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两朝帝王的宠妃 > 第200章 田土争讼(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

费之识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塞到曹贵手中,后者迟疑一下,把银子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应道:“晚上是关二当值,我回家吃晚饭”。

“娘子,逮一只鸡来杀,给他们做中午饭。”他对门里的内人大喊道。

“你们先歇着,我晚上回家陪你们。”说完,不等对方回应,掉头就跑。

曹贵的娘子是个能干人,正和婆婆在家里纺布,她丢下手里的活计,去后院捉了一只鸡,宰杀后小煎,不到半个时辰,一盆鸡和八碗米饭就已端上桌。

“乡下简陋,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客官莫要嫌弃。”曹娘子招呼大家吃饭。

“娘子客气,这个小煎鸡,香辣适中,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鸡肉。”费真不客气,前一坨肉还没咽下,又夹了一筷子。

“哎哟,你才多大呀?就一辈子。”皇上笑道,给费真碗里挑了几块肉,自己方把海椒扒拉干净,如履薄冰地试着吃了一块,辣得直呼“水”。

“二弟,真看不出,你这吃辣的功夫是何时练出来的?”皇上低头扒饭,不敢再伸手夹鸡肉。

“哥,我一直喜欢吃辣呀,特别是这秋海椒,辣得干脆,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吃一个,眼泪、鼻涕、汗水一起往下淌,那叫个痛快。”费真一面吃一面嘘嘘地呼气,还要回答皇上的话。

“家里的厨子,都偏爱哥哥,所以从来不做辣食,今日终于尝到正宗的蜀菜味,不虚此行。”

(二)

旁边的六人,徐敢、段位和郭怀民早已听出皇上和费真的声音,崔浩也听出费真的声音,见师妹与号称费荣的举止亲密,早已猜出是当今皇上,心想,既然叫两人大公子,二公子,想必是要隐藏身份。

见他俩说说笑笑,这三人也不敢搭话,只有申姑姑和费之识,偶尔应付两句。

“父亲,身上还有碎银没有?”皇上吃过饭,问费之识。

费之识拿出三块碎银,给皇上。

“我是想父亲,你去买点酒肉,晚上我们好好吃一顿。”皇上推开费之识的手,把头凑过去,耳语道。

“等曹大哥回来,我们试探他,郭府这么大的产业,一定有账簿,今晚去偷账本。”费真凑过来,小声道。

费之识点点头,等到大家吃完饭,徐敢帮着申姑姑收拾碗筷,被曹娘子和她婆婆拦住。

“曹娘子,这个村子挺大的,有酒和肉卖吗?”费真问曹娘子。

“我们村叫七贤村,有1000户人,住户分散,往南二里外,有一个集市,那里有酒卖,上午才有肉,下午一般都卖完了。”

“看小哥生得细皮嫩肉,未满二十吧,你就叫我嫂子,叫我曹娘子,可害臊了。”曹娘子睃一眼费真,满脸飞红。

“对不起,嫂子,你们这个村叫七贤村,出了七位圣贤?”费真一揖到地,说。

“那是,我们村出了四个大贤,有马忠,还有尹抠、尹极兄弟,还有很早以前的范目,南面的村口有一座牌坊,那上面刻着,你们是走小路过来的吧?没见着?”曹娘子说。

“那为何叫七贤?”费真愈发好奇。

(三)

“傻弟弟,明摆着,还有三贤,没有出生。”皇上说道。

“这个兄弟睿智,确实是这个意思。”

“我懂了,晋朝时,有竹林七贤,咱们这个村出了四贤,村里的人尊教重礼,再出三贤,那是指日可盼,对吧?”费真说道。

“傻弟弟,一下变聪明了。”皇上取笑道。

“这位先生贵姓?我让燕儿带你们去。”见费之识喊徐敢去买酒,曹娘子说。

“老夫免贵姓费,这两位是我的公子,他们是我的伙计。”费之识方才详细介绍自己。

曹娘子打开后门,叫出自己在家用功的儿子曹燕,让他带着徐敢和费之识去村口买酒。

她又收拾好两间屋子,让皇上一行人暂且休息。

“嫂子,这是我家申姑姑,你看可否给她安排一个住的?”费真说。

“我这乡下,确实简陋,晚上你去我婆婆房里,可好?”曹娘子问道。

“行,行。”费真回答。

申姑姑瞪她一眼,心想,不如让我在外歇一晚。

这一瞬的动作,却没逃过曹娘子的眼睛。

等到曹娘子去织布房,织布时,费真跟着进去,见婆婆默不作声地织布,她橘皮似的脸上,无一丝喜怒,粗糙的双手上下翻飞,如行云流水,她望一眼费真,又关注手下的织机。

“婆婆,高寿?织了几十年的布了吧?这手巧得,让我眼花缭乱,说实话,我娘亲也没你的手巧。”费真自己找了一个凳子,坐在婆婆的身边,看着婆婆织布。

听见费真说话,婆婆的嘴角翘了翘,继续手下的织机。

(四)

“这位公子,你贵姓?”待了半个时辰,曹婆婆方才问。

“婆婆,你是问我吗?我姓费。”费真受宠若惊地说。

“看来,你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以后会有出息的。”曹婆婆说道。

“谢婆婆吉言”。

“婆婆看人很准的,你们这么大的孩子,能在我织房里待上半个时辰,寻常也是心境平和之人,难得呀。”婆婆赞道。

“婆婆,您老高寿?”费真问。

“还有两年,就到古稀之年啰。”婆婆回答。

“婆婆是老寿星,可喜可贺。”

“孩子,你多大了?到七贤来干啥?”婆婆问。

“我二十多岁”,费真答:“我父亲在灌口开了一个粮铺,说是要出门买粮,我就跟来了。”

“结亲了吗?”

“结了”。

“没读书吗?”婆婆又问。

“读,上一次科举,没中嘛,不过,下一次我一定会中。”费真撒谎道:“不过,我爹说,两条腿走路,一面学做生意,一面读书,要是这边科举不中,还能做生意。”

“做生意,哪有做官好,做官是铁饭碗,做生意有亏有赢不说,还特别费脑子。”婆婆劝道。

“婆婆,你真是女中豪杰,认识独倒,你的家人肯定有读书人吧?”

“那是,我家祖祖辈辈在这个村,七贤村自古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这里风水好啊,你看郭太爷京城都不住,要在这里来落户,图啥?还不是图子子孙孙科举进士,好光宗耀祖。”

“婆婆说的这个郭太爷,是有万亩农田的那个太爷?”费真问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