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 第17章 汉宣帝刘询 盛极而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章 汉宣帝刘询 盛极而衰

615号观察员正盯着屏幕,记录着空间中发生的事情。但对他来说,这个工作不会进行很久了。

《空间记事》(节选)

随笔—刘询到来之前

两个孩子在“第一次空间危机”中心灵受到了创伤,二哥刘盈要忙着安抚两个侄子。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编纂工作由我,汉文帝刘恒进行。

在“大汉极盛庆祝会”的第二天早上,秦二世嬴胡亥和海昏侯刘贺都挨了顿毒打。场面极其精彩。

那天早上,我还没出屋就听到了胡亥和刘贺的惨痛的哀嚎。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我拉着刘启和刘彻主动前去观看。

只见胡亥和刘贺跪在地上,父亲刘邦和始皇嬴政人手一个鞭子,正在用力地抽打着两人的后背。

两人的背上不断出现鞭打的伤痕,却又很快恢复,但痛苦是持续的。他们一边被打一边被刘邦和嬴政你一言我一语地训斥。

嬴政:“好啊,毛还没长硬就敢骄傲了!没人看着你就放飞自我了!就你这点功劳,都不够塞牙缝的。这里的皇帝哪一个不比你强?”

胡亥:“不,不是还有刘贺吗?”

嬴政:“还敢顶嘴?朕现在对你很失望!看来你的新屋子不想要了吧。”

而在另一边,类似的情节也在上演。

刘邦:“人家胡亥毕竟之前有功,骄傲还情有可原。你呢,你有什么功劳?你就敢骄傲?就凭你在位23天被废吗?”

刘贺:“祖宗,是27天。”

刘邦:“你,朕都被你气糊涂了!空间中有这么多榜样在,你学谁不好,非得学胡亥这个昏君!你跟胡亥果然是臭味相投!你的默认屋子怎么不是牢房啊?”

嬴政\/刘邦:“本来朕不反对你们接触,可是你们还敢影响学习和工作!朕怎么有这样丢人现眼的后人?大秦\/大汉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批注:额,四弟,你描述的太详细了。)

之后,刘贺,胡亥二人都各自被带走,关在自己的屋子里反省。好几天内,我们都没再看见过这两个人。

估计他们都被关在牢房或者小黑屋里了吧。

刘弗陵这位后辈似乎不太喜欢与我们接触。这些天来,他只是与我谈论过文学,其余事情一概不谈。

我能猜出来他心底不喜欢政治,不喜欢我们这类人。不过在这片空间中,我们没有必要再创造出前世人间的政治状态,至少在大汉灭亡之前……

刘弗陵怎么想是他自己的事,我作为长辈也只能适当的引导。刘询和他有一些相似之处,到时候他们两人可能会相处融洽。

……

(相信大家能看出来刘恒和刘盈的文风差别了吧。啥?你说没看出来?再仔细看看。)

早在第3章中,嬴政就已经表示过对自己房间大小的不满。他一直希望在这里恢复以前的宫殿,只不过由于后面来的都是大汉皇帝,他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

然而“空间危机”打破了他的一切幻想,再好的宫殿都会在不定期的危机中被破坏。

宫殿什么的都是身外之物,况且自己坟墓里的那些豪华设施不也一个都没跟来吗?

刘贺和胡亥被囚禁的6天后,汉宣帝刘询来到了这里。

当前时间:公元前48年1月

当前皇帝:西汉第10任皇帝:汉宣帝刘询(前91—前48)

刘询是午夜时分到来的。但除了刘贺和胡亥外的所有皇帝都不顾困意赶去迎接刘询。

还是和之前一样的流程,刘询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并向各位祖宗拜见。

刘邦等人对这个孩子大加赞赏,刘彻则说道:“也好,看到血脉又回到了刘据那里,我也能稍微安心一些。”

刘询找了半天,没看见他的堂叔刘贺,“太祖,曾祖父,叔祖父,我怎么没看见堂叔呢?按理说他也应该在这啊?”

