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我的观众是老祖宗 >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三藩之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靖难之役啊,肯定是朱棣永远的心结!

江南已逢烟雨:同意!我看的小说没有一个朱棣可以逃脱靖难之役这个心魔!我还看过一本朱棣比李承乾还疯的!

晚宁睡不着吖(管):不至于吧?

江南已逢烟雨:不!非常至于!尤其是那个朱棣还受到了朱元璋和朱棣的宠溺,所以越来越疯了!

网名没想好先用这个吧:其实从朱棣的作战风格就可以看出来他在现实也挺疯的,不过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日暮不思归:唉,同意啊,要是朱元璋知道后面的事情改一下就好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可是有人阴谋论说这就是朱元璋故意的,就是为了让朱棣愧疚,这样他就肯定会努力了!

注意看,这个女人叫小美:我去!真的假的啊?

郁郁斯宁:谁知道呢

........

苏玥看着评论区,说:“好啦,不要阴谋论了,现在咱们来看看下一个——三藩之乱吧!”

康熙帝决定撤藩三藩。

康熙六年(1667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以相试探。

康熙帝命吴三桂将所管各项事务交出,责令云贵两省督抚管理。

云贵总督卞三元、提督张国柱、李本深合词请命平西王仍总管滇黔事务。

康熙帝以照顾吴三桂身体为理由,予以拒绝。

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

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

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

经户、兵二部确议,吴三桂及所部五十三佐领官兵家口应俱迁移。

疏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多以为三藩不可迁移。

惟有刑部尚书莫洛、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力请徙藩。

康熙帝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会同确议,画一具奏。

诸王以下所见不一,仍持两议。康熙帝考虑到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又以为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谅吴、耿二人不能发动变乱。

遂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

吴三桂、耿精忠疏请移藩,实迫于形势,并非本意。

吴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

及撤藩命下,愕然失望,遂与其心腹聚谋,暗中部署兵马,禁遏邮传,只许入而不许出,并勾结他省旧部,又与耿精忠联络应和,准备叛乱。

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命礼部侍郎哲尔肯等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等赴广东,吏部侍郎陈一炳等赴福建,各持敕谕,会同该藩及督抚商榷移藩事宜。

九月,清廷命陕西总督鄂善总督云南军务,宁夏总兵官桑额提督云南军务。

此时吴三桂与其党正日夜加紧密谋。侍郎哲尔肯、学士傅达礼等既至云南,催促起行。

吴三桂表面拜诏,而屡迁行期,反谋益急,而难于举兵之名。

欲立明朝后裔以号召天下,但缅甸之役及杀害永历帝无可自解;欲行至中原据腹心之地举兵,又恐日久谋泄。

是年十一月,吴三桂起,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顺从的官员,发布檄文,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

佯称拥立“先皇三太子”,兴明讨清,蓄发,易衣冠,传檄远近,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并移回台湾郑经,邀约响应。

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随吴三桂反。云贵总督甘文焜在贵州闻变,驰书告川湖总督蔡毓荣,急走至镇远,被副将江义以兵包围,甘文焜自杀,三藩之乱由此开始。

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

康熙时期,阶级矛盾这时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继续存在。

因此,当吴三桂刚一举起反清旗帜,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

此外,三藩举起反清旗帜后,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响应。

相持阶段

1676年(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

以王辅臣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

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

尚之信也相继投降。

孙延龄又被吴世璠杀于桂林。

于是,清军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

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

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平定云南

1679年(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

1679年(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

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

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攻陷。

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

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清廷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没收藩产入官充当军饷,撤藩回京师。

除吴三桂部调往边区站、台服役外,其余各部重新编入八旗。福州、广州、荆州派八旗兵驻防,广西、云南派绿营兵镇守,彻底消除了藩镇制。

此外,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受“三藩”割据之害的人民的解放,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有利于边疆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之后,又于1683年灭亡了台湾的明郑政权。

至此彻底消灭了南明的抗清实力。从此有组织的反清复明运动不复存在。此后,清廷才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三藩之乱持续数年,影响多个省份,大大冲击了清政府的财政环境。

除了遭难地区出现税收的巨大流失,政府还投入巨额兵费以平定叛乱。

三藩之乱导致户部盈余在六年之内下滑85%,1678年仅剩260万两,之后几年只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