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 > 第128章 宗教信仰对于治疗的积极心理作用(第1章 )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8章 宗教信仰对于治疗的积极心理作用(第1章 )

我亲身经历了第七件事,2000年初,小年轻的我在教堂的奇遇。(续第1章)本人原创。

话说我们还是20出头的小伙子的时候,刚参加工作闲的无聊,于是受一位同事邀请去教堂作礼拜。这位同事平常酷爱信奉基督教,说请我们吃教堂里的午餐。

说是午餐,其实也就是义务捐献了几块钱的大锅饭,主食是米饭,菜是一碗紫菜鸡蛋汤,不过味道还可以,柴火味加适量的调料,挺下饭的!

到教堂的大厅听到几百上千人的呼喊祈祷和声,还是很令人震撼的,一声声虔诚的“哈利路亚”口号,令人感觉到现场火热气氛!

但是嘻嘻哈哈的我们感觉到无所谓,家里人都信传统文化,自然我们也不能随便改变自己信仰,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蹭同事的一顿教堂饭。内心中有一种轻视偏见的态度,年轻无知真是太无畏了,没有尊重人们的信仰无形力量的敬畏心!

对信仰的不尊重,在气功学里对宗教的解释是人们的信仰,能形成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具有强大的“神力”,果然让我第二天早上尝到了后果。

第二日早上起来的我。身体突然感觉不适,小肚子微微作疼。是的,就是那种一直隐隐作疼,但又不至于很要命!那种疼得感觉的很诡异!

我记得昨天没有吃坏东西,或者身体没有任何其他的不适啊。

疼了很久这期间,也吃了一些家里常备的治肚子疼的药,但是一直没有缓解。我无意识冒出一个想法,念出的一句“阿弥陀佛,让我肚子不疼。”没有效果!

接着想到昨天去的教堂,又念“哈利路亚,让我肚子不疼。”突然出现奇效,肚子疼痛感一下子消失。

正常来说,不是慢慢的减轻疼痛,而是突然神奇的消失,这次肚子疼突然就好了,几十年来再也没有哪次记忆深刻的疼痛感,这种神秘的力量好神奇。

有位练气功的老师听说我这样的事情,从他气功学的角度这么解释:“信仰场所,人们团体所产生的信念形成较大的能量场,肯定是感觉到你的不敬心,对你的一种小小惩罚手段”。

从此,我对宗教信仰有新的认识!难怪信仰某某宗教虔诚的人们多少获得了某些治愈自身疾病的效果,这种传闻看来也都不是假的!后来逐渐理解到,当然也不是包治百病,生老病死乃是一种因果关系,要不是医院为什么仍然是人满为患!

附文:

[心理学知识]宗教信仰对于心理治疗的积极作用

着名心理学家荣格十分强调宗教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宗教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

一、情感宣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来自学习、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迫使我们不断压抑自己, 被压抑的情绪和精神压力是疾病产生的根源。

宗教作为一个安全、可靠的载体为个人提供了情感宣泄的空间。

信教徒通过在神灵面前虔诚的朝拜、祈祷、许愿等人神对话的方式尽情地宣泄内心的情绪及愿望, 使自己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得以释放,精神得以寄托, 身心重新恢复平衡。

其次,除日常的朝拜和诵经外, 宗教活动和宗教节日也是信教徒皈依宗教的 另一种表现形式。

很多宗教仪式上,通过在神灵面前尽情地哭泣和倾诉,将自己内心的痛苦、愤怒、 委屈甚至过错、 悔恨通过宣泄和忏悔等方式表达出来,因为他们深信神灵会理解、原谅、宽恕和帮助自己。

现代研究表明, 哭泣和倾诉能将不良情绪产生的化合物释放出去,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

宗教节日中通过载歌载舞的狂欢,在娱乐神灵的同时,使其身心达到极度愉悦, 节日中人们可以尽情地宣泄和释放来自然、 神灵和社会的各种被压抑的情感, 缓解其对生活的倦怠和压力