刘邦:“没错,他确实在这,只是这几天你暂时看不见他。这不重要,谈谈你的事吧。”

所有的大汉皇帝都兴奋了,他们拉着刘询彻夜长谈。刘询刚开始还能妥善应对,他聊起自己执政时期的各种情况,不过后来刘询也逐渐困倦了起来,脑子昏昏沉沉的,但还是强撑着回答祖宗的问题。

刘邦是最先看出来了的,他示意大家都解散回去,然后让刘询回去好好休息。

在空间中的某一个角落,胡亥又挨了一顿打。

早上,刘彻突然想到了什么,他拉着刘弗陵和刘询一起去了应答机那。

刘彻:“立刻联系霍去病和霍光。”

屏幕上出现了两人的样貌,但图像是分开的。

“你们两人能听到或看到对方吗?”

“陛下,臣都可以。”

刘彻示意刘弗陵和刘询上前,“今天正好刘询来了,有些事还是说清楚比较好,你们知道你们霍家造反了吗?”

霍去病有些愧疚地低下头。

霍光率先回答:“臣知道,这都是他们咎由自取,也是臣没能处理好身后事,请陛下责罚。”

刘彻:“朕上哪里责罚你们啊?况且你们的身后事又怎么能怪到你们身上?既然我们都死了,那么今日就把所有的话都说开吧。”

霍光:“陛下竟然……臣不胜感激。”

刘彻:“霍光,废帝的事情朕不反对,不管你在哪里,都不必有顾虑。”

刘彻看了看身旁的刘弗陵,刘询两人,“行了,朕之前与你们聊过很多次了。今天呢,你们就与这两位陛下聊吧。”

刘彻转身就走了。刘弗陵直接拿出了竹简和毛笔瞪大眼睛,对霍去病说:“将军,朕很好奇你以前的故事,能讲讲吗?”

“额,陛下真是幽默。那臣就献丑了……”

另一边,刘询和霍光互相沉默着,没有说话。良久,刘询才说道:“算了,聊些别的。你的家人可好?”

霍光:“陛下,在人间他们是咎由自取,现在他们都受到了应有的待遇。具体的臣不能说。”

刘询:“是因为那里的规则吗?罢了……”

刘询和霍光只说了几句话。但刘弗陵却被霍去病那些与政治不相干的轶事吸引,最后刘弗陵让霍去病展示了一段武艺,才结束了对话。

刘弗陵先离开了机房,刘询则留了下来,他联系了许平君。

刘询离开后,刘彻再次进入机房,“应答机,联系卫子夫。”

……

刘询对他的太子刘奭其实是不满意的。刘奭没有经历过贫苦的生活,他不同意其父亲“以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思想,而是全面倒向儒家,想要在“太平盛世”下宽仁治国。

刘彻的“推恩令”后,诸侯势力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一种全新的势力逐渐登场,那就是“世家”。

在汉宣帝末年,民间的土地兼并问题愈发严重,社会矛盾逐渐加重,“世家”势力(地主豪强)逐渐占据了朝堂。

世家势力还会在接下来很长时间影响着天下,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甚至到了隋唐都能看见他们的影子。

刘询通过“内儒外法”为手段成功制衡了世家势力。但刘奭倒向儒家的行为相当于彻底放任世家。

刘询真正的宽仁针对百姓,刘奭的宽容针对世家。

刘询曾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但出于对发妻的思念和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维护,他还是传位给了刘奭。

刘奭擅长琴棋书画,在“太平盛世”的幻影下,他开始在深宫享乐,全然不知大汉的盛世早已不复存在。

……

刘邦看到记录后发了一次火,他恨不得回到人间现场教刘奭治国,然后把他教训一顿将他“弄醒”。刘询也摇了摇头,这样的结果虽然在他意料之中,但他还是有些愤怒和后悔。

刘询:“祖宗们,怪我将皇位传给了他。”

刘邦摇了摇头:“你没错,身后之事无法预料,错的是刘奭。不过现在想想,就算他不继位,大汉的盛世能维持下去吗?这是盛极而衰的道理啊!”

嬴政有些幸灾乐祸:“诶呀,老刘。我早就提醒你了,你还不信。让我猜猜,大汉还有多少年呢?50年?100年?”

刘邦懒得理他,他现在正仔细查阅资料,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然后等着刘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