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 第156章 独孤彻度势释降卒 王景兴争雄下辩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6章 独孤彻度势释降卒 王景兴争雄下辩词

是役,独孤彻一战瓦解了司马懿前部三万人马,缴获的铠甲军器堆积如山。而除去强守街亭之军,汉军主力的作战减员之数还不及长途奔袭的非战斗减员,称得上是一场局部的大获全胜。

由此,不论将校尉官,士兵走卒,尽皆气势如虹,连日赶路作战的疲劳感似乎也瞬间消失。

唯一遗憾的是没能逮到夏侯霸和徐质。

不过独孤彻暂时也没功夫去管这两位的事情。

因为当下有更要紧的问题:这近两万降卒该如何处理?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粮草问题。汉军的粮草本就紧俏,很难支撑凭空增加的两万张吃饭的嘴;再者,看押俘虏还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使汉军本就不富裕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除此之外独孤彻还有一个顾虑:降卒毕竟是降卒,大多还有人质在魏,而司马懿即将杀到,届时这些降卒还是有再度倒戈的可能的。

综上:这些降卒很危险。

尤其现在时间不等人,莫说思想改造的时间,就是杀降的时间都没有。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独孤彻明辨利害,当即决定释降。乃一面安排副将率弓手前去接应魏延,一面亲自去处理俘虏问题。

及至街亭主寨,与星彩银屏确认情况毕,遂同入降卒营中。

虽然早有心理预期,但独孤彻面对黑压压一群俘虏时,还是不免为此景象所震撼。

“肃静!”独孤彻朗声喝道。

一众魏军降卒渐渐停止骚乱,静候处置。

独孤彻没去搞那些开场白,言简意赅道:“此间大众,多有家小受制者,吾又安忍加害也?可自归去。然今大汉丞相席卷陇右,迁南安、天水两郡百姓归汉。如有家小在陇右而愿入蜀者,可速投南安登记,届时自有汉军领尔等入蜀。”

没有扩音器,仅靠吼让两万人准确获取信息简直天方夜谭。独孤彻言毕,自有“传话筒”们代行其职。

久之,一众降卒闻还有此等好事,尽皆欢呼雀跃。魏军分成两道,各奔东西。只是天水方向还夹杂着不少深受错位兵役制度毒害的士兵。

然而此举自有不少贪功将领埋怨。或谏道:“右将军既不留之,亦当杀之,何故即纵去也?”

大战在即,独孤彻需要迅速压下异议,遂佯怒道:“昔吾有言降者免死,尔等欲教吾背此无信之骂名乎?且彼主动降我,如若杀之,又与曹操何异哉?”

众将乃不敢复言,惟有了了不晓事理者兀自慨叹“将军年轻无知,虽善用兵,却好妇人之仁”耳。

当世为人,有所为,亦有所不为。屠杀手无寸铁的穷苦百姓,独孤彻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此外,独孤彻还有另一个考虑:曹魏的错役制和世兵制都不得人心,虽然可以保证士兵的“忠诚度”和充足的兵源,但靠淫威欺压得来的东西注定不能长久。

而让这些士兵回去,哪怕只有少数人去传播,也足以成为那只引起台风的振翅之蝶。如此假以时日,季汉仁政的名声必能广撒中原,届时曹魏的高压统治又岂能不被撼动?

释降也是要有技术的。打舆论战,就是要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

……

话分两头,不知不觉,从独孤彻秦川分兵,到全歼魏军前部,已近一月矣。

期间有诸葛亮在秦川与魏军对峙,扛下了大部分压力,又有精明能干的杨仪等人尽心调节,陇右百姓的迁徙工作算是十分顺利。

只是这蜀道难,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又有数万百姓拖家带口,导致迁徙进度还是慢于预期。

郭淮在天水失陷后,手中只有一万余残部,又遭遇了羌军的溃败,根本没有主动招惹汉军的条件。直到郝昭军到,局面才有了好转。

不是魏军敢打了,而是汉军没粮了。

说起来这也是郭淮的功劳。

汉军运粮部队也要走这险峻难行的山道,粮草转运本就艰难,如今被百姓的迁徙部队迟滞,不能及时抵达。而秦川已被搞成“八百里赤地”,汉军不能因食于敌,遂只得退还天水。

郝昭、郭淮见汉军退,知其粮草将尽,难以为继,遂合兵一处,意图恢复陇右。

却说那司徒王朗,早年与华歆、管宁誉享天下,而尤以辩才闻名。素知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驳的一众名宿哑口无言之事。早有一较高下之心,今日得此良机,已是自信满满,跃跃欲试。

乃谓郭淮、郝昭道:“翌日见阵,可教老夫与那诸葛亮辩驳一二,令其知难自退也。”

二人既不敢忤其意,又怕老司徒出事不好收拾,乃劝道:“战阵之事,交于武夫即可,司徒大人年事已高,何故自降身份,舍千金之躯而争口舌之利乎?”

王朗笑道:“久知诸葛亮辩才闻名天下,与之斗文,亦老夫夙愿也。然蹉跎一生,未得良机,今日岂可错过。文人斗辩,亦如武者之争胜也。”

二人闻此说,遂不再劝。

翌日,王朗出马,小校叫阵道:“请对阵主将答话!”

诸葛亮料得王朗必下说辞,亦丝毫不惧,开阵出车,姜维、马谡随行在后。亦令小校呼道:“汉丞相与司徒会话。”

二人拱手对礼毕,王朗先声夺势道:“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有知天命、识时务之名,今正统在北,不思归顺,何故反以弱敌强,兴师作乱也?”

诸葛亮心中冷笑:好个王朗,着实歹毒。上来就拿正统说事,自己要不论个一二,反落下风也。乃欲擒故纵道:“吾奉天讨贼,何谓归顺也?”

王朗道:“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是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寿春,袁绍称雄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幸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

正是:各执一词为正统,七旬老翁争口舌。欲知诸葛亮如何应对,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