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按照选好的课程表,9月22日上午8:00-9:40是赵山文的高等数学课,地点在北校区教学楼208教室。

这是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堂课,赵山文充满了好奇,不知道上课会是什么形式,老师怎么样。

这天一早,217宿舍还是集体行动,吃过早饭后一起来到208教室。

进入教室后,里面已经坐了一些同学,没有固定座位,大家都随意坐。

赵山文观察着周围的同学,发现有几个不是经济学系的同学,可能是重修的同学或者是其他系的同学换选了这个班的课。

8点差几分钟,上课老师来到教室,他先自我介绍,他是数学科学学院的老师,公共数学教学部安排他来上这门课。

老师开始上课后,就跟以前课堂一样了,数学还是主要在黑板上板书。

数学课结束后,所有同学都收拾好自己的全部物品离开,这个教室后面是用来上其他课。

10:00-11:40是赵山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地点在北校区教学楼401教室。

从208教室出来后,赵山文去到401教室,座位仍然是随便坐,上完课后所有个人物品带走。

赵山文就这样开始了大学学习,他慢慢适应体验感受着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个多月下来,赵山文感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的确与以前完全不同了。

首先是时间更加自由自主了,以前小学中学,每天的上课时间都是固定的,而且基本占满了白天大部分时间,而大学里没有早读、晚读、早操和课间操了,除了自己选的课程的上课时间需要上课,其他没课的时间全部自由支配。

其次是地点不固定,以前小学中学是每个班有固定的教室,所有课都在这个教室进行,大学里的每门课都在不同的教室,一个班也没有固定的活动教室,搞活动要用教室都需要提前跟教学楼管理处预定。

再次是人员不固定,以前小学中学每个班的同学是固定的,大学里每个学生选哪门课都是自由的,每门课的上课学生都不一样。

由于这些特点,大学里的班集与小学中学的班集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小学中学的班集是个有形的固定的集体,而大学里的班集只是一个无形的松散联合体,经济学系大一的56名同学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大学里最固定的集体是宿舍,大学生自由时间多,宿舍是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每个同学即使白天一直在外面上课,晚上总要回宿舍睡觉,宿舍里的同学是每天交往最多的人。

新生刚入学都对宿舍有很强的依赖感,217宿舍的六个同学最初一个月就每天都经常一起行动。但时间一长,大家都感到不自由也不方便,毕竟每个人的作息和生活习惯还是不一样的,随着对环境的熟悉,想自由行动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终于在有一天晚上,宋贵福提议以后还是个人根据自己情况自由行动,不用等其他人,宿舍里其他同学都同意。

第二天一早,宋贵福起来洗漱好就先走了,其他同学有的也自己行动,有的也还一起行动。以后还是不是一起行动,就由个人关系决定了,关系好的同学会一起上课。

一段时间下来,赵山文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北方的饮食虽然跟家乡有些差异,但味道也是不错的,身体很健康,并没有出现母亲所担心的“水土不服”。

赵山文有一点感到不习惯的是洗澡问题,宿舍里没有洗澡条件,北校区只有一个公共澡堂,需要洗澡就得带上自己的洗澡用品去到公共澡堂。

公共澡堂里是一排淋浴管,没有隔离,洗澡时要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地和其他同学站在一起洗,完全没了隐私。赵山文一开始感到很不自然,慢慢才适应了,反正大家都是光着身子,又都是男同学,看了也无所谓了。

为了方便到校本部学习和利用图书馆等设施,赵山文跟大部分同学一样,买了一辆200元的自行车,他买的是新自行车,打算一辆车用四年。

赵山文没骑过车,他就周末在北校区操场上学,起初很害怕,一个同学帮他扶着骑行车后面,骑出去五六米就停下了,后来练多了就找到感觉了,发现骑车就是在动态中实现平衡,掌握好刹车就行了,慢慢就学会了骑车。跟其他同学一样,自行车成为赵山文大学期间的主要出行工具。

