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亥时

(相当于后世晚上十点前后。)

海口行宫门口。

赵与珞等人吹着小风,站立在那焦急地等待着。

众人来回踱步,不时抬起头看一下眼前紧闭的宫门。

“殿下,如今形势紧迫,官家又不在宫中,我等当进宫面见太后,请太后出面定夺。”苏刘义说道。

“本王已经让人知会太后了,算算时间也应该快来了。”赵与珞说道。

“既如此,我等也只能暂且等待片刻了。”苏刘义说道。

快半个小时的时间,只听见“咣当”,门闩打开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吱呀呀”一阵让人感到牙酸的声音传来。

众人望去,但见厚重的宫门正被缓缓打开。

一名内侍迈着小碎步快速走了过来,来人正是慈宁宫管事李公公。

“太后有旨,宣兴王等人入宫觐见。”李公公对着众人说道。

“兴王殿下,请随我来。”李公公转过去一伸手说道。

慈宁宫。

“臣等拜见太后,大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行礼道。

“诸位卿家免礼平身。看坐,上茶。”杨太后虚扶一下,然后对着众人说道。

“军情紧急,臣等深夜入宫,望太后恕罪。”赵与珞略微欠欠身,然后说道。

“老身已经听李公公说起了,兴王,这具体情况如何?”

“回大娘娘的话,据锦衣卫雷州来报,阿里海牙调集至少三万兵马,意图犯我琼州,臣恐怕鞑子过不了几日便要出兵了。”

“兴王,老身一介女流,处在这深宫之中从不过问朝政,也不懂什么军国大事。皇帝不在宫中,此事又关乎我大宋存亡,还望诸位尽快拿出个章程。”杨太后看着几人显得有些悲伤地说道。

“太后不必太过忧虑,我大宋虽然暂且偏安一隅,然陛下天资聪慧,自从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不论政务还是军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着实让人叹服。而如今我朝的实力更是比在碙州时强上数倍。”赵与珞宽慰的说道。

“昺儿自从来到这琼州之地数月之久,可又有几日待在这宫中,每日里风里来雨里去,冒酷暑耐饥渴,皇帝年幼却挑起来这千钧重负,可叹老身却不能帮助皇帝。此次鞑子入寇,老身还要仰仗众位卿家了。”

“太后言重了,此臣等的本分。官家虽然年幼,但却有着鸿鹄之志,每日不辞辛苦奋发图强,一心只为中兴我大宋,这一点满朝文武都是省得的。”赵与珞说道。

“太后不必忧虑,如今我大宋五万精兵,火器犀利,虽然不能对抗百万暴元,但此次对付一个小小的阿里海牙两三万人马还是绰绰有余的。”权知琼州军州事苏刘义也在一旁附和着。

“太后切放宽心,臣虽老,但也能舞动兵刃,此次鞑子若来,老臣愿率领儿郎们痛击鞑子,定叫他有来无回。”锦衣卫南镇抚司同知江钲说道。

“臣等也愿追随陛下,血战沙场以报官家知遇之恩。”马宋宝、陈惟中等人也纷纷表态道。

与阿里海牙不同的是,南宋这边历史上能留下来的都是忠良。若不然也不会在崖山海战失败后,数十万人齐蹈海了。

此为人和。

蒙元入侵,渡海作战,背靠大海。而宋军以逸待劳,并且早已准备好壕沟和铁丝网作为应对,蒙古骑兵不能发挥其速度优势。

此为地利。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大宋这边,岂能有失败之理。

当赵与珞把双方情况分析之后,这时候的杨太后也不似一开始那般紧张了。

“兴王,如今皇帝不在朝中,当如何决断?”杨太后稳住了心神,问道。

“回太后,官家临行之前便已经判定蒙元即将发兵,我朝也早已做了相应部署。”赵与珞说道。

“请太后下旨,其一,令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火速开拔,尽快进入预定战场,继续完善防御工事,以逸待劳严阵以待。令第一、第二海军分别隐藏于海口以东、临高以西。其二,令户部火速调拨粮草于各处。其三,令锦衣卫严查各地,凡妖言惑众者严惩不贷。其四,令各城征集乡勇,调集守城物资,无令不得进出。其五,发布告示,可令各地乡邻百姓进城暂避。”

“兴王,这陆军开拔老身明白,而水师却要暂避隐藏是何用意?若如此,岂不是让鞑子顺利上岸么?”杨太后看着赵与珞满是疑惑地问道。

“回太后,此乃陛下计策,首先以敌示弱,让阿里海牙登陆之后,再以要塞、险地、壕沟、铁网、城池为依托,与鞑子展开决战。继而水师全军出击歼灭鞑子战船,切断鞑子后路,以便三面合围,一个不留全歼来犯之敌。”赵与珞解释道。

“哦?老身也不懂这些,但是听起来似乎也有些道理。诸位卿家可还有异议?”杨太后看了看其他人说道。

“兴王殿下安排甚为妥当,臣等并无异议。”几位大臣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兴王所言,有劳各位卿家了。”

“还请太后下旨,臣的户部即刻调拨钱粮,以定军心。”户部尚书曾渊子说道。

“这样吧,兴王你代老身书写一份懿旨,老身在上面盖上金印,然后传昭下去吧。”杨太后看着赵与珞说道。

“回太后,这懿旨由臣来书写似乎不合规矩。”

“兴王不必介怀,事出有因,事态紧急,再则这众目睽睽之下,朝堂若有非议,一切由老身一人担着。”

“微臣以为太后所言甚是,若等官家回来,一切都已晚了,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几位大臣也在一边劝着。

“臣遵旨。”赵与珞一脸决然地说道。

“笔墨伺候。”杨太后道。

内侍们抬来桌椅,笔墨纸砚也准备妥当。

赵与珞举起笔,斟酌着用词。

不多时,一道懿旨便书写完毕。

待到墨迹稍干,杨太后拿起懿旨仔细端详起来。

少顷,杨太后放下懿旨,对着慈宁宫管事李公公说道:“把老身的金印取出来。”

加盖了太后金印的一道懿旨便完成了。

懿旨中明确表示皇帝不在行朝,事出有因,望各处以太后懿旨为尊,不可耽误朝廷大事等等。

为了显示合法性,赵与珞,曾渊子等人也都加盖上了自己的官印。

懿旨中,诏令各地驻军按照皇帝之前的部署,迅速进入战争状态,等等。

宫中事情安排妥当,赵与珞等人辞别杨太后,各自回到衙门连夜召集人手处置各项事宜。

而杨太后经过一番折腾,也是睡意全无,来到祠堂焚香以求祖宗保佑。

此时,锦衣卫衙门灯火通明,一份份朝廷命令在锦衣卫缇骑的携带下,向各地传达。

夜深人静的海口顿时显得嘈杂起来,不断传来的马蹄声,惊醒了深夜里的百姓。

有好事的百姓从门缝里向外不时张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