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 第23章 初识王莽(下)可疑的王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章 初识王莽(下)可疑的王莽

“我前世叫王小明,出生于199x年。在公元2025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穿越到了过去。”

“诶呀,差点忘了,你们还不知道公元纪年是什么。简单来说,那个牌子上显示的就是所谓的公元纪年,我前世出生于一千九百多年后。”

此时,王莽正在绘声绘色地向胡亥和刘贺讲述他前世的生活。

这天下午,王莽由于不能进入机房,正百无聊赖地闲逛,顺便仔细观察着空间内部的情况。然后胡亥和刘贺就找上了他,他们对未来的事情很感兴趣,希望王莽讲给他听。

王莽只得同意,于是被他们拉到了“栅栏区” 。他只好在尽量不透露过多历史的前提下,描述他在未来的生活。

“在我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过着比现在富足得多的生活。人们居住在比这里的建筑高十倍的高楼大厦中,很轻易就能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还能随意与远方的人联系。”

胡亥:“真的假的啊?”

“真的,不信的话,在这里大概再等两千多天,差不多六年。你就知道了。”

王莽看天色已晚,便想要回去。

“行了,今天先说到这,我要先回去了。”

王莽刚走出“栅栏区”,胡亥趁刘贺不注意,直接拉住了王莽,对他耳语:“王莽,我父皇可能明后天要见你。”

原来如此,感情找我讲故事是假,接触我是真啊!还先把胡亥推出来试探我,先做好铺垫啊。

王莽边走边思考。始皇他有什么用意呢?空间中的刘氏皇帝很多,会不会与这有关呢?

当前时间:公元25年12月

当前皇帝:玄汉:更始帝刘玄(前14—公元25)

这个皇帝很没有存在感,刘邦等人只是因为他是刘氏宗室前去迎接,简单安置过后,就都散了。

刘邦并不在意刘玄如何,他最在乎的是记录中出现的另一个人—刘秀。

刘玄的房子和王莽几乎是一样的,也是单独的茅草房,只不过上面的牌子上写的是“玄汉”。

那就稍微介绍一下他吧。

公元23年10月,起义军攻破长安。

但是由于绿林军内部的猜忌,刘秀的哥哥刘演被杀害。对于这个消息,刘秀假装一切如常,使得刘玄没有了处置刘秀的理由。

刘玄到达洛阳后,见河北之地还在观望,便任命刘秀前去招降。刘秀趁机脱离了刘玄的控制。

公元24年2月,刘玄正式迁都长安。5月,刘秀也十分惊险地除掉了河北的王朗割据势力,在河北站稳了脚跟,并且赢得了大量民心。

而更始帝刘玄则逐渐沉浸于享乐,长安的政事一塌糊涂,各地纷纷脱离更始帝的控制。

刘秀打败了河北的许多农民军势力,实力大涨。25年6月,刘秀正式称帝,是为东汉的开端。

25年春,赤眉军挺进关中。6月,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刘秀趁机夺取洛阳,派邓禹攻打河东。

(刘玄能进来已经相当勉强,刘盆子是不会进来的。)

9月,赤眉军攻破长安,刘玄逃跑。10月,刘玄投降。12月,刘玄被杀。

赤眉军对长安周边大肆劫掠,破坏了大量西汉陵墓。

正如同王莽在位时期,百姓怀念西汉末年,赤眉军统治时期,百姓怀念更始帝刘玄。

……

回到空间中。这天早上,王莽特意去找了秦始皇。这几天来,他已经发现了空间的许多性质。

嬴政正在空地中闲逛。

“始皇,我作为未来人,可能能够解释空间中的一些性质。”

听闻此话,始皇一愣,附近的刘邦几人也闻讯赶来。

嬴政:“这样说,你真能解释一些事情了?”

