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64【十大昏君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幕盘点十大昏君,秦之前的我们是看客,后世之事有作为的君王当警示之意,昏愧的一脸无所谓。

汉之后历代王朝帝王们只是嘲讽:汉灵帝刘宏不过是个蠢货,贪财又好色,上榜正常,排名昏君榜第六也应该。

大汉王朝皇帝们感觉就不太好了,汉高祖刘邦:

“这,这打脸来得有点快。”

吕后:“哼!没上榜的未必是明君,只是比之上榜的没那么昏馈罢了。”她对刘邦看法是你不昏馈好色吗?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至于西汉之刘邦除外,其他皇帝心态:与我们有多大关系?一个王莽篡汉,大汉分两半,还是考虑如何防止世家做大这才是头等大事。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这句话对宋之前的王朝冲击是无比巨大的。

天幕中后世子孙评论世家是毒瘤,是一切动荡根源之一,尤其是到了王朝后期。

古人看天幕集体沉没了,因为后世的言论太刺激。

现代社会网友又开喷了:

“汉灵帝刘宏,该怎么评价此人呢?”

“能怎么评?昏君不用置疑,只是没想到拓印技术是他发明的。”

“所以评价一个人,还是要实事求是,客观一点。”

“也是,照评判标准讲,排名第六是不是有点靠前了?”

“提醒一下,刘宏在文化教育方面推动有一定贡献,但是他后期操作昏招太多,导致天下大乱,百姓遭殃!”

“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这就是为什么对古代帝王,世家门阀没好感的原因。”

古代帝王?!⊙▽⊙

世家门阀:⊙▽⊙

也许古代百姓也有同感,“苍天!后世子孙讲到我们心坎上了。”

汉光武帝:“这个混账东西!宠信宦官,还叫张让阿父,叫赵忠阿母,背叛祖宗的混帐!”

汉桓帝刘志:“怎么会这个叫刘宏的继位的,你们世家好的很。”刘志咬牙切齿的将世家两个字叫得很重。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天下之乱,始于桓,灵二帝也。”

可他说完此话发现无法出现在天幕上,而曹操,袁绍,孙权之言出现在天幕上。

“这是?为何如此!”

诸葛亮也懵了,这怎么回事?

天幕中后世子孙看到刘备之言,立马有了兴趣。

“快看,还有三国人物角色扮演,孙曹刘啊!”

林枫早料到会有一大批三国迷,无脑粉丝,于是让系统开启隐藏功能。

群主:“再次提醒,演义不是历史,刘备没有想象中那么仁义,他是腹黑学高手。”

“群主提醒的对,谁看过【三国志】,陈寿写的?”

“没有,谁会去看,哪有【三国演义】好看。”

“三国迷,看的是演义,但没有陈寿写的三国志,何来三国?”

“先有三国志,后有明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哈哈,罗贯中,外号人送罗灌水,我是读过几遍三国演义,再读一遍三国志,才明白的。”

“真的还是假的?可以聊聊吗?”三国糯米团子。

“嗯,可以简单来说,就是作者的立场和出发点。”

“你的意思,明白,罗贯中站在汉室正统角度来写的。”

“一本演义小说,娱乐而已,三国志才是比较客观反映当时真实情况。”

“陈寿写三国志是比较严瑾的,道听途说是不会写入三国志中的。”

“你们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有几处细节与三国志描述差不多。”

“对,备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有桑树,形如车撵,树叶形如盖。”

“这么一讲,刘备早就有了称帝之心了。”

“对啊,汉灵帝刘宏还活着的时侯,为何不敢见刘宏?刘备有平叛之功,为什么没有提及口中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这么一讲,一切都通了,汉灵帝一死,刘备逢人便称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而且众所周知,中山郡王有一百多个儿子。”

“【三国志】之中陈寿既不承认也不肯定刘备汉室宗亲身份,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卢植,卢植从来没讲刘备是汉室宗亲。

要知道刘备是卢植的学生!与公孙赞是师兄弟。老师岂会不了解自己学生的底细?”

“还有最为重要的几个人物,汉末蔡邕,郑玄,司马徽等等,这些是大儒。”

“那么问题来了,中山靖王是西汉时期的,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与中山靖王八杆子打不到,而东汉正统的汉室宗亲没有一个出兵讨伐董卓的。”

“请问为什么刘备以中山靖王之后却参加了酸枣会盟?”

