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天正寻龙秘史 > 第191章 一点结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二〇二四年,龙年,正月廿五,是个惊蛰。小说写到夜里又过了廿六,才写就完成。草草的收笔,算是给龙年开个好头吧。

说起泾河龙王的这个小说,其实回头细读起来,第一卷“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第二卷“地府风云:这个阎罗有点烦”以及第四卷“天庭巨变”是最近一段时间写就的,第三卷的内容是“帝龙传说”,阅者老爷尽可略去不看,于此书情节不济,节奏拖沓,水分太多,自我感觉有凑字数的嫌疑。

如果把“帝龙传说”这部分算起来的话,这部小说是我历时最长的一部。起笔得从二〇一三年说起,到了二〇二四年完稿,历时十一年。“帝龙传说”的原名叫过很多。《新泾河龙传说》是最初的,先在起点这个大神去集的网站连载,后被另一个原创网站盯上了,要签他们的约,随离开起点去了那个网站上传,后因读者甚少,离了初心,此文便断更了,直白的说是“扑了个街”,因着版仅等问题,《新泾河龙传说》就停下来,又回起点,续写成《泾河龙传奇》,后因工作变动等诸多因素,断更扑街的结局再所难免。

现在细读以后的故事,严重的网文病重症。

后来的这三卷,倒可以读读,毕竟写法和思想上已与那一卷不同。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孕育着神话传说的地方。

泾河的源头,少不了许多泾河龙王的故事。

然而,在我所接触到的诸多的“泾河龙王”中,却少了许多的“正面形象”公睹于世的。先是明人吴承恩在他的被称之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里讲了个“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的故事,说的就是泾河龙王为跟一个算卦先生赌气,私改下雨的时辰和点数,结果犯了天条,让凡人魏征梦斩了。再者,还是《西游记》,唐僧取经路过黑水河,泾河龙王最小的儿子鼍龙劫了唐僧想囫囵蒸吃,惹得孙悟空找到他娘舅西海龙王不肯干休,西海龙太子魔昂翻了脸皮,一顿暴打把小鼍龙拿了去。

到了后来,《柳毅传》上说书生柳毅长安落第,到泾阳看望朋友归,途中遇到一个牧羊女,牧羊女自述为洞庭龙王的女儿,嫁与泾河龙王的儿子为妻,不料饱受虐待,被赶到泾河滩上放羊,风霜雨雪,以泪洗面。龙女请柳毅回乡时给她的父母捎一封信。柳毅做到了,惹得洞庭龙女的叔叔钱塘龙君大发雷霆,风驰电掣飞到泾河,杀戮六十万,伤稼八百里,大败泾河龙王,至于那个不争气的女婿――泾河龙子,则干脆给生吞活嚼了。瞧这霉倒的,倒大发了,损兵折将、毁灭经济不说,泾河龙子干脆丢了性命,连尸骨都化粪扬尘,进了别人的五脏庙。

渐渐地,我发现,我所有的认知都让我自己感到疑惑。

《诗经·邶风·谷风》有云:“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句诗经的话词让我很纠结,到底是泾水清还是渭水清,到底是泾水让渭水变得浑浊,还是渭水让泾水变得浑浊。但从推理上来说,泾水注入渭水,绝不会是渭水让泾水变得浑浊。

当然,我的这种纠结也纠结了很多的文人骚客。西晋人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自己认定泾浊渭清。南朝齐梁时代的沈约《八咏诗》之七:“别北芒于浊河,恋横桥于清渭”,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三章之一,“伊人有泾渭,非余扬浊清”等。唐朝人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在唐代杜甫、杜牧等人的作品中,亦或言“浊泾”,或谓“清渭”。至南宋,陆游诗中亦称“清渭”。

可见,从上古到唐宋元明,大家都认为“浊泾清渭”,难怪明朝人吴承恩在他的《西游记》里把泾河龙王写得跟昏君暴君一样。唐传奇也是如此。

一个个的真相就在文人们酸腐的“咬文嚼字”中“同化”了。前辈们都认为是“浊泾清渭”,那你还有什么可反抗的呢?倘若你有一点点的“疑惑”,那就是对前辈们的大不敬了。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的心理了。

