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喧嚣的烟火 > 第49章 可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下午半天将谷子全部碾下来后,众人又齐心协力将谷子装进麻袋里打包。

还好老林家人多,一袋一袋打包好后,嘿哟嘿哟的,众人一鼓作气将麻袋都扛回老林家院子里。

将院子打扫干净后,将麻袋里的谷子全部倒出,晾晒在院子里。

只要不下雨,就在院子里晒谷子。

林泉家的进度跟林溪家差不多,这个时候也是在院子里晒谷子。

还好天公作美,这段时间都没有下雨,晒了差不多十来天,谷子都干燥了,这才被再次装进蛇皮袋子里,在屋子的里间专门空出一个房间作为临时仓库用来装粮食。

蛇皮袋子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

当然,地上还需要铺上一层高度差不多十五公分的木板,这样能起到更好的防潮作用。

一袋袋的粮食全部码放在临时粮仓的木板上后,粮食才真正算得上收仓了。

看着堆了满满一屋子的粮食,众人长吁了口气。

与老天爷抢时间,终于赶在老天爷落雨前头将谷子收仓了。

心里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种满足感和丰收带来的喜悦,同时又给了众人铿锵的底气。

仍然难以想象这一屋子的谷子都归自家了。

尤记得政策变更前,村里人个个都指着村集体过日子,一起吃大锅饭。

不管是勤快的还是躲懒的,最后计工分时,大家得的都是一样多。

分回家中的粮食也是根据工分折算。

依稀记得最开始时大家从饿饭饥荒中好不容易扛到人人都有吃有喝,大家都卯足了干劲。

那些年到处一片欣欣向荣。

可是不知道后面是怎么的,有些人开始觉得做好做坏都是一个样。

反正最后有集体这个大家庭撑着,即使自己躲懒,最后得的工分跟那些老实勤快拼命干活的人还是一样多。

于是,有些人就开始耍小聪明了。

演变到后面,小风气影响大团体,整个村子大家干活都不积极了,粮食产量眼见着下来了。

村里好多人家最后分到的粮食越来越少,那些个家里孩子多的都快养不活了。

就在大家心里越来越忐忑,对未来迷茫担忧的时候,突然接到政策,说是要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包产到户。

“这是个什么政策?”

乡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要让农户向村里承包土地,自己耕种,自担风险,除了要上交国家一些税粮,剩下都归农户自己所有。

一些吃惯了大锅饭,偷懒耍小聪明浑水摸鱼的人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

嚷嚷着说:“这是不给我们这些农人活路。”

还有一些人是持观望态度的。

“听说了没?在安徽一个什么村那里搞包产到户,弄得热火朝天,农户们一下子富起来了。”

有人说。

“真的假的啊?”

有人问。

“没去那个劳什子村看过,不知道是真是假。”

“如果是真的,那倒是有搞头。”

有人答。

农人嘛,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在地里刨食的,全家人的口粮和求发展都是指望着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的。

如果集体不能依靠了,自己地里的收成又没有提上来,那一家人连活命都成问题。

这些个性子谨慎的人在心里一合计,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是个有风险的事情。”

所以这一拨人不敢立刻表态,觉得此事有利也有弊。

还有一波这样的人:家里穷的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横竖没有更坏的结果了,那就干脆赌一把。”

有的是老实勤快,干活比别人多,最后得的工分却跟那些躲懒的一样,甚至更少,这些人是极力赞成包产到户的。

这样,最后获得的收成归自家,不必被那些个浑水摸鱼的给拖了后腿去。

这些人心里有底气。

“只要多花精力侍弄田地还愁收成么?”

还有那种天生胆子大,敢于冒险的。

“既然安徽那个劳什子村办得热火朝天,为何我们这自称鱼米之乡的地方不可为呢?”

“说不定大有可为呢。”

于是整个青山大队在众人这样的几波心态下竟奇迹般地将包产到户给推行了下去。

当然这个效果是渐进的。

浑水摸鱼的那些个人总觉得村里有大个子顶着,分收成的时候还是会像往年那样该怎么分就怎么分的。

于是继续摆烂。

对于自己承包的田地就意思意思种点种子或秧苗进去,然后继续躲懒。

那些支持包产到户的农人,积极性空前高涨,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将自家田地看得比自己眼珠子还金贵。

像打了鸡血一样,农历二十四农时节气对应的种植时令完全不敢有丝毫怠慢。

几乎每天就是家里田里两点一线。

都恨不得住到田里去。

田里什么时候飞进去一只蝗虫,农人们都能眼疾手快第一时间给揪出来。

连带着那些开始持观望态度的人也不由得被这高涨的气氛所感染,也跟着勤勤恳恳地侍弄起田地来。

他们也是知道,田地最是说不得谎,除了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灾之外,你待它几分真心它就会以几分收成的形式反哺给你。

时光荏苒,眨眼间就是检验成果的日子了。

众人心里都是满怀期待和忐忑。

最初那些积极支持包产到户的人家个个都粮仓满满,甚至那些持观望态度后面加入到奋战大军中的人家收成也是振奋人心。

果然是上交一些税粮后剩下全归自家了。

这些农人们喜不自胜。

“感谢上天,感谢政策,也感谢自己的努力和辛勤耕耘。”

而那些指望村里给兜底的躲懒的人,傻眼了。

“啥?难道村里真的不兜底了吗?”

自家田里的收成寥寥无几。

没有大锅饭可吃了。

想去村里撒泼打滚吧,结果大部分村民都恨不得敲锣打鼓感谢村里的英明决断,这些躲懒的人闹不起来了。

村里当初说的包产到户、风险自担并不是闹着玩的。

最后这些人只能夹起尾巴做人,心里暗暗发誓,要自我改变,转变心态了,来年一定要好好侍弄田地,可不能被别人给比下去。

十里八乡大家暗暗较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不能让人给看扁了去。

当时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两年下来,农人们能吃饱穿暖了。

看着眼前自家粮仓快堆成小山的粮食,农人们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真实感。

这句话到哪里都是硬道理。

这也是农人的底气。

尽管过不了多久,这个临时粮仓的粮食要被卖掉一部分换银钱,还得拿一部分出来交粮税,但还是可以留下来很大一部分当作全家人接下来一年的口粮的。

有了口粮就不用担心最起码的吃饭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