“刘备目的和其诸侯一样,刷声望,其实曹操,袁绍,袁术,孙坚等明知刘备假冒汉室宗亲,包括刘表,刘虞在内,看破不说破。”

“讨董打着旗号是匡扶汉室,知道刘备是来打酱油,大家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和孙坚才是真心打董卓。

大家打着匡扶汉室,明知刘备是假也把他当成真。”

“好了,知道一些真相了,下面盘点第五位昏君。”

“【十大昏君榜】第五位,大明王朝:明惠宗建文帝朱允文

朱允文,朱标太子次长子,母亲吕氏。

朱标太子于洪武二十五年突然崩逝,之前原配太子妃子常氏和长孙朱雄英先后离奇病逝。

朱元璋在连续失去马皇后,太子朱标,皇长孙朱雄英后,精神上备受打击。

后决定培养朱允文,立吕氏为太子妃,这样朱允文由庶长子变为嫡长孙,册立为皇太孙。

为了给皇长孙铺平道路,朱元璋开始大开杀戒,屠戮功臣。

民间广泛流传一则故事:

【炮轰庆功楼】,这个说法最早版本来源于清朝,盛行于清高宗乾隆年间。

故事大概请群臣聚会于庆功楼内放大量炸药,暗中用大炮对准庆功楼。

刘伯温席间紧随着朱元璋,徐达病重在家,身患疥疮。朱元璋离席,刘伯温又紧随,朱元璋看出来。

“伯温何故随朕?”

刘伯温闻言心道:朱元璋这第一次用朕,一切皆明了了。

刘伯温:“陛下,你真连一个臣子不留吗?”

朱元璋听后才让刘伯温随其离开,不久庆功楼炸毁夷为平地。

第二天令人送一盒东西,是烧鹅,徐达见之大叫:

“朱元璋,你真的连一个臣子都不留吗?”

之后吃完烧鹅,第二天疥疮毒发,徐达亡。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迎合奴清乾隆皇帝篡改历史,抹黑明朝,大兴文字狱的需要。

正史上可没有,杀功臣不假,朱元璋也有正当理由。朱元璋最痛恨的是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官员。

明朝洪武年间三大案,空印案,蓝玉案,胡惟庸案。涉案及受牵连大小官很多,三大案杀了十五,六万人之多。

朱元璋曾问朱允文:

“由你的叔叔们镇守边疆,你可无忧。

若无外敌,你当如何?”

朱允文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先削其地,又不可互置其人,再不可举兵伐之。”

朱元璋认为回答没什么问题。

当朱元璋驾崩后,朱允文继位,听信方孝儒,黄子澄,齐泰三个废物之言,开始削藩!

黄子澄认为先削周,齐,代,湘,岷等王,认为诸王在洪武年间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理。

齐泰主张先削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朱允炆釆纳黄子澄建议。

方孝儒建议先削周王,周王与燕王是同母亲兄弟,可断朱棣臂膀。

周,代,齐,岷被贬为庶民,湘王刚烈,纵火焚烧王府,临死之前大喊:

“本王是太祖之子,岂能受辱,承此不白之冤。

爹,你睁开眼睛看看,这就是选的好皇孙,尸骨未寒,就对亲叔叔下手。”湘王全家自焚于王府。

燕王朱棣,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以800人起兵打出“清君侧”发动靖难之役,在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用三年时间攻破南京城,朱允炆下落不明。

杀方孝儒,夷三族。至于传言殊其十族那是后世编的,朱棣也就有两大外号:殊十族和风系大魔导师。

朱棣与汉光武一样,或许是天命之子,光武帝天降殒石,灭新朝四十万大军。

而朱棣每次处于危险之时,狂风大作反败为胜。

至于建文帝朱允炆,一种方法烧死在宫中,另一种说法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一套伽砂,一个剃头刀,一只金钵,出家当和尚。

朱棣废建文年号,直接用洪武,以示自己是正统,皇位是他爹给的,连庙号都给自己准备好为太宗。

自此,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帝王永乐大帝诞生,开创永乐盛世,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万邦来朝。”

天幕暗下来,不说明朝之前的帝王如何反应,炸锅的是明洪武年,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齐王奔着皇宫而来。

几个王爷二话跪在地上:

“爹,你可要为儿子们作主啊!朱允炆杀亲叔叔,我们做错了啥?不就是兵权吗,交了不结了吗?”

朱元璋脑袋嗡嗡作响,现在才洪武十二年,马皇后因上榜延寿了几年,不会在十五年死去。

这昏君榜一出,朱允炆算是废了,而太子朱标看着一帮弟弟能说啥,那个时候自己早成了一具死尸了,怎么管!

还没等这边朱元璋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天幕来自后世的评论汹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