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穿越古代升级日常 > 第368章 啊嚏,哪个狗在说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8章 啊嚏,哪个狗在说我?

可是再疼也没了。

李有财突然觉得,自己真不是个好东西。

小时候就知道那些个姨娘让自己亲娘吃够了苦,自己长大了也整了不少小妾的事儿,这不就是让自己正妻也吃尽了苦头?

“长志啊,以后咱们李家得定个规矩。”

“嗯?什么规矩?”

“等咱们家安定了,家规里再长一个,娶妻四十后无子方可纳妾,且不可宠妻灭妾,如若有,除族。”

李长志眼睛瞪得好大,可是突然又像想到了什么:“爹,明志之举。看这朱姨娘,再看看咱们家跑掉的那些姨娘,能是啥安家的玩意儿吗?可是您看看唐家,唐叔只有一个妻子,却是有三个儿子,而且个个都是好样的,唐宁也那么优秀,三个兄弟互帮互助,谁也不能小瞧了他们去。”

可是如果是小妾生的,想那么互帮互助,那简直是不可能。

不给你使唤绊子就不错了。

李有财闭上了双眼,感觉自己儿子在内涵自己,可是他找不到证据。

臭小子,呔!

李长志:也不知道那个臭丫头现在过得好不好?

唐宁:啊嚏,哪个狗在说我?

李长志……

蜀王府。

“父王,皇祖父,真的驾崩了吗?”周衡之还是想再确认一遍。

“这消息可靠。”

“大哥,只需要等待十日,如果没有传位昭书,那便确认皇祖父不在了。”周敏之不管消息对不对,正确与否,只要没有遗诏,那便皇帝即使是驾崩也不是正常驾崩的。

“消息上定的是:皇帝驾崩,落款没有名字,却是有两个小字,宫闱。”所以他才在看到消息时如此之气愤。

宫闱妖妃当道,父皇定是非正常死亡。

他很小就被人说是皇帝扔他到蜀中来,小的时候他也曾怨恨过皇帝。

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明白,如果他不来这里,怕是在皇都更是活不下去。

无母族帮衬,无兄弟姐妹护着,父皇若是宠他,他便是死。若是不宠,也活得生不如死,在他来蜀中的前一夜。

父皇曾召见过他,不仅给了他一队暗队,还暗中派了一千人的卫队暗中到了蜀中,由他调配。

不然他凭什么在蜀中站稳脚跟,在这错综复杂的蜀中蛮夷之地,把那些几辈子都在这里的世家给压下去?

又凭什么娶自己欢喜的女子为妻,不去纳这些人脉的女孩为妾来平衡势力?

他凭的是什么?

或许他有手段,但是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而言,什么手段都没有用。

所以这么些年来,他娶妃,生子,大儿子立刻被封世子,二儿子,小儿子都是郡王,而小女儿则是郡主。

他只是不让府里的人这样叫,可是这都是事实摆在眼前。

他的父皇大约是满意他在蜀中做出的成绩的。

作为一个父亲,他可能不是那么合格。

可是作为一位君王,他无疑是合格的,并且也对得起他的每一个儿子。

也正是因为他对得起每一个儿子,才会让妖妃如此行事!

“如果十日内无昭,敏之,依你之前的行事。”周承志仿佛是下定了主意。

如果有昭,当然依圣旨行事。

周敏之点了点头,他虽然对皇帝没有印象,但是他知道那是一位好皇帝,让宗南国的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虽然最后这一段时间他做得不那么完美,可是,世人又有谁是完美的呢?再说,这本不是他的错。

而且他知道,皇帝对他的父王,是喜爱且保护的。

“那么粮草便要好生准备了,咱们蜀中的流民,怕是还会增加,但外族的土匪也会增加。”所以死的人更是会增加。

不能再等太久了,这世间,百姓太苦。

“今日,我与你大哥,小弟小妹和母妃是从唐家村的唐正峰家回来的,他们不仅种出了翻倍的大米,还种出了亩产千斤的新的粮食,这等功级,为父实在不知道该奖赏他们何物,才是好。”毕竟封官也名不正言不顺。

“唐家那丫头不就喜欢钱吗,咱们还放着四万两银子在他们家呢,一半用来买粮食,一半给他们奖励得了。”周敏之行事向来不按规矩:“等日后有机会了,再论功行赏,再者,他们不是贪功的家。”

唐宁:啊嚏,哪个狗又在说我?

周承志听了周敏之的话,点了点头,现在也只能如此:“既然我们这样想,那么别的人也会如此想,比如大皇子,二皇子……”

“所以要做最坏的打算,如果有人要来硬的,我们也不必顾忌,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的就想坐上那位置,皆是痴人说梦。你皇祖父虽说近年来对皇子皇孙都宽松了些,但绝对也不是

个没有留后路的人,太子一定没有定下,但皇祖父不会没有属意之人,所以任谁想坐上那个位置,都必须是你皇祖父亲承认之人,要都自说自话的坐上那位置,你们父王我,

一个都不认,只认你们皇祖父的首肯,不论是遗昭,或者口谕,也或者信件,密旨。

但凡一个都没有的,你们父王我,皆是不认的。”周承志稳稳地说道。

周衡之一直是知道自己父王所想。

周敏之眉毛挑了挑:“这是自然,父王就放心,我会把兵训好,逐渐收拾好蜀地周边。”再扩大至都城,去给皇祖父报仇。

周承之与周敏之互视一眼,而后转开。

各自都明白心里所想,而且愿意把背后交给对方的家里人。

只要你想,我便为之拼杀,哪怕付出性命也在所不辞。

第二日。

李长志便让崇明县的粮店开了仓,运了五千斤粗粮送到了县衙,说是李家捐给县衙的。

因此,县令大人十万分的开怀,他知道外面已经乱了不少时日,粮食价格也涨了不止八成,而蜀中没有涨,却是存粮不多,好在这又是秋收。

希望能再抵御一段时日。

蜀王颁下政令,要求接收流民,安排流民入户到村,村里已经接收不下的,就安排其开荒地,免税,再每个人分二十斤粮食,以撑过最难挨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