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诗语的钱全部投入到了草药种植那里去了。

要不是时常有病人来找她治病,她家的资金链早就断了。

“你的事重要。”柳氏没有拒绝,只是让她先专心做自己的事:“现在你爹又没有和我们在一起,暂时也用不到,所以不急。”

“未雨绸缪,用不着也得先准备着。”林诗语反驳:“再说了,那些东西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完的,还是早早准备的好。”

“随你,你说了算。”柳氏妥协:“但有一条,你不能把自己累坏了。”

女儿被征召去治病回来时的模样,柳氏现在回想都还心疼。

“放心吧,娘。我有分寸的。”

柳氏听到她的回答,更担心了。

哪次她不是说有分寸的,是次次都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的分寸吗?

第一波草药开始收割,炮制,运输去售卖,林诗语手头就宽松多了。

作坊的运营也开始走上了正轨,她的空闲时间也充足了起来。

有钱有闲,林诗语就琢磨着找个夫子回来培训柳氏。

“太贵了!”

看完信件,林诗语就歇了找个夫子的想法。

谁能想到一个教养的夫子开的工资会那么高,高到林枝的收入不足以支付。

林枝没有认识这方面的人才,最近托人送信给认识的那几位大夫,询问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人给她介绍。

大夫们的地位不高,可架不住人家接触的人多啊,各个阶层的人都认识。

听说林诗语这里需要教养夫子,一个两个纷纷出动帮她打探消息。

这不,才把信件寄出去没多久的林诗语就收到了他们的回信。

就是信件的内容不让人如意。

柳氏指着桌上仅剩下的一封信:“不是还有一封吗?也许里面会有个便宜的。”

用“便宜”二字来形容一个夫子,总感觉怪怪的,有点不尊重人。

但家里现在就她和女儿在,柳氏也就没多在意自己那嘴误的词。

林诗语对此没抱有什么希望。

这些大夫虽然不是同一个县城的,但是是同一个府城的啊!

他们推荐的人几乎都是重叠的,林诗语拆开的那几封信,里头的内容都是大差不差的。

不过,看都看了,那就全部都看完吧!

“怎么样?有便宜点的夫子吗?”片刻之后,柳氏耐不住性子问。

林诗语摇头:“没有,推荐的那几个夫子和其他大夫推荐的是一样的。”

柳氏失望:“没有就没有吧,我自己多读读书,自学应该也可以的。”

这话她自己说得都没信心。

她只是识一点字而已,看不看得懂书里头的内容还不知道呢!

“那倒不必如此。虽然这个大夫推荐的夫子和其他人推荐的一样,但他还给了我一个不错的法子。”

可能是知道林诗语的家境,那大夫特地给她说了这个办法。

“什么办法?”

“买人!”

林诗语说完,立马让柳氏收拾好东西,让林安吉送他们去了县城。

朝廷处理了一批官员。那群官员不是被处死就是被发配。

他们的家眷和下人、教养嬷嬷之类的一般不会跟着受罚,但他们的主子不在了,他们这些没有自由身的人几乎会重新流入市场。

正常时候,那些重新流入市场的仆人,一般想要买人的人家是嫌弃的。

因为只有犯了大错的人才会被原主子给发卖。

府城的路途遥远,来回一趟差不多花费了十天的功夫,三人才回到山田村。

去的时候是三个人,回来的时候是八个人。

五人中,其中一人是教养嬷嬷、三人是一家子,一对夫妻带了一个孩子。

林诗语刚开始只想要那个妇人,因为她做饭好吃,打扫卫生也不错。

但她不肯一个人走,要买就得把一家三口都买。

林诗语见她的丈夫和儿子还算机灵,眼神也周正,想了想就把三人都买了。

她儿子以后跟着林博宇当书童,她丈夫负责守院子。

最后一个是林诗语选的一个丫鬟,一个会拳脚功夫的丫鬟。

林家三房的屋子有限,这五个人最后是住进了林家老宅。

白日里,做饭的那个妇人会过来三房做饭和打扫卫生;小童则是跟着林博宇;教养嬷嬷只有早上是过来教导柳氏和林诗语。

唯一的男人和会拳脚功夫的丫鬟闲置了。

闲置不到两天,他们二人就被林家二老拉去种田了。

庄稼地、草药地,哪里需要去哪里。

他们这五人都是从大户人家那里出来的,吃穿用度比不上主子们,但也比大部分的百姓们好。

刚开始住进农家小院他们很不适应,低矮的屋子、泥泞的地板......

半夜他们总是哭泣,为自己沦落到如此处境而担忧。

可是,住了几天后,他们发现在农村也挺好的。

除了吃住差一些外,哪哪都好。

不用面对同僚的勾心斗角、不用时刻揣测主子的心思。

心理压力几乎等于无,感觉心态都年轻了许多。

有了教养嬷嬷的加入,柳氏就忙碌了起来。

本以为我只是学些普通的礼仪,谁知道学的东西又多又杂,礼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除了礼仪,还有仪容仪表、言行举止......

教养嬷嬷是个负责任的,计划只让她每日早上来教导柳氏顺带着,如果林诗语有空一起教导林诗语。

可她不仅早上来三房这里教导这二人,几乎是整个白天都在三房。

早上她来教导,剩下的时间在督促。

偶尔还要教柳氏一些其他东西,例如,看账本、管理和调度下人。

当然,这些都只是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暂时没有这个条件。

但也仅仅是理论的培训,也让柳氏受益匪浅。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柳氏都不为过。

作为家人,天天都能见面,林家人没多大感觉,毕竟变化是慢慢来的。

外人的感受才是最直观的。

打眼望去,看到柳氏的身影,他们就不自主的把音调降低,整理衣着。

靠近的时候,他们都不敢正面直视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