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到《永乐大典》的还珠之旅,视频里的舞台上陆续走出来几位由演员扮演的近现代历史人物,他们都为保护这部大型类书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一位是鲁迅先生:【《永乐大典》是中华典籍之精髓,是中华文脉之绵延,我辈必将为民族而保存之。】

第二位是张元济先生:【保存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时势而失坠,此为应尽之责,今商务印书馆将所藏《永乐大典》二十一册捐献与政府。】

第三位是郑振铎先生:【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在战场上作战,只有向前,绝不逃避。】

第四位是周叔弢先生:【捐赠《永乐大典》之心,起于新Z国诞生之时,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Z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

每出现一个人物,主持人都会在这人之后补充一下他们所做的贡献。

明朝。

朱棣听到他大明上万册的大典最后只剩下了几百册,还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个人手上。

他想吐血,这都是他的新心血啊!

他不解,本来应该由皇家藏书室保存的书,最后怎么就落到了私人手上?

是他们老朱家的人没保存好,还是后面的清朝弄丢了?

朱棣感觉自己要压不住心中的戾气了,这都是华夏几千年来的珍贵文献资料啊!

唐朝。

李世民看到《永乐大典》的收集基本上都是私人贡献出来的,他有点感慨。

后世大公无私的人真的很多,也不把知识、书籍垄断在上层人士手中。

说实话,李世民都有了要收集各类书籍资料,然后编纂大型类书的念头了,他这个时期也有类书,不过规模小一些。

从他们唐朝开始的话,难度要比后面的朝代要小一些,而且要由官家出面主编,发动个人加入。

他觉得视频里的人说得没错,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他作为一个皇帝,担子更重。

人会死,书是可以继续传下去的,而前人的精神就是通过文字传下来的。

他比较担心的是那些有大量藏书的世家贵族愿不愿意贡献出来?

部分世家贵族:。。。。。。必然是不愿意的,凭什么我祖上传下来的珍贵文献要给普通人看到?

也有部分觉悟比较高的人觉得传承文化义不容辞。

这几天他们也看到了,死守着资源的话会阻碍社会进步,他们还是想社会变得更好的。

而且在历史上可以有一个“护书人”的称号也挺好的。

确确实实的,这个教育直播课还是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思想的。

视频里,接下来是观众和三位“读书人”一起品读《永乐大典》。

听到几万册的书如今只存了两百多册,很多人直呼可惜。

三位“读书人”讲述了《永乐大典》的成书过程、编纂方式,主要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秦朝。

秦始皇看到《永乐大典》能够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心里升起一股佩服,确实是一个大型资料库。

看来这个明成祖还是有点能耐的,也有成书的魄力。

这部书不愧被称为“万书之书”。

此时的秦始皇也觉得遗失的书有点可惜了。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还沉浸在书册大量缩水的怨气中,连主持人在视频里多次提到“明成祖”这个称呼都不在意了。

虽然书被夸很高兴,但他想的是这部书能够尽量完整地流传于世,而不是只有仅仅两百来册。

哎!真是浪费大家的一番心血啊!

皇帝尚且如此,参与编书的陈济、姚广孝、解缙等人更觉痛心疾首。

要知道大典里很多内容都是他们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参与人数多达两千多人,几乎耗费了他们的半生。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他们的孩子了!

最后居然遗失了这么多册!很多人的眼泪控制不住流了下来。

那是惋惜的泪。

视频里的人为了向观众展示《永乐大典》的收书种类之多,事件的精细程度,举了一个例子:

【《西游记》里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在《永乐大典》“梦”字册就能找到这个故事,这离吴承恩写《西游记》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西汉。

刘彻有点疑惑,也有点惊讶:“这大典收录的东西可真是繁多,连民间故事也给收进去了。”

果然是“毋厌浩繁”!不知道他们大汉的事迹有没有也收录进去?

想到汉朝离明朝已经十分遥远,刘彻摇摇头,就算收录进去了可能也和真实事件相去甚远了。

明初。

杂剧家杨讷又一次听到《西游记》这个名字,他有点无奈和苦涩。

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每次提都是说吴承恩。

明明他在吴承恩的百年前也写了《西游记》,却提都没提过他。

难道是因为小说比杂剧更受欢迎?可他也受到了永乐帝的宠遇啊,不至于一点知名度也没有吧?

此时的杨讷特别想和吴承恩交流一下,看看自己写的和吴承恩写的有什么不同。

明朝嘉靖年间。

吴承恩听到视频里的人提到自己的作品,认同地点点头。

他写书的资料来源一些是来自民间的口口相传,一些是来自历史典籍改编。

明成祖命人编修的大典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创作取材库,很多故事确实参考了大典里的内容。

对于写书人来说,这种资料库越丰富越好。

毕竟几千年下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出现了不少好创意的,他们能看到的话,参考范围就更广了。

嘉靖帝朱厚熜其实也挺心疼的,好好的正本差点被大火毁了,虽然抢救出来一些,不过他已经在命人重录了。

后面应该是全部重录成功了吧?可是为什么到裴姝他们那个年代只剩下几百册了?

难道最后张首辅他们没有完成重录工作?

朱厚熜想去问问张居正是什么情况,想想还是算了,他又决定不了什么。

视频之后讲了《永乐大典》编纂的人物规模,主编人物,还展示了一段关于编书人陈济的剧情演绎。

朱棣之前朝代的人看到这部书成书的过程,在心里默叹,这规模真是令人咋舌。

明朝。

陈济有点惊讶,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节目会着重提到他。明明永乐帝、解缙等人更比他值得提的。

陈济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编书人罢了,不值得这么大书特书。

他看着扮演自己的演员,有种奇怪的感觉,感觉自己好像真的穿越时空和后人在对话。

听到《永乐大典》差点毁在了一场大火中,陈济长舒一口气,直呼:“幸好,幸好!”

尤其是剧情中,穿越到古代的主持人提到影印技术的时候,陈济眼前一亮。

要真的可以想印多少书就能印多少书,那他们就可以备份很多副本了,也不用担心大典不小心就毁了。

此时直播屏前的陈济和视频里的“陈济”是一样的想法。

看到“陈济”和恩师谢应芳相识、讨论修书的那段剧情,陈济抹了抹眼角。

虽然剧情和实际情况有出入,但内核确实差不多,他能够安心修书离不开父亲和恩师的支持。

想到父亲和恩师都已相继离他而去,陈济有点伤感。

想到自己最后修成了《永乐大典》,他又觉欣慰。

这部大典背后付出的人真的很多,如果不能传承下去将会多么可惜啊!

剧情之后是选讲大典里面的内容。

南宋。

陆游看到自己的《挟书一卷至湖上戏作》这首诗也被收录到了大典里面,有点欣喜。

大典里面的内容也太详尽了,而且后人选择了他这首诗来体现《永乐大典》的编纂,陆游有点受宠若惊。

想到剧情中的陈济,陆游觉得这人在某些方面和自己还是有类似之处的,真是令人敬佩的一个人。

之后的视频讲述了修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直播屏前的人有一种在电视剧的感觉。

不过大家也知道这部作品的编纂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