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穿越元末,汉风雄烈 > 第116章 三计安天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定天下?”刘承神情一凛。

“对,将军不是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嘛,在刘基看来,驱逐鞑虏容易,恢复中华难也!”刘伯温说道。

“先生,还请再细细分说!”刘承挥挥手,让一旁伺候的陆六一先退出去,然后又继续问道。

如此场景,自然显示出刘承对刘伯温的充分信任。

刘伯温也不再藏拙,伸出右手,口中念念有词,一番掐算捏诀之后,忽然眼睛一亮,顿时笑了起来。

“听闻将军正是濠州籍人?”刘伯温询问道。

“没错!”

刘承点点头,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穿越之后,刘承就一直表示自己是濠州本地人,只不过当年祖上躲避战乱迁走而已。

“那就对了!”刘伯温频频点头,笑着说道。

“先生,什么对了?”刘承心中大为惊奇,已经隐隐猜到刘伯温想要说什么,但心中依旧是非常疑虑。

“将军,刘基曾数次推算天象,紫微星异动,映照在淮西也!”刘伯温神秘的说道。

“紫微星?淮西?”

刘承万万没有想到,刘伯温竟然如此大胆,敢对自己说出这么一番话。

在古代,什么天象星象,那都是与王朝兴衰帝王龙脉相关联的东西,普通人敢窥测一二,便是杀头的大罪!

刘伯温倒好,闲着没事自己竟然推算天象。

不光是推算,还敢对着刘承大胆说出来。

这简直就是惊世骇俗了。

刘承顿时脸色一冷,盯着刘伯温说道:“先生,这些话,可说不得啊!难道就不怕有杀身之祸吗?”

其实,刘承心中是真的非常震惊!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刘伯温这个神棍,到底是怎么推算出‘紫微星映淮西’。

但是,刘承知道历史上大明皇帝朱重八就是淮西人,若是没有自己出现这个时空,那刘伯温说得是丝毫不差。

“哈哈,刘基敢说,那便是因为不怕。”刘伯温笑着说道。

“哦,不怕什么?不怕我的刀吗?”刘承依旧一脸严肃,用非常冰冷的语气质问道。

刘伯温这种看透神秘天象的家伙,让刘承也不禁一阵脊背发寒。

“非也,将军虽首倡义军,但却跟其他义军将帅不一样,绝对不是嗜杀乱杀之人,在下几句书生诳语,将军肯定不会与我一般计较!”刘伯温继续保持着从容淡定。

刘承闻言,也立刻换了一副神情,同样语气轻松的说道。

“什么谶纬天象,不过是巩固人心而已,先生今天的话,咱们两个人当个笑谈也就算了。”

刘承决定岔开这个话题,便继续向刘伯温问道。

“先生,你对于北伐前景如何看待?”

刘伯温曾经在蒙元朝廷中举当官,对于蒙古人的实力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于红巾军的北伐,刘伯温也是表示了非常大的担忧。

“鞑虏朝廷还有余力,稍有不慎,便是义军的灭顶之灾,可惜啊,汴梁的众人恐怕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太把蒙元给看轻了。”

刘伯温一番分析后,直截了当的说道。

“先生说得没错,那你觉得,北伐一旦失利,我该如何应对呢?”刘承问道。

刘伯温若有所思,然后缓缓说道。

“有上中下三策!”

“三策?还请先生详细说说。”刘承说道。

刘伯温在桌面上,用茶水指画出一副地图,指点着地图说道:“所谓下策,便是按兵不动,坐看胜败结局。”

“至于中策,则是趁机进军江南,收取富裕之地,然后再寻找机会,囤积粮草,训练士兵北伐中原。”

“最后的上策,那就是出兵力挽狂澜,遏制蒙元反扑,然后北上大都,一举扫平天下。”

刘伯温的这上中下三策,在刘承听来,显得格外的有意思。

什么上中下,其实就是刘伯温在试探刘承呢!

“哈哈,先生此言差矣,下策按兵不动,乃是自缚手脚等死的局面,的确是下下策。”刘承笑着说道。

刘伯温眼珠一转,也跟着笑了起来,“那将军觉得上策如何?”

“上策说,要力挽狂澜,再一举扫平蒙元,这跟汴梁众人犯得毛病差不多,过于轻视鞑虏的实力了。”刘承笑着说道。

刘伯温吐出一口气,显然很是有把握的说道:“那这么说来,将军觉得中策其实最好了!”

他故意把中上颠倒,就是想要看看刘承会不会矜狂自负。

现在,刘承接连否定了下策和上策,那肯定是要选择中策了。

但是。

刘承接下来的话,却大大出乎刘伯温的预料。

“中策进取江南,立足于不败之地,看似绝佳,但是却坐视不理中原战火,令无数汉人义军死于鞑虏鏖战,将来就算是取了天下,也有失英雄格局!”刘承缓缓的说道。

“啊?”刘伯温顿时愣住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三个计策,竟然全都被刘承给否定了。

“先生,实不相瞒,我想要完成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与先生所设想的,其实还要更难一些。”刘承起身,在大厅内缓缓踱步,继续说道:“千万汉人自从赵宋颓丧以来,已经沉沦太久了,将来天下必然会有千年不遇的大变局,若是还仅仅想要成就简单的家天下霸业,那恐怕会给子孙留下难以想象的危机。”

刘承说得这一番话,在刘伯温听来,未免有些危言耸听。

“刘将军,此话何意?驱逐鞑虏之后,便是治国安天下,又会有什么千年不遇的大变局?”刘伯温问道。

刘承摇摇头,“天下太大,远远超过先生的想象,我们将来的敌人,不是什么蒙古人,而可能来自更远的地方。”

刘承随后举例列举了一些‘塞尔柱’、‘波斯’、‘希腊’等等地理名称。

“刘基才疏学浅,这些倒是不曾有过了解。”刘伯温顿时一脸惊讶和愧色,这可真是触碰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简单的上中下三策,在我看来,是远远不够!”刘承最后说道。

“那将军的意思是?”刘伯温连忙问道,如同一个好学的普通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