二、社会支持功能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 的社交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其进行帮助的行为。

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行为和精神上的安慰、理解、尊重等体验。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对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心身疾病的发生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宗教信仰的社会支持功能体现两方面,首先,宗教的社会支持源于宗教团体,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加强了信教徒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慈悲、正义、谦虚、 善良等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情感支持。

宗教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和睦的相处, 大家互敬互爱,相互鼓励和支持,处于温暖而美好的宗教氛围中,内心得到满足的同时, 隔离感、孤独感、自卑感等消极情绪得以消除。

宗教的另一社会支持功能表现为心理慰藉。

它是一种心灵的安慰,能排解宗教徒现实生活中的伤痛,它通过各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在神灵的帮助下,唤起宗教徒内心积极的宗教体验和宗教情感,使其心灵得到抚慰,情感得到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从而摆脱现实的'困扰。

神灵的无条件接纳和陪伴满足了 信教徒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和爱需要。

坚信神灵冥冥之中的保佑和庇护, 以及对死亡和最终归宿的美好解释让信教徒能够超然地面对一切,内心获得宁静。

三、身心调节功能

宗教的心理调节作用, 是指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宗教仪式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西方学者把这种心理的调节功能称之为信仰治疗。

通过虔诚的笃信神灵,并通过修道、修身、 修心等形式进行人神对话, 达到人神交融的境界。

当个体心理失衡,深陷痛苦时通过寻找宗教今生和来世的福音获得内心的平衡。此时宗教成为个体超脱世俗,消除烦恼的精神支柱,它改善了人们的消极情绪,使其变得乐观豁达,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

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可通过修心达到修身,亦可通过修身进行修心.个体虔诚的笃信神灵,相信神灵定能助其排忧解难,甚至消除病痛,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可以通过个体的心理对躯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断强化的积极自我暗示使个体具有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影响到生理,使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能够增强免疫系统活力,可提高个体免疫力,并由此减轻甚至消除病痛之苦。

虔诚的信仰宗教会减轻或消除个体的病痛,特别是宗教的修持佛法,通过清静养心,往往能把修持者的心态调节到非凡的极佳状态,能使人由修心达到修身强身的目的。

如“禅定”是佛教的一种修持佛法,其特点是“静心”,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静坐。

高级的静心可以起到放松肌肉和神经的作用,高级的静心则伴随着注意和意识范围的缩小,可以达到杂念全消、心境清澈透明的“涅磐境界”。此外,佛教中的气功也是调养身心的重要方法。

四、宗教信仰——给癌症患者疲惫的心一席安歇之地

近年来有许多癌症患者都开始信仰宗教,那么宗教信仰于癌症治疗有什么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很少讨论。

国外的社会心理康复组织认为,应该支持癌症病人的宗教信仰,它能给病人提供心理寄托,促使其正面接受疾病以及缓解疾病造成的焦虑、抑郁和恐惧。

可以减轻癌症给患者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对那些面临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来说,用诸如祈祷、沉思和宗教学习等宗教方法应对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种生命意义、安慰、自我控制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的感觉。

有专家写道:“正面的宗教应对方法与对包括严重疾病在内的刺激因子的心理调适具有广泛的关联性。”

很多科学家都是有神论者,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中间最有名的除爱因斯坦,牛顿和伽利略以外,还有瓦特、安培、爱迪生、巴斯德等。而诺贝尔奖六百多位得主中,有近600人有宗教信仰。

这对于我们很多中国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也是让很多人深感吃惊的。

那么宗教信仰,对癌症治疗真的有作用吗?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调查引自 石红伟,《癌症患者宗教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一文。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何种性别、文化水平、年龄,癌症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宗教信仰,部分患者患病后开始有宗教信仰,那信仰宗教后他们产生了哪些变化呢?

对疾病、健康、死亡及人生意义的理解是否有所不同呢?

