成佛。隳弥戾车:「隳」,就是毁灭,破坏;「弥戾车」,是梵语,译为「乐垢秽」,亦云「恶知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这句话讲得很真诚,很感慨,一个人牵动了整个法会的气氛。所以他这个「五体投地」也代表了整个法会的气氛。这个「五体投地」就是头面接足礼,四肢加头,这是「五体」。怎么「投地」呢?把自己放到最低位,像大海一样包容百川,有容乃大。

修行人要注意啊!我们时刻要想到我们要「五体投地」,才能包容百川。不要总是昂首挺胸、居高临下,这叫「慢山」呐!它不能储存一点点水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是非曲折,你不理睬,什么事都没有;你越理,事情还越多,叫人多话多、秃子头上疤多。要明白这个道理,好好想一想啊!天大的事情笑一笑,什么事儿也没有;芝麻皮大的事情,你认真起来就变成天一样大,还可以无止境地发展下去。

就像两个人对骂一样,骂起来一步一步地升级——一个人骂,「你放屁!」另一个人说,「你放狗屁!」然后这个人,「你放臭狗屁!」是不是?如果他骂了一下,你说,「阿弥陀佛!谢谢你的教诲。」不就什么事也没有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特别是我们修行人呐,要好好检点检点,因为我们是修行人,连世间人都懂得相安无事。许多人老是要争个理,没什么理好争!都是一个人,有什么理不理?争理那都是在迷惑颠倒!你讲谁是谁、谁又不是谁?那么我们学「如来藏」白学了。

所以我们当习气来的时候,想想「五体投地」,你有没有做到五体投地?当我们在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考虑的时候,你想一想「偏袒右肩」,你右肩「袒」了没有?你是承担如来家业的料子啊!不能一天到晚在搞个人名闻利养啊!当我们在讲废话的时候,你想一想是不是「而白佛言」?你是白佛言还是黑佛言?时时提起观照,必得奇迹。你莫名其妙地发现,「哎呀,我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好了?」讲起法来头头是道、灵感爆发,就是因为你破除了烦恼习气。佛眼中一切众生皆是佛,可不是口头禅哦!凡夫眼里连佛也是凡夫,他就那么认为。

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叫韩非子,作品中有个《说难》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家里丢了一把斧头,他老怀疑隔壁的人偷他的斧头,他怎么样看他都是个贼,连笑他认为都是装出来的。等他自己从床肚子里面把斧头找出来,一下想起来了,「哎呀,是自己昨天下午做事情放在这里。」再看那个人,怎么样看他都不是贼。

所以当我们感到别人很坏、很黑暗的时候,你赶快忏悔,是你已经变得很黑暗、很坏!你马上对这个人生欢喜心:「哎呀,他不就是佛?」「他就是我前世的老爸、他就是我。」你心里马上改变过来,会感觉到他很可爱,你马上会注意看他的长处,「这个人对三宝赤胆忠心,他总是一心想大家都成佛,我怎么会这样看待他?」你马上就改变过来。我们这个心很奇怪呀,它时刻都会千变万化。所以怎么样成佛啊?命自我立,只看你怎样用自己的心。人家打你一拳、踢你一脚,「阿弥陀佛,谢谢指教!谢谢关照!」

及诸大众,倾渴翘伫:「倾渴」,是非常饥渴,一时等不得三刻了,当下就渴得要命;「翘伫」,是讲小鸟在老鸟喂它吃东西的时候,尾巴撅得很有劲,头翘得高高的——这是比喻大众以非常饥渴的心态来求佛法,求开智慧。

钦闻示诲:「钦」,旧时对帝王的决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钦」字,以示崇高与尊敬。佛为法王,所讲真理更为金口玉言,弟子理当尤为恭敬。在这个问题上要会用心。你们现在有老师,你们今后也要当老师,自己检点一下学生对老师的心态、对父母的心态、与对一切亲朋好友的心态、对各个层次领导的心态。老师是世出世间第一尊贵,上至国王皇帝,他有没有老师?上有父母,有没有老师?一个对老师不恭敬、不忠诚的人,他是没有出路的,是没有前途的;但是要懂得找一个真正的老师。佛在经典里也有教诲:你如果找到邪师,那就叫「师与弟子俱下地狱」;你找到明师,「师与弟子皆成佛道」。在《楞严经》反反复复强调这个问题。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从其面门,放种种光:这里的「面门」与后面的六种震动相对应。眼、耳、鼻、舌、身、意是不是都在「面门」?虽然讲意根在心脏,但真正起妙用的是不是在头脑里?这是表「始觉智」。六根对六尘、十八界开始觉悟,首先从六根觉悟,与下面「六种震动」相对应。佛在讲开示之前是从哪放光?是从这里(指头顶),是显现出「不空如来藏」——自己虽然眼睛看不到,心里就知道有头顶。这是从这个角度来表根本智慧。在开示了一段法理以后,信众已经有所悟处,这个时候呢,就体现在「面门」,这六根也叫始觉智。「种种光」,是表无量的智慧德能。

