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重返兜率天 > 第5章 香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天,小白和刘芳萍讨论起诵读地藏经之前要不要上香,以及《香赞》这个词的意义所在。

佛教《香赞》的原文是:炉香乍爇,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刘芳萍认为,上香的习俗应该是后期佛弟子的行为,在最初佛陀讲法时,常常是在野外树林或者随处随地,因为印度的气候关系,再加上每次听法时人比较多,难免空气污浊,就有人燃香料木材祛除病箘蚊虫、净化空气,慢慢就成了习惯。一些佛弟子回去后修行,特别是坐禅时点香,淡雅香气有助于静心,就逐渐成为了主流。

说到佛教的香赞,刘芳萍想起了道家也有香赞,挺有意思的。

我们来看看道教的《香赞》: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

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目前来看,很多人认为,上香可以通传心意达于佛菩萨前,跟道家说的如出一辙,可见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希望借着上香这个媒介将自己的诚意传递到诸佛菩萨那里以得到加持。现在更是有一种通俗的说法,说上香就好像发信息,或者手机拨打电话号码,通过这个行为,来与佛菩萨联通。

现在很多寺院,烧香陋习严重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修改的地步,但是民众的信仰总是以为香烧的越多越好,一部分寺院虽然开始限制烧香,但还是无法禁止这种疯狂的行为,高价头香更是助纣为虐,让此陋习更趋无厘头。本来佛教修习的就是戒贪嗔痴,可是这种疯狂的行为却恰恰是在滋长贪嗔痴,不得不说,挺讽刺的。

事实上,达摩祖师《破相论》就有云:“烧香者,非世间有相之者,乃无为正法之香,熏诸臭秽,无明恶业。一戒香,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定香,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慧香,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解脱香,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解脱知见香,观照常明,通达无碍。佛在世日,令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可得乎?”

可见烧香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在达摩时期便已让祖师不忍目睹了,因此发出如此疾呼,可惜又有几人曾听进去呢?

达摩之后,六祖慧能又在《坛经·忏悔品》中特别强调勿求于那些外在着相之香,他还亲自传授了“自性五分法身香”。

第一,“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第二,“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第三,“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第四,“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第五,“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六祖惠能还特别强调“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六祖惠能的“自性五分法身香”是对达摩大师“无为正法五体香”的继承与发展。

可惜今日之佛弟子,比普通民众更迷信于上香此事,追求高价香更是成为风气与攀比,什么越好的香越能体现自己的诚意等等种种谬论四处流弊,刘芳萍就曾在六榕寺见到过几百上千一小盒的香,她对此除了摇头叹息,也无可奈何。

她自己还是习惯点比较普通大众化的香来稍表心意,诵经前,她有时会点一支清香,有时也不点。炉香赞,她常常忽略不念,只是在点香时默默礼敬地藏菩萨和诸佛菩萨,祈请加持,如此而已。不过,说心里话,佛门《炉香赞》的唱诵确实挺好听的,她还是很喜欢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