1.重新定义人生的意义

“以前我为了多挣点钱,让家人过好一点的生活,拼命工作,结果把身体累垮了,现在我想明白了,万事争来争去都是空,身体健健康康,家庭幸福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我都已经活了这么大岁数了,儿孙满堂,我很满足也很感谢主,剩下的每一天都是主的恩赐”

“佛呢讲究因果报应,我现在所受的病痛这么,并非没有缘由的,遇到不幸的事不要怪别人,遇到高兴的事,也不要得意”

产生宗教信仰之后,患者对人生的认识多数发生了改变,对人生的意义进行重新评价,基督教的意义是荣耀神,在事事上作为神的见证,让神赦免自己;

佛教的人生意义是因果乐观——乐天知命后的自强不息。

虽然这两者对人生意义的解释不同,但他们对患者的影响是相同的,都是引导患者活在当下,尽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

2.对癌症的认知发生改变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一开始我也觉得不公,后来相同的原因是吸烟太多了,而且圣经中讲到‘疾病是魔鬼撒旦与主的斗争,这是主在考验我对他的忠诚,我时刻这样告诉自己……”

“圣经上说,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有神来安排的,人活着就是受磨难的,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没有什么好恐惧的”

“生命都是有因果缘故的,患病就是孽障附体,孽障是我们以前做的错事,犯的错误。”

宗教信仰,改变着患者对疾病的看法,这种改变是良性的,它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患癌的事实,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并激发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基督教患者看来:上帝掌控着宇宙中的一切,疾病是上帝对自己的考验。这种疾病观,充分强调上帝在疾病中的主动作用,使患者能够看到希望,努力活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小事,期待着通过上帝的考验。

对于佛教患者,他们相信万事都有因果缘故,疾病也是如此,从而能够理性的接受患病事实,减轻心理痛苦挣扎。

3.改变对死亡的认知

“我们都是有灵魂的,肉体虽然死去,但我们的灵魂回到主耶稣那里……得永生了,没什么好害怕的”

“死后,我将前往极乐世界,那里有没有苦痛,没有病魔,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

“……我去成佛了,很高兴的”

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二者都相信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升华,是永生的信念。

这种信仰,使患者能够平静的面对死亡,不再对死亡有恐惧感,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4.信念的调整:激发生存的欲望很多癌症患者,患病后,内心恐惧,渐渐被病魔打磨掉所有信心,没有勇气继续抗争下去,失去了生的欲望。

他们不是败于疾病而是败给了自己的内心。

“我刚走进婚姻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生命的延续,我不舍得走,如果没有我,他们怎么活,我希望主能救救我”

“我想开了,无论是有钱还是有权,患了病都一样,现在我有一个爱我的老公,我很知足,为了他,我也要努力坚持下去”

“你看我现在什么心理包袱都没有,专心治病,孩子和家人由主耶稣照顾,我不担心,看病需要花钱,生活上有些拮据,但慢慢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特别感激主陪我度过我最困难的时刻,我的心愿是能够把我的见证说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兄弟姐妹,为主传福音”

他们活下去的目的很简单,为了孩子和家庭。受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有仁义孝的美德,影响着我们的信仰系统。

这是他们选择面对疾病,勇敢活下去的最终力量来源。也有部分人,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信仰主给了他们无限的帮助,因此在其余生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主而活,传播所信仰的宗教。

5.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思想,想想那些遭遇不测的人,我觉得自己现在很幸运的了,我觉得我的病是医院里面最轻的,而且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一日千里,我相信这个病总有一天会被克服的”

“刚查出病时,医生告诉我生命的最后期限,三个月,现在一年多了,我还活的好好的,我相信只要我虔诚的信仰,一切都会好,医生的死亡通知单也未必就是判决书”

宗教中所描述疾病观和死亡观,在一定程度上给这些患者带去了疾病治愈的希望,他们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积极的,现实的,期待的目标可以实现,从而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人最怕的就是没有精神寄托,这种信仰,让他们疲惫的心理找到一席安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