其光晃耀,如百千日:这是打比喻,法力无边。你如果真的认为佛后面现许多许多光,不要说「百千日」,有两个太阳的话水陆空众生也统统会变成焦炭。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方便说为一佛出世,面对十方法界讲法,皆得受益。用四悉檀来讲叫「世界悉檀」,普遍能得到受用。讲究竟义,当人当下六根对六尘产生六种意识,就是完整的「普佛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叫「普佛世界」。

「六种震动」,同样作两种观照:先方便观照。哪六种震动?从声音上来讲,击、震、吼。比如敲桌子,这是「击」;那么击了以后是不是感到空气里有震动?量变引起质变,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吼」。我们境界总是不断地提升,定力总是不断地加深。这是击、震、吼。它是表修行中的一个次第过程——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外形变化而言,动、起、涌。我在这儿是不是在动?等站起来的时候,比「动」的幅度是不是要大?那「涌」呢,大家从中间往上涌、往四面涌,是表它波及的面越来越广。这是恒顺世间法,循序渐进,叫做六种震动。

它又分三个层次:动、遍动、等遍动。动,是指本方这一片国土在动;遍动,比如佛当年在印度说法遍动了全国;等遍动,遍动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讲「动」在地球,「遍动」是整个大千世界,「等遍动」是无量法界。这都是讲方便说。讲究竟说,是表我们破除邪知邪见,树立正知正见的境界。所以把这六种动呢,联系到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震动。

师父每讲一句法,这六根是不是在震动?这个震动不是那个震动,动到最后牙齿动了,还要掉牙齿了(众笑)。是讲你这个心态在调整,这六根在动。大家明白吗?是这样的动这叫六「动」。动了以后,我们再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遍动了没有啊?原来看到这就是茶杯,现在一看到茶杯就知道这就是我,是不是六尘在动啊?叫「遍动」。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看到这个茶杯是我,然后我们马上想到一切的万法是不是都是我?然后进一步想到这个茶杯是由地、水、火、风因缘和合而有,地、水、火、风是由于我们的心变现而有,是不是动到六种意识界了?十八界整个都在动,叫「等遍动」。

可见,这六动是比喻明心见性的一种过程——第一「动」,首先破除我执,第二「遍动」,破除法我执、人我执;第三,「等遍动」,法我执破除了,变成空了,还要从空出有,一切的形形相相都是我,叫「等遍动」。

如是十方:这就是讲明心见性的境界。「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十方没有哪一方不是阿弥陀佛。在佛法里,有空间必有时间,有时间空间必有万法。所以这里的「十方」是表时时、事事、处处、法法,没有一法不包含其中。这就叫「如是我闻」,这就叫「阿弥陀佛」。也可方便说为佛的神通示现,度化下等根机众生。

微尘国土,一时开现:小至微尘、大至国土,表一切法;也可以讲像微尘数那么多的无量国土一时涌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法在我们心中当下显现。这个「一时开现」,就是花开莲现,即开即现、即悟即入。诸佛出世都是为了开示佛知佛见,令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在这里是预示着佛要开讲这样的大法,让大家明心见性呐!因为阿难跪地求法呀,阿难在七处征心的过程中做了种种的转计。这是一种瑞相。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里的「佛之威神」理解为我们的报身智慧妙用。通过肉身佛特别的加持力,使法会大众与正法道交感应。「威神」,在三德里是与般若德相对照。「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就是「一心三藏」。诸世界,就是三个如来藏;合成一界,就是一个念。成佛不从修得,不修也不得。听经闻法就是借助佛法来化去我们的贪、嗔、痴种种的习气,而把整个的虚空法界一切的万法刻骨铭心地认识到都是我当下这一个念,把一切世界「合成一界」。这是打比喻表真实义——我们一切万法本来就是一个念。

不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我们天天讲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我们不要杀生,每个人每一天讲一万遍,能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叫扬汤止沸,说说而已。所以我们发大愿,肩担如来家业,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在这个地球上弘扬「如来藏」的道理,才能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才能拯救一切众生。这叫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发心把这个法要向全世界去流通。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这后面讲得更妙,「皆住本国」,怎么样?十方道场不动而至啊!

既可解释为:诸大菩萨,住持本地风光,而得全体照用。正显根性、尘性,一切诸法,皆是不动周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对显一切众生,皆具此光,昧而不知。若肯舍识用根,当下解脱。(引用自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也可以这样解释: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还有什么十八层地狱,在哪里呀?就在这个房间里,就在我们的毛孔里,就在指甲缝里!你信不信?下午五点钟以后,开了天眼的人好好看一看,大街上人鬼共行,人鬼并肩,你从他肚子里穿过去,他从你腋下穿过来,谁也不会把谁碰伤。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粒菜籽就是无量的虚空。

电视机这么大空间,有好几百个频道。好几百个频道就意味着可以变成无量的频道,无量的频道是不是就在一个空间?你开了二频道的时候是中央台,开了三频道的时候是江苏台;那开了江苏台的时候,二台没有开,中央台在不在里面?(在)。但是你不开它,你能不能看到?(不能)。虽然你没有看到,它在不在开?(在)。这就叫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