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谢邀,人在大元,骗钱造反 > 第161章 丧心病狂赵扒皮,政务机构大调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丧心病狂赵扒皮,政务机构大调整。

金陵府衙内。

赵玉搓了搓自己三天没洗的脸,浑身上下的怨气,比冤死的鬼都重。

仗是打完了,可事情反而变得更多起来。

打仗好歹还能有时间吃饭睡觉,可如今仗一打完,她反而连吃饭的时间都没了。

“王老他们走到哪了?”

前来汇报工作的鸾娘,抬起的眸子猛地垂下。

老天爷,她竟然看到了自家主子的眼屎。

她那皎如明月,英明神武,高不可攀,风姿绝代的主上啊!

鸾娘压住眼底的震惊和心疼,忙跑到耳房打了一盆水端到书房。

将打湿的面帕递过去,才道:

“估摸着已经走了一半了,毕竟是大部队出发,人多事杂。”

赵玉接过滚烫的帕子,重重的盖在脸上,舒服的喟叹一声道:

“大部队的安全和纪律,交给周匪, 让王老和陈谨带着政务部和政委部先走。”

帕子下的声音略有些沉闷,透着浓浓的疲惫。

“给王老写信,再不来,他们伟大的主上就要猝死了。”

“金陵城内的可用之人筛选的怎么样了?”

说话间,亲兵已经将早餐送了过来,鸾娘也泡了一壶茶。

“主上先吃点东西吧, 您都两宿没睡了。”

见赵玉丢了帕子开始用饭,鸾娘这才继续道:

“能用的寒门学子,之前已经被您搜刮的差不多了,两江这边颇有名望的学子,大多出自黄溍和柳贯门下,而黄溍和柳贯@如今都在国子学任职,江南这些大家世族的学子们,还在观望呢,如今能用的,要么是四五十岁上了年纪,要么就是只学了皮囊,考中秀才的都不多。”

“哼!”

赵玉讥讽的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角:

“咱要的是能干活的,又不是写锦绣文章的, 识字就成,没功名也好,年纪大也好,只要能干活,咱就来者不拒。”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有他们急的时候。”

鸾娘会意点了点头。

说白了这些人读书是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当官发财娶老婆!

如今眼瞅着江南局势已定,真要是让那些没家世没底蕴的把位置占完了,他们这些世家子弟怎么办。

眼下的情况,赵玉早就预料到了。

她压根不急,书读的多了,想法就多了。

对于眼下的赵玉来说,汉军还真不需要太多想法的人。

更多的是能够将赵玉的政策贯彻执行的人。

“先选几个年轻耐造的出来,帮我把这些折子分担一下。”

她的书房都要被折子文书堆满了。

如今江南初定,她可不能把功夫全都耗在这里。

鸾娘领了命马不停蹄去选人,而赵玉则带着人去了世家大族给她举办的宴会扯皮。

终于在赵玉一天三封急信的催促下,王正业带着孟胡生,辛修德,陈谨等人,姗姗来迟。

君臣几人再次相见,赵玉亲自相迎,差点激动的哭出来。

“王老先生, 你可算来了!”

王正业黑着脸,行了个极其敷衍的礼,白眼翻上了天。

“主上,能否让老朽先把这些文书给安置了。”

没错,在迟迟催不来人之后。

赵扒皮竟然丧心病狂到,派快马快船,每天都将一部分文书分出来,往王正业处送。

王正业等人本就不快的脚程,被拖的更慢了。

而赵玉似乎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过分,送来的文书日益增多。

就连一直无脑崇拜主上的陈谨都怨气满满。

“见过主上。”

瞧着自己这帮属下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赵玉心虚的摸了摸鼻子,讪笑着放弃了直接把人带往书房的打算。

算了, 好歹是自己人,累坏了可就不好了。

随着王正业等人的到来,赵玉也终于从繁忙的政务中解放了出来。

可此时的局面,却比政务更让赵玉头疼。

先是一堆人讨论是否要封王的问题,都城在设哪里,封号怎么封?