入学后一段时间,赵山文一直用着高中时父亲充话费送得的老牌诺基亚手机,按键都已经磨损得看不见字母数字了,而周围同学都用着漂亮精致的手机。

为了不让自己太显得与众不同,赵山文决定买一部新手机。经过到手机店挑选,花800元买了一个翻盖的摩托罗拉手机,后来一直用了六年多。这手机不是智能手机,没有上网功能,主要功能仍然是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只是看上去好看了一些。

周末的时候,赵山文偶尔骑自行车在J市市区转转,进一步感受大城市的环境和市民生活。转了J市,赵山文感到,q市真只是一个一般的城市,跟J市不在一个层次。

此时还没有使用网络地图的赵山文不知道,他骑自行车也只是转了J市的很小一部分,J市的大远超过他的想象。

北京是赵山文从小心中的梦,当时报志愿选择北渡大学,就有北渡大学离北京近的原因。

经过了解,从J市到北京可以当天往返,来回路费50元左右。一个周末,赵山文早早起来,乘坐火车来到了北京。

站在天安门广场,看着巍峨的天安门城楼、壮观的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院,赵山文激动万分,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站在了祖国的心脏。

走进毛主席纪念堂,赵山文献了一枝花,激动地向他心中最伟大的英雄毛主席三鞠躬。

看到躺在水晶棺里的毛主席遗体,赵山文内心汹涌澎湃,感到庄严神圣,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个农村孩子,有生之年还能来到北京见到毛主席。

赵山文沿着长安街来回踱步,故宫和中南海吸引了他,让他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才赶往火车站返回学校。

赵山文的经济条件在进入大学后得到一定改善,但并不宽裕,只是能维持基本还能看得过去的一般学生生活水平。

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赵山文家的收入也有所增加,2008年卖烟草收入了5万多元,除去生产成本2万多元,剩余3万元左右,另外种植玉米、小麦和养猪有1万元左右收入,家里一年的净收入是4万元左右。

现在赵山文哥哥在家务农,姐姐已经毕业找工作了,家里只有赵山文上学。来报到前父亲存了1万元到赵山文的银行卡里,来报到时又随身携带了1000多元,交完学费和住宿费后,赵山文还剩5000元左右生活费。

家里剩余的3万元左右除了要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主要还得为哥哥讨媳妇做着准备,懂事的赵山文知道,不到万不得已,自己是不能再伸手向家里要钱的,5000元要尽量维持大一上学期半年的生活。除去买自行车和手机花去的1000,赵山文就只剩4000元了。

大学生的生活开支,首先是吃饭,好在学校食堂的饭菜都比较经济实惠,北渡大学有大大小小7个食堂,一般早饭3元左右,午饭和晚饭各5元左右,一个月吃饭大概400元左右。

其次是偶尔需要补充买点衣服,进入大学以后,赵山文穿衣也开始注重个人形象,不再到路边摆摊的地方买三四十元一件的衣服,而是到一些专卖店买一二百元左右一件的衣服,大学里没有校服,这样让自己在同学周围看起来没那么寒碜,他买的主要是大众化的学生穿得比较多的以纯、美特斯邦威、森马、优衣库、安踏、特步等品牌服装。

再次是偶尔需要补充生活日用品和学习用品,像牙膏、香皂、洗头液、洗澡液、洗衣粉、中性笔、作业纸等,都是日常零散开销。

第四个开支是购买教材和打印材料的费用,每门课程要么需要购买教材,要么老师提供讲义需要打印,北渡大学校园里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多个打印店,经常需要排队,可见打印量是很大的。

第五个开支是交通和通讯费用,赵山文的电话套餐每月需要支付50元电话费,偶尔去到离学校较远的市区逛逛需要坐公交车,等到放假回家还需要购买火车票。

第六个开支是同学聚餐,赵山文和同学聚餐大部分在学校里或学校周边的小饭店,偶尔也被同学带去到繁华市区的高档餐厅吃一次,大学同学聚餐都是实行AA制,这是社交的需要,避免不了。

面对这么多开支,4000元要维持半年生活,赵山文就算精打细算过日子也只能实现紧平衡,好在大学里有较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多少改善了赵山文的学习生活条件。

