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雄军 > 第50章 大明高危职业(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章 大明高危职业(一)

大明新任的三边总督汪乔年,在开封解封后三天才姗姗来迟。

问明情况后,也不好意思在开封久待。

于是顺着李自成的逃跑路线,追了过去。

一路追到临颖城,临颖城被左良玉打的残破不堪,于是他先去了项城,收编了贺人龙部。

后来听说,李自成在攻打左良玉驻守的偃城。

但一想到自己兵力不过五万,而李自成有十多万。

恰好有一个襄城逃过来的举子,叫张永祺,说李自成把流寇的家眷,都安置在襄城。

去打偃城不如去打襄城,来个围魏救赵。

汪乔年于是安排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位总兵在半路拦截。

自己亲自带兵去偷袭襄城。

按说计策是好计策,但他低估了大明军头的操行。

结果就是,汪乔年带着兵马赶到襄城,李自成也确实担心襄城的安危,舍弃攻打左良玉的偃城。

左良玉于是带着数百万两银子,从郾城逃出生天。

然后一路南逃,去了湖广。

左良玉有了这批银子,不再完全依附文官,完成逆袭。

而郑嘉栋、牛成虎,在贺人龙的撺掇下,根本没有拦截。

等汪乔年刚攻下襄城,就被从郾城赶回来的李自成包围。

于是,又一个三边总督陨落。

这也是卢象升死后三年多的时间,死的第四个三边总督。

如果再加上即将上任的孙传庭。四年时间,一共六位三边总督横死。

卢象升死后,朝廷无人可用。

此时的李自成,被打的只有十八骑,逃进深山老林。

比较大的流寇,就是招而复叛的张献忠、罗汝才两支。

为了对付剩余流寇,朝廷先是启用熊文灿,为新任三边总督。

熊文灿因招抚张献忠、罗汝才而获罪,理由就是让他戴罪立功。

其实无非就是,这些人都是你种下的因,没有人愿意为你擦屁股。

大明也开启,罪臣担任三边总督的篇章。

熊文灿出狱,放弃以前以招抚方式来解决流寇。

采用兵部尚书杨嗣昌策略。

用四正、六偶、十面包围的办法,来围困张献忠、罗汝才。

调集了大量的明军,把张献忠、罗汝才围困在秦岭一带。

眼看张献忠走投无路,张献忠拿出财宝,贿赂左良玉。

张献忠用‘狡兔死,良犬烹’的道理说服了左良玉。

作为大明最会打小算盘的军头,左良玉自然也明白这个理,就放了张献忠。

为了逃脱罪责,左良玉伪装了一场惨败。

为啥钟君义认为是伪装,等下一个三边总督出场,做一下分析就知道了。

张献忠从左良玉驻守的谷城,逃往南阳。

一路烧杀抢掠,一直杀到入四川,彻底逃出生天。

熊文灿被数罪并罚,被崇祯砍了脑袋。

熊文灿一死,给他建议,并且大力支持的杨嗣昌,自然也脱不了关系。

于是三边总督的位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杨嗣昌。

杨嗣昌自然是郁闷,自己兵部尚书当的好好的,现在却要去做三边总督。

虽说做三边总督,是实打实的兵马大元帅。

但和在京城做兵部尚书,可以挥逑方遵,不可同日而语。

杨嗣昌自然还是老一套,四正、六偶、十面包围。

杨嗣昌非常自负,认为熊文灿之所以失败,就是兵马不足。

当然,这也不排除杨嗣昌,变相揽权的小伎俩。

杨嗣昌虽然担任三边总督的位置,但兵部尚书的位置并没有换人。

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原则。

杨嗣昌几乎把大明能够调集的兵马,全都调了过来。

这么多兵马调来后,杨嗣昌就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大明,实职虚职都是总兵衔的总兵。

明里暗里都只想着保存实力。

这和后世抗日战争爆发初期,战斗在第一前线的,都是川军、滇军、桂军、西北军、东北军这些杂牌部队。

而中央军,大多都是在旁边敲敲边鼓。

要不是李宗仁在台儿庄,打了个胜仗,而中央军却在南京输掉了裤衩。

老蒋肯定会借日本人的手,先除掉这些杂牌军再说。

大明的军户,本来就待遇极低。造成大明的军队,良莠不齐。

实职虚职都是总兵的,一般都豢养了大量的私丁。

这些私兵待遇高,战斗力自然足。而除了这些私丁,其他的兵丁,大多都是普通军户。

这些军户有什么战斗力?杨嗣昌不会不明白。

而那些虚职不够,实职硬撑的总兵,手底下的兵就更加不堪。

指望这些人剿灭流寇?

说不定仗还没打,只是刚遇到流寇。

这些人就会反过来,杀了平日里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军头。

这种事情在大明,屡见不鲜。

不然流寇也不会越打越强。

这下杨嗣昌犯难了。

这有实力的,只想着保存实力。

没实力的,又有可能是不安定因素。

杨嗣昌虽然自负,但是他有自负的资本,那就是聪明过人。

聪明人当然很快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在大明,军官做到总兵,就相当于到头了。

升不了官,自然只想着发财。

而打仗靠什么发财,一是朝廷给的饷银。

大明不打仗,兵丁是没有饷银的。这也是杨嗣昌,能够召集这么多兵马的原因。

二是战场上获得军功,大明的军功是以人头计算。

而人头谁的头不是头,杀个良不也是人头。

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凶神恶煞的流寇死拼。

这也是为何,在大明杀良冒功,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

杨嗣昌明白这些道理后,就向那些有实力的总兵许诺,谁帮他剿灭张献忠,就给谁一个平虏将军。

平虏将军相当于一个伯爵。伯爵虽然不大,但怎么说也是个爵。

贺人龙信了杨嗣昌的许诺,在随后与流寇围剿中,那是相当的卖命。

而左良玉就是鬼,只说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坚决不出战。

贺人龙屁颠屁颠的去围剿了,可等到张献忠再次从谷城杀出。

左良玉跟在张献忠后面,一路杀良冒功。

最后杨嗣昌把平虏将军的帽子,给了左良玉。

这可把贺人龙给气的,这不把他当猴耍了吗。

于是就开始一系列,专坑三边总督的辉煌人生。

张献忠这次为什么还到了谷城一带。

这是因为流寇不可能一直流窜在外。

一般都是流窜一阵后,回到就秦岭的崇山峻岭之间。

上次张献忠杀到南阳,然后一路往四川而去。

这次张献忠不走寻常路,来了个回马枪。

从南阳又杀回湖广,贺人龙在生闷气,也不出战抵挡。

张献忠一路杀到襄阳,把襄王给灭了,抢了个盆满钵满。

杨嗣昌被吓的跑到江夏。

没过多久,洛阳也被李自成攻破。

一个月不到,大明损失两个藩王。

作为三边总督,这个责任不是一般的大。

结果在江夏死了,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忧郁而死。

反正不管怎么死,就是因为沾了三边总督这个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