你自己封了,手下怎么说。

烦了好几天,虽然商定了赵王这个封号,但赵玉却并不打算现在就开始加冕封王。

还是那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如今,还是让手下叫主上,至于其他人叫大将军或者大统领就行。

她暂时不打算要这些虚名,而是更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

忙完自己的事,紧接着就是行政系统的设置。

之前一直是个草台班子,就只分了个大概。

很多官职,分工,各府衙之间的隶书官吏,都是比较粗糙的。

如今拿下了金陵,自然也得重新梳理一遍。

经过三天大朝会,算是暂且理了一个大概的领导班子。

政务方面,由王正业,幸修德,孟胡生,裴丞,王青云,陈谨,杜敏之等人组成,由王正业,幸修德,孟胡生牵头组成政务阁,等同内阁,总领政务。

而裴丞,则负责一切对外交涉事宜,杜敏之则总领对内官吏的弹劾监督监察。

王青云总领吏部,负责官吏政绩审查,升迁,任命考核等,

这个任命就连王正业也是吓了一大跳。

谁都没想到,赵玉会如此重用王青云。

而陈谨这里,正式在汉军内部设立济民社。

赵玉任社长,陈谨任副社长。

所有汉军官吏,将官等,都必须进入济民社学习结业之后才能任职。

陈谨年纪轻轻,堪称位高权重。

剩下的周匪,王二麻赵大刚,王天佑等人,则全部归于军机处。

由赵玉总领,周匪任职都督,王二麻,赵大刚,王天佑等人为副都督,

而王天佑则负责军需,军队后勤等事务、

财务上的事情,还是幸修德兼任。

秋儿则任户部侍郎,算是户部二把手,负责和王天佑对接军需,军饷等方面的事宜。

宣传部的任职暂且没作改变。

当然张岳忠,许向前等将领全部在军机处下面。

至于韩保,则是被赵玉放到军部的监察司,当指挥使。

负责督查军纪,查处将官贪腐违纪等事务。

而鸾娘如今算是彻底成了赵玉亲信。

除了被任命为麒麟的亲卫之外。

赵玉的安全,对内对外的情报,全都一手抓。

颇有点东厂锦衣卫的味道。

好不容易把这些事情都弄完,那帮刚消停没多久的世家大族们,直接给赵玉送了一个大惊喜。

..........................

@:

元代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并称“儒林四杰”。

《元史·黄溍传》:“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

黄溍(1277~1357年),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着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着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

黄溍一生,仕途上并无多大崎岖,但他没有骄纵之气,始终纯朴坦率,从不故意做作。与他相交的人,也受到感染,“鄙吝顿消”。他生性刚烈,疾恶如仇,见到不平事,面对奸诈人,他便勃然大怒,好像弦急霆震,不稍宽容。但他又胸怀坦荡,不抱成见。如果把不平事公正地解决了,奸诈者有所悔改了,转瞬间他就煦如阳春。他生活俭朴异常,虽居高位,但从不奢靡,贵而能贫。日常生活,萧然不异于平民。他清心寡欲,正当“强壮之年”岁时,“即独榻于外,给事于左右者,二苍头(仆人)而已。”

至正十七年(1357年)闰九月五日,黄溍逝于稠城绣湖畔自家住宅内,终年81岁。噩耗传开,学士大夫闻之,俱流涕曰:“黄公亡矣,一代文章尽矣!”朝廷追赠他为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并追封他为“江夏郡公”,谥“文献”。学生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都来相治后事。是月十八日,同先他一年而卒的夫人王氏合葬于县城东北3华里的崇德乡东野之原,在今宾王路南侧,孝子祠附近。碑碣已不存,墓址依然存在。

柳贯(1270-1342年),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浙江兰溪横溪)人。元代着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于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

元大德四年(1300年)察举为江山县教谕,数年后升迁为昌国州学正。延佑六年(1319年)任国子助教,旋升博士。先后从学者数千人,业成而仕,后多知名,其中最为着名者当为宋濂、危素、王袆、戴良等。

泰定元年(1324年)擢升为太常博士,凡朝廷大典,必酌以古今而论定,人皆服其精审。泰定三年(1326年),出任江西儒学提举,秩满归乡杜门不出十余年,收徒授学,读书着述,沉潜于理学。

至正元年(1341年),朝廷重用,起用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正二年(1342年)11月初九病逝于京城大都(今北京)。着有《金石竹帛遗文》10卷、《近思录广辑》3卷、《字系》2卷、《柳待制文集》20卷等。《元史》有传。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