奖学金是每学年上个学期评定一次,大一不评定,要到大二上学期开学才按大一一年的学习成绩评定一次奖学金。

赵山文第一次收到助学金是在大一上学期开学两个多月后,这次经济学系大一共有6名同学获得了助学金,赵山文的老乡鲍秋宇等4名同学经过申请获得了国家助学金,一年3000元,按10个月发放;赵山文和女生王婷婷获得了学校里一个社会捐资助学成立的助学金,一年2000元,一次性发放。

赵山文的助学金并未经过申请,是辅导员直接通知安排的,老师在给谁前肯定是已经经过比较了,赵山文的家庭条件在这群同学里虽然不是最垫底的,但也算很靠后了。经济学系的确有比赵山文家庭条件更差的同学,鲍秋宇的学费完全靠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解决。

对老师的好意,赵山文没有拒绝,这点钱的确能很好改善他的学习生活条件。

在校本部学生活动中心发放助学金的仪式上,赵山文和王婷婷坐在一起,赵山文想跟王婷婷说说话,但王婷婷却保持沉默,赵山文明白,领取助学金会让领取人多少产生一点自卑感,感觉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尤其是女生,还要面对摄像头。

赵山文也有些自卑感,但他感觉这是善意的资助,自己一定努力学习,以后有能力时回馈社会。

参加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渡大学有大大小小各方面学生社团100多个,大部分社团没有活动经费,少数社团有来自学校或社会赞助的活动经费。

军训结束后的一两个星期,各个社团在食堂门口拉起海报摆起摊,大张旗鼓招收新会员,俗称“百团大战”。

经过比选,赵山文报名参加了“三农学会”和“竹笛协会”两个社团。农村出身的赵山文自然很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希望通过参加三农学会进一步深入认识农村服务农村。参加竹笛协会则是想培养个业余爱好,增加一点生活乐趣。

两个社团都一般每周活动一次,三农学会一般是组织听讲座,有时周末去过农村,竹笛协会一般是组织在学校的湖边学习吹竹笛,有竹笛老师无偿教会员。

在完成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后,赵山文正式被纳入经济学系学生党支部管理。

一天晚上,经济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来到北校区,召集大一的党员开会。这是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党员会议,赵山文没想到,经济学系包括他和何坤在内总共有7名党员,他们跟自己一样,都是在高三下半学期入了党,现在是预备党员。

经济学系学生党支部的书记是一名大二的学长,在他的主持下,经济学系学生党支部大一党小组正式成立,选举夏鹏飞同学为党小组组长。

赵山文进入大学后虽然没有职务,但他积极参加党的活动,每个季度给党组织写一次思想汇报。

大学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是老乡,除了北渡大学所在的本地,全国其他各省同省的同学都建立了自己的老乡会,有的甚至同市的同学也建立老乡会,高中同母校的同学也会偶尔聚聚。

对于大学生,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同一个地方来的同学的确在语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上更接近,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出门在外又都需要有依靠,老乡会就成为很多同学喜欢参加的组织。

赵山文在入学一个多月后,也第一次参加了老乡会聚餐,这次总共有一百多人。赵山文和魏中华、鲍秋宇一起去的,在老乡会上遇到了邓思明和报到时一起来的同行同学,更没想到报到时在北校区帮自己提行李的志愿者居然是老乡会会长。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家在一起感到很亲切,聊得很开心,都找到了一点家的感觉。

聚餐中还发放了老乡名册,有学校里全部老乡名单和联系方式,各学院各系还有一名负责的联络员。

老乡会聚餐经费是AA制,每次举办时现场收取。

赵山文后来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两次这样的聚餐,参加老乡会聚餐完全自愿,有时人多有时人少。

经济学系大二的老乡还专门请大一的老乡吃了一次饭,那次聚餐邓思明没有来,赵山文从聊天中感觉到,大二的一个老乡学长跟邓思明关系不好。看来老乡也不是必然关系都好,碰到有缘分的会好上加好,碰到没缘分的可能还容易滋生矛盾。

大学生活的确是五彩斑斓的,还有更多等待赵山文在四年里慢慢体会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