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怕粤语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你看现在大陆局势基本定了,未来他们必定也要同一语言,毫无疑问,肯定会选择普通话。如果我们也选择普通话。那么粤语只有香港、澳门地区了。”

“未来随着我们和大陆影响力不断增大,香港、澳门的人肯定会转学普通话,用不了多久,粤语就会消失。”

“铭华,的确会这样,如果我们选择粤语,那么粤语和普通话就能共同存在。”

李明轩补充道。

“是的。这样吧,不用你们政府出面了,我就以皇--帝的身份推行粤语吧。”

刘铭华好像想到了些什么,决定道。

“你是想让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以及非洲地区的华人也都用粤语?”

李明轩听到刘铭华用这个身份推粤语,立马猜到了他的目的。

“嗯,未来,我期望,南洋和这些地方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而语言统一无疑是前提,能很好的拉近这些地区的距离。”

“行,这样再好不过了。”

李明轩对未来这个大市场很期许,其实不只是李明轩,南洋所有些见识的人都期盼着统一市场的形成。

......

一周后,刘铭华正式以多国最皇--帝的名义发了一份倡议。

倡议的目标分别是南-洋政府、斯里--兰卡政府、马达--加斯加政府、吉布--提政府和香--港华人代表、澳--门华人临时府(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澳门之所以是华人临时政府,是因为,自从葡--萄牙与南--洋发生军事冲突后,南--洋就出动部队,将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者给驱逐出去了,并且,帮助当地组建了华人临时政府)。

倡议内容是,为促进各地区的友好交流,提议相关国家的官方语言通用粤语,并邀请各国相关语言专家及宣传部人员,到新加坡共同商议粤语标准及规范。

刘铭华的倡议很快在各地的官方报纸上被头版头条登出。

这是刘铭华自从被称为多国-皇--帝后,发布的第一条倡议,因此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这次还包含了香港和澳门地区,随着香港大公报等刘铭华的倡议。

这份倡议在香港华人中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作为粤语的重要使用地区,在香港和澳门的居民对刘铭华的倡议反响热烈。

当地许多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纷纷毛遂自荐,前去参加粤语标准化大会。

香港成为第一个响应的地区,派出了最有影响力的语言专家组,来到新加坡。

在香港代表团出发的同时,其他各国政府也开始积极响应刘铭华的提议。

不久之后,各国相关语言专家和宣传部门的代表齐聚新加坡,共同商讨粤语的标准和规范。

会议期间,专家们积极讨论,充分交流意见,为制定一套完善的粤语标准付出了努力。

......

朱广潜作为近代着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及语言学家,自从知道南洋将对粤语标准化后,就升起了浓浓的兴趣。

朱广潜自费从大陆来到了新加坡。对于这个国度,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十多年前,他曾来这里求学,那时的新加坡在他的记忆中还留有深深的印记。

然而,此次故地重游,他却惊讶地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让他几乎认不出来了。

下游轮的那一刻,朱广潜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码头上海泊着来自各国的商船,原本应该是人头攒动、劳工忙碌的地方,现在却完全被机械所取代。

吊装机高效地吊运着货物,叉车和货车自动穿梭其中,一切都显得如此井然有序。

新加坡码头的先进程度一点不比纽约港、伦敦港差。

朱广潜发现这些设备的厂家都是汉语,不难猜测都是南洋自己生产的。

让他不禁感叹南洋的科技发展之迅速,从赶走日本人后,南洋就埋头发展,短短4年的时间竟然已经达到这个程度。

朱广潜漫步在港口,目光被港口的繁忙景象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津津有味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正当他陶醉在眼前的一切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亲切的呼唤:

“孟实老弟,你也来了。唉,孟实,朱孟实。”

朱广潜听到声音回头看去,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竟然是胡适,那个他一直敬仰的学者胡希疆!

朱广潜赶紧迎上去说道:

“希疆兄,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胡适看到自己没叫错人也很高兴。

“嘿,我看着像你呢,就试着叫了一声,没想到还真叫对了!你也是来参加粤语标准化的吧?我就说嘛,像你这样的语言专家肯定会来的。”

“希疆兄说笑了,在希疆兄面前我哪敢自称专家啊,孟实纯属过来学习。”

朱广潜在胡适面前可不敢托大,同时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希疆兄这次过来是为什么,据我所知希疆兄好像不擅长粤语吧。”

“嘿,我确实对粤语了解不多,最近这不是被国内的事搞得烦死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出来转转。”

胡适无奈的说。

“出来转转也好。”

朱广潜很理解胡适的处境。

“孟实,刚刚你在看什么?看的这么投入?我叫你好几遍才有反应。”

胡适似乎不愿提及国内的那些事,他刻意转移话题。

朱广潜知道胡适不想聊这些,很识趣的反问:

“奥,希疆兄,你看那港口的机械化程度,是不是很高啊?”

胡适顺着朱广潜的指引望去,微微点头,应道:

“嗯,确实很不错,大部分的工作都实现了机械化,不过这也没什么吧,上海应该也差不多做到了吧?”

朱广潜凝视着那些高效运转的设备,感慨道:

“上海确实发展得不错,不过你看看这些设备,它们的厂家可都不是西方的啊。”

胡适听到朱广潜的话,露出惊愕的神情,难以置信地问道:

“嗯?这这,难道是南洋自己生产的?”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四周看了下,所有设备上的生产厂家都是中文字体,很明显有能力生产这些的只有南洋了。

想到此处,胡适的心中涌起一股钦佩之情。

“没想到南洋竟然如此厉害!当年我还曾评论刘铭华不挥师北上,不是雄主呢,现在看来,是我目光短浅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港口的设备上,那些陌生的汉语标识,无不在诉说着南洋的崛起和强大。

当年南洋军队打到大江时,国内大量学者希望刘铭华挥师北上,直接统一全国。

没想到,南洋队却在优势情况下,退了回去。

这让国内很多社会活动家很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