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抠脚大汉穿成青楼丫头 > 第276章 算筹计数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岩书院分甲乙丙丁四个班,甲乙丙三班学生最次也是童生,大部分都是秀才,对应起后世来说,就是初高中结合学校。

学子参加乡试中了举之后,原则上就可做官了,当然绝大多数都会再参加会试,那就是要考进士了,举人的官职品级可比进士的要差了太多了。

一般这些中举之后的学子想再进修,大多是跟着名师求学了,或者进入国子监太学之类的高等学府,就不会在这些府县的书院上学了。

青岩书院算是重点高中,所以收的学生条件也比较严格,别的书院收的学生只要开过蒙的就行,但青岩起点都得是童生。

可凡事也有个例外,童生起点是针对于普通家庭,那些权贵豪门子弟托关系想进青岩书院读书,青岩书院又不能全都拒绝在门外,那就是得罪人了,这些家庭的能量可是太庞大了,青岩书院也不敢不收,那怎么办?

只能开一个贵族子弟班,收那些不够条件的贵族子弟,但这个班的生源就良莠不齐了,而且年纪都普遍要小些。

所以之前柳夫子在任记要收小云做学生时,曾经说过,若她拜了自己为师,那他可以破例让任平进丙班,而不是丁班,这也他是综合考虑过的。

现在的情况就是任平进了丙班,小云进了丁班,跟着班上的教学进程走,空闲时间就会被柳夫子捉过去考校功课,开开小灶什么。

丁班的学生年纪大多和小云差不多大,上下相差三五岁,不会太多,不过人家很小都经过了自家的家庭老师或长辈开蒙,早就认字会写的工整的字来,可比小云要强一些。

唯有一点,此时虽有《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启蒙书籍,但内容却和小云后世所学的有不小的出入,之前柳夫子听说小云说过百三千,当然不会想到他所学的和现在书院教 的是不同内容。

小云第一天进班级里,就出了洋相。

这边的三字经到了唐之后的内容就不同了,教员抽背时,他直接洋洋洒洒背了一长串,直背得学生两眼发直,教员嘴哈的能塞鸡蛋。

这特么背的和自己学的是一样的东西吗?

“知道你小小年纪聪慧过人,但也不能有胡乱编排,……伸出手来……”

“啪,啪……”

小云可怜的小爪子又被打肿了,引得丁字班的学生幸灾乐祸哄堂大笑。

除了这百三千要学习,还要学习的国学课目就是四书六经,所有的县试府试乡试会试出题都是从这些四书六经里出。

无论甲乙丙丁,重点学的就是这些,只是丁班到底年纪小,内容就浅显些,只要求熟读会背,首先就是学论语。

在后世,《论语》中的内容也是上教科书的,只不过都是抽取一些,所以小云会的也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

但这里,首先就是要会背下整本论书,这真是要了他小命了。

习惯了后世的从左到右的横排书籍,再看这从右往左从上向下的竖排书,对眼睛和头脑都是一种考验,这还都是其次了,最难受的还都是繁体字。

其实繁体字他也是看的懂的,经过这段时间沙师兄的恶补,她已经会写不少的繁体字了,只不过反应还是要慢一拍,因为要先在脑子里将之转化成简体字。

其实她以前也看过繁体字的书籍,那是她才穿越过来,在运州时,为了了解这个异界,买了一本《大昌游记》,忍受着头昏眼花连蒙带猜地读完了,这才对这个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现在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头脑发蒙,但是任何一个现代人看着竖排繁体字的书籍,总是不习惯的。

相比数学书,这语文书其实还好一些,因为《论语》他毕竟是有学过一些的,且只要会背就行。

但拿到那《算经》,简直就是双眼蚊香圈,这是什么嘛,天书吗?

类似于这样

不过有算术教员来讲解,再对照着书本排算筹,理解 是能理解,可一个加法,要排出这么多的小竹片子做什么,口算都能算出来啊,再不成列个竖式好了,这摆小棍子多麻烦啊。

教员教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十三加七十三等于多少。

所有的学生都在排小竹棍,竖着两根棍是二十,中间空一点,再放上三根竖棍,代表二十三。

然后再放上两根竖棍,在竖棍下放一根横棍表示五,和两根竖根代表七……

得数是九十六,就要放上四根竖根,下面放一横棍,代表九,空一格放一竖根,一横棍,代表六。

算筹计数

玛耶,如此简单的二位数加二位数,硬是排了一桌子的小棍子,若是数字再大点,这书桌都不够放了。

小云无聊至极,在教员说出二十三加七十三时,她已经在纸上写下了答案来。

此时看着别人紧张地排小棍子,她无聊地东张西望,那教员瞪着她道,“不会也不好好学,四处乱看就能会了吗?”

“先生,我已经算出来了……”

“有些小聪慧,却不谦虚,丁班不过才学了两天两位数,你都算出来了……,连个算筹都不会排,你怎么算出来的……”

“等于九十六……”

“先生,我算出来了,等于八十九……”

“等于九十七……”

又有几个排完小棍子的学生报出答案来,还鄙夷地看了小云一眼,他们都是以前接触过算筹是学的快的那一批尖子生。

“任小云是对的……”

教员疑惑地看了小云一眼,心道,也没有见她排算筹啊,怎么就算对了呢。

“三十四加二十五”

“等于五十九”

……

“二十六加五十四”

“等于八十”

“五十六加六十二”

“等于一百一十八”

……

接下来就是小云的专场了,在教员才报出两个加数时,她的答案就出来了,而此时那些学生的算筹还没有排好。

接连十几题都是如此,之后教员又出了两题,教员都要惊掉了下巴。

有人对数字天生敏感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两题涉及到了进位,是最容易出错的,一个是十位的进位,一个是百位的进位,可是这任小云也是张口皆来,答案准确。

“你以前学过算筹不成?”

“不曾,我学过珠心算?”

“珠心算是什么东西?”

小云道,“就是心中有算筹,而手上无算筹,不过在我心中,我将这些小棍子换成了珠子,上面一个当五,下面四个一,直接对应数字,自然就能算的飞快。”

“那不是算盘吗?”

教员道,“你会打算盘?”

唐朝就有算盘了,只是还没有普及,都是数学家学者们在用,民间用的还多是算筹,只要是学子,哪怕是官员,也会随身携带一个筹袋,一讨论问题就会摆小棍子,这也就是运筹帷幄的由来,就是太费时间和地方了,算些大型的问题一个屋子都放不下这些小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