在没有一个人寻求真相的时候,到了清朝,就有了一个人提出了“疑惑”。而他提出了“疑惑”,就没有一个人来也反对。这个人就是乾隆皇帝。清乾隆皇帝读《诗经》,不满意“泾浊渭清”的解释,特派陕西巡抚秦承恩进行实地考察。秦承恩考察后,在报告中写道:泾水“其流与江汉诸川相似”,而渭水“其色与黄河不甚相远”,“至合流处,则泾水在北,渭水在南,泾清渭浊,一望可辩。合流以后,全河虽俱浑浊。然近北岸数丈许尚见清泚,过此七八里外,清浊始混而为一。”于是乾隆皇帝在他的《泾清渭浊纪实》中明确宣布了与前代文墨客们相反的观点:“实\"泾清渭浊\"的结论。

兜来兜去,原点《诗经·邶风·谷风》的本义终于在一个敢于提出“疑惑”的皇帝的质疑下回到的原点。

人们对“泾清渭浊”的认知回到了《诗经》的本义,但人们对泾河龙王的曲解久久不能得以“平反”。因了“泾浊渭清”,才有了“魏征梦斩泾河龙”、“鼍龙蒸煮唐僧肉”、“柳毅传书”等到传奇故事。

可我读着《西游记》和唐传奇《柳毅传》,越发的“疑惑”起来了。

泾河水要注入渭河水,渭河水要注入黄河水,但为什么掌管八河水务的却是泾河龙王,为什么不是渭河龙王,更不是什么黄河龙王。泾河龙王与长江流域的洞庭龙君的女儿联姻,那么洞庭龙君为何不与黄河龙王联姻呢?要知道,大家的认知应该是黄河因为太浑浊而才名为“黄河”的,黄河古代文人骚客的印象里,要比渭河或者泾河浑浊得多得多。

自己出生在泾河的源头,却不能为泾河龙王喊点“冤”,那泾河龙王真的是“冤死了”。

于是,在我的思想里,闪出了一个念头,为泾河龙王“平反”。当我立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却又犯难了。自己的文笔太差,做不了长篇的文章,是的,人最难过的就是过自己这一关。将自己尘封了近十年的小说的情愫付之于电脑的键盘之上,敲敲打打,码着汉字,慢慢地开始了自己为泾河龙的“平反”之路。

从有了念头到打开电脑动手码字,这是近十年的光景。从开始码字的二〇一三年到把自己逼进死胡同而完稿的二〇二四年,这又是十余的光阴。小说的字数不必去说,可读性的没有多少,这其中断断续续,为泾河龙发声的思想从立志要写一二百万字的长篇网文,到后果把故事碎片化的“水煮系列”,那是习得了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技法,给了旧故事新的视角,中间做过四个篇章的短篇。此事便又停下来,一直在做系列的短篇还是要继续做长篇的矛盾之中。思考者在静止的思考时,于外物来说是未有改变的。即将到了龙年,还是给泾河龙做个了结吧。这些后写的字数,在网文界不算是长篇,只是算是个短篇了,于传统文学来说,又算是长篇了,这给它的定义是注了水的中篇。

《天正寻龙秘史》小说完结了,此心愿已了。又要开始其他的小说写作,有时候我自己都是想,我的这些技法能否真正的把我要写的小说写下去,或转至散文随笔去吧,后又想自己的文笔还是太差了,思考上不够细腻,倒不如写着小说讲些故事给大家。后期关注的内容还是发生在古关隘萧关及六盘陇山之间的故事,我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故事我最熟悉。我听说的都是老故事,传了几百上千年,新时代还给赋予它们新的能量,这样才会更有意义。

人生,或是生命,无论长与短,还是要做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他人如何看待那是他人的事情,自己做便是了。

二〇二四年正月廿六 ,晨。贺兰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