“是的,应该可以。”

刘邦:“那好。刘恒,你去把其他皇帝都叫来,然后把之前的记录拿给王……”

“叫我王莽就行,我已经习惯这个名字了。”

王莽看到了写在竹简上的密密麻麻的记录,眉头皱了起来。

“高祖,我还需要去物品机一趟。”

“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的称呼,这点刘邦是知道的。

“行,刘彻,你带他去。”

在刘彻的监视下,王莽要了一些白纸和几支水性笔。

回去后,面对众人疑惑的表情,王莽解释道:“这个雪白的东西是纸,一种书写材料。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只不过还需要过段时间才能被改进和普及。”

“这是笔,是两千多年后常见的书写工具。”

王莽看了之前记录的数字:2000,4925,50,55,6630。

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呢?

王莽把皇帝的数量也写在纸上,然后进行了简单的计算。

“啊,我明白了,空间的面积与皇帝的数量成正比!而且面积是均匀增加的。”

“啥?啥意思?”众人都疑惑了。

王莽在纸上画了两个正方形,第二个边长是前一个的2倍。

“举个例子,你们觉得第二个方形的面积是前一个的多少倍呢?”

“两倍。不对,是4倍。”

“没错,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平方就是自身乘于自身。空间中的情况复杂一些,但面积也与你们的记录有着类似的关系。”

“你们看,把你们测的数据与自身相乘,再相除,得到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

“并且,两旗杆之间的距离也有这一关系,所以空间面积的增大是均匀的。”

众人似懂非懂,好像有些明白了。

2000*√6≈4899,2000*√11≈6633,50*√7\/√6≈54

王莽想了想,又说道:“你们测得真的很精准了。”

“始皇,你第一次探索时,天空中太阳的方位没有变化吧。”

“没有。”

王莽想了想,又去了一次机房,拿了一支望远镜。

“用这个东西,可以清晰地看见远处的东西。具体的原理比较复杂,就先不说了。”

“果然,往远处看时能清晰地看到中心的柱子。”

王莽心想:“看来,不仅是空间,这里地面附近的光线也被扭曲了。但是高处的光线不受影响。”但他没把这件事说出来。

之后,王莽又解释了低温下的各种现象。但对于塔顶的那台机器,王莽表示在21世纪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具体情况他也不知道。

皇帝们一一提出问题,王莽就一个一个地解答。皇帝们的思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最后,刘邦也允许了王莽去机房,不过需要有人陪同(监视)他。

嬴政:“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是‘公元’。”

王莽:“就是在未来,整个世界都统一使用的一种纪年方法。以汉平帝元始元年为公元元年。之前的年份称为‘公元前’,之后就是‘公元某年’。”

汉平帝刘衎很是疑惑,其他皇帝也差不多。

“这一年发生什么事了吗?”

“你们不觉得‘元始’这个年号读着很顺口吗?”

嬴政:“说实话!”

“好吧,其实整个天下不只有中原的一隅之地,外面还有许多文明。这一年在他们那边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在我那个年代,全世界所有的文明几乎都密切的联合在了一起,几乎不分彼此了,天下大同。所以就使用了这个通用的纪年方法。”

(这是哪个年代啊?)

皇帝们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然后众人逐渐散开了。

临走时,王莽提出自己有意写一本有关科学的科普书籍,并想要加入刘恒和刘盈的“编纂组”。

刘邦对前者表示同意,但对于后者还要考虑一下。

在这之后,纸张逐渐成为空间中主要的书写材料。

……

房间大小:(7、15章)

刘询:60㎡,刘奭:30㎡

刘骜:15㎡,刘欣:25㎡

刘衎:25㎡,王莽:30㎡

刘玄:20㎡

……

深夜,大多数皇帝都回到房间休息了。

咚咚咚,咚咚咚。

王莽:“谁啊?”

“我,胡亥。”

王莽便拉开了房门。胡亥东张西望,再次确认周围没有其他人后,对王莽小声耳语道:“今晚,找个安全的时间,去见父皇。”

“好。”

胡亥说完便匆匆离开。

王莽关上房门,独自在房间思考着。

正好,除了去见始皇外,还可以顺便完成两件事。

为了以防万一,最好还是修改一下“国势机”的记录。此外,最好还要调整一下元成哀平四位皇帝的记忆。反正他们在1楼,也很少有人重视他们,倒也方便。

(新朝\/玄汉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