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 第104章 曹子文谈棋论兵 独孤彻夜访相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4章 曹子文谈棋论兵 独孤彻夜访相府

黄初四年,大司马仁病故,以樊城不可无守故,上遣骠骑将军洪继之。次年,任城王彰再征荆襄。

历史书上寥寥数笔的战争记载,往往是斗智勇,比心性;较战术,拼后勤。但不论如何,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千舍毁,万骨寒。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曹彰作为当下的曹魏武将第一人,此时此刻,正在右将军府门口等候。

为请良将,自降身份又如何?

“公明将军。”

或许是同为当世杰出武人的缘故,加上自己晚辈的身份,曹彰对曹操麾下骁将历来十分敬重。而现在,其宏大的计划需要一把利刃来实施,而徐晃正是其得意人选。

“不知王上有何吩咐?”徐晃一边回应,一边把曹彰请入府中。

徐晃对曹操诸子的心态各有不一。对曹昂是敬佩,对曹丕是忠诚,对曹植是不屑,对曹熊、曹冲则是无感,唯独对任城王曹彰是心悦诚服。因为在他的身上,隐隐能看到曹操的影子。

曹彰却不急不徐道:“孤近日于棋艺颇有研究,今偶遇一良谱,特来与公明探讨一二。”

徐晃当然知道曹彰话中有话,但既然他要这么说,自有其目的,自己也没必要当大聪明。遂应道:“晃洗耳恭听。”

右将军府的下人不待吩咐,已取来一张棋盘。

曹彰一子一子摆出一局中盘后,似笑非笑的等待徐晃的下文。

沙场就是动态的,更复杂的棋局。所以一名将领只要知道围棋规则,往往就能无师自通。

徐晃看着曹彰落子,心里早有一杆秤,待其摆毕,开口道:“黑棋虽势盛,已有龙形。然其争中腹之机过早,边角未定,根基不牢。且子力分散,其龙虚也。如白飞此处,黑闲着,则可于此成劫,龙势可削也。”

“哈哈,公明所言,尽在其中也。今孤再行一变,公明请看。”说罢,取掉黑棋龙心处两颗子,又于其龙腹中放一颗白子。

徐晃略思片刻道:“如此,龙腹空矣。行一倒脱靴之法,黑棋便如断翅之鹏,折翼之鹰,死不远矣。”

“哈哈哈哈,公明之言,甚合孤意。今关羽张飞已死,荆州无人。孤今欲取襄阳,不知公明有何计策?”

“晃才疏学浅,本不应扰王上决策。然今观棋局,王上似已胸有成竹。晃略抒拙见,王上姑且听之。今江夏在手,王上可遣一军直取华容,近逼江陵。彼襄阳可失,江陵必保,用以分之也;汉中一路,亦不可轻忽,宜遣一悍将阻绝西道,襄阳可克日而定也。”

曹彰听罢,哈哈大笑道:“昔先父多言公明之能,恨未能早与公共事也。至若那西路绝道之任,便由公明取之,何如?”

“王上信任,晃在所不辞。”

“且慢。”曹彰把徐晃拉到地图前,补充道:“此处白子,孤已预与公明矣。”

徐晃看着地图,却想不明白其中诀窍,问道:“还请王上明示。”

“房陵县令申仪,已为孤所用矣。公明可领三万军,穿岭南下,速夺房陵。届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北山间另筑有一寨,内有精兵数百,囤积粮草千车,可为接应。如能为孤挡得汉中军马一月之久,便是南征第一功也。”

徐晃叹服,起身拜道:“王上天地造化之能,鬼神不测之术,晃领教也。”

……

与此同时,从上庸到成都,有一人一骑正飞速驰骋。

独孤彻沿途换了驿站八匹马,不眠不休三昼夜。这又是一场季汉输不起的仗,故必须争分夺秒。

及赶到成都,已是子时。

“将军请留步,夜深矣,丞相不见外客。”丞相府侍卫下了逐客令。

要说独孤彻现在的状态,是站都站不稳,只能靠着马背,有气无力道:“但言独孤彻来访,十万火急。”

那侍卫一听十万火急,自不敢怠慢。再者,“独孤彻”之名号今非昔比,年纪轻轻就位列先帝托孤之重臣,不说家喻户晓,也是远近闻名。故而侍卫也只得入室禀报。

诸葛亮听罢先是一惊,忙令迎入。

“来者何人?白日暇而不至,其必夜访乎?”黄月英在屏后听不真切,只觉得来者是没事找事。遂从内室推屏而出,抱怨道。

至于原因嘛,由于自从诸葛亮当上丞相后,加班成性。于是乎其妻黄月英,继子诸葛乔,女诸葛果三人搞了个联名反对。最终直接定了个规矩:除紧急情况外,子时以后不得处理政务。

诸葛亮笑道:“非寻常同僚,乃汉中独孤彻也,彼只身远来,必有要事。汝且与果儿歇息,吾随后便来。”

然而接下来一幕却让诸葛亮大开眼界:一个似乎睡着的,满身尘土的人,却被两个侍卫架着进来,口中还含糊不清念叨不停。

惊讶之余,诸葛亮心中还有一丝生气和感动:这小子这是跑了几天啊?这么搞,不要命啦!唉,如大汉臣子皆能如此为国事鞠躬尽瘁,又何愁不能复兴乎?

独孤彻被侍卫晃醒后,抬眼观察四周,缓了会儿,眼前诸葛亮才从“三个”合回去一个。

诸葛亮见此情形,吩咐侍从熬碗热粥来。随后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博研如此,有何要事?”

独孤彻简要说明了房陵一事及自己对此的猜想。

诸葛亮的表情一下子凝固了,如果事情真要如此发展,确实不太好办。对着地图思索一时后,又问道“汝尝亲往探查乎?”

“然,今正方已制住二申,消息应未走漏。”

好家伙,这小子居然是从上庸来的。诸葛亮大脑高速运转,分析事态: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高调处斩二申,魏军知道后或许会放弃。但这不过是把战争推迟而已,下次还有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先一步揪出内奸就不好说了。不过……如果这小子仅为告知事发缘由,写一封信即可,完全没必要亲自跑来,说明其一定还有未尽之言。

思及此,诸葛亮又问道:“博研可有计乎?”

嘿嘿,就等你问呢。独孤彻顿时来了精神。

其实诸葛亮骤闻此变,又存在大量信息差,短时间内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实属正常。但独孤彻不一样,现场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一路上又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计划,自然有发言权。

独孤彻喝了两口热粥提振精神,回道:“然也,吾沿途思虑已熟,今特请于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