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完Z国之前是如何受到牵制的经历,观看直播的很多人都觉得有点愤慨。

秦朝。

秦始皇结合后世的情况,觉得那些国家对技术保密也没什么,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研发出来的东西。

可是当时Z国发展工业就依靠碱和酸呢,虽然他对这两种东西了解得还不是特别清楚,但也知道在后世很重要。

后世的Z国为了发展工业,从别国购买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你这些卖家不能把价格抬这么高吧?

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吗?特别是购买的人钱花了,还要受人家操控,这种怎么可能忍受得了?

当然,后世的Z国最后肯定是成功了,不然也不可能是他现在看到的样子。

秦始皇比较好奇的是后世是如何摆脱这种牵制的?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升起了一点自豪感。

西汉。

刘彻听到“看锅炉房”那一句已经有点生气了。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那个场景,但只要稍微想象一下就觉得憋屈,当你提出想要参观参观别人家的房子,不同意就算了,直接说就好。

可是做什么还要多这一句嘴,光看文字已经能看出对方那副轻蔑、高高在上的嘴脸了。

刘彻觉得自己是忍不了的,没当场发作已经很好了,要是他得把那人的厂房都掀了。

现在他对于后世Z国的艰难有一点理解了,早期的时候真的是方方面面都被人家踩在脚下啊!

罗老师:“每当我们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批人,他们能给国家带来一丝希望和光明。”

“1921年,毕业于国外高校化工科的一个年轻人在国内人士的邀请下回国,开始了制碱研究。由于国外技术垄断,当时他只了解索尔维制碱法,这是以食盐、石灰石、氨为主要原料制碱的。”

“这种制碱方式原料转化率不是很高,浪费了大量原料却只能得到少量纯碱。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正处于战争年代,原料相当紧缺。”

北宋。

赵匡胤觉得每次只要学到某个方面的知识,都能引出一段很深的故事。

战乱时期能够回到一个贫困的国家做研究,而且还是技术落后别国很多的情况下。

赵匡胤表示有点佩服,觉得胡老师说的话挺对的,这些人确实给一个国家带来了希望。

明朝。

宋应星听到这段话,赶紧记下来,制碱的原料有食盐、石灰石,不过这个氨又是什么?

用食盐的话,他们这个时期的食盐产量不高,也无法大批量制碱。

宋应星不是没有听到索尔维制碱法的缺陷,但他还是想试试,用少量的材料试验一下还是可以的。

他们这个时期对碱的需求应该是没有后世高的,但如果能早一点研究出来制碱方法当然是更好的。

罗老师:“这位年轻人呕心沥血,潜心研究,吃睡都在工厂里。用时五年,研究出了碳酸钠含量高达99%以上的‘红三角’纯碱。”

春秋时期。

墨子赞赏地点点头:这种研究精神我很欣赏,不惧苦闷,埋头苦干。

五年时间还是很长的,这都坚持下来了,墨子觉得这个后人真是了不得的。

而且纯度达到了99%以上,这已经相当高了。

罗老师:“之后,他把自己制碱的全部技术和实践经验写成了一部专着《制碱》,还出版出来了。”

明朝。

朱厚照听到这里,哈哈大笑,他觉得这种行为还挺解气的。

让你们封锁技术,这下好了,我也研究出来新法子了。

我还直接公布出去了,看你还怎么挣我们的钱,朱厚照觉得这人还挺有个性的。

他就喜欢这种无形中戳别人一剑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罗老师:“提升制碱材料转化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1937年,他一手创立的工厂遭到敌军轰炸。此时的制碱实验正进入关键阶段。”

“不过在他的努力下,还有相关组织的保护下,关键的实验设备和图纸被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制碱实验得以继续研究。”

唐朝。

杜甫感慨了一声:这个背景下啊?那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他觉得这个研究工作真是困难重重啊!爬过一山还有另一山,但人家还是坚持下来了。

这是他需要学习的精神。

罗老师:“大山外战火纷飞,大山里脑力全开。经历了3000多次实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后,着名的侯氏制碱法终于问世了......”

听完侯氏制碱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意义,很多人替研究出这种制碱法的人高兴,同时也感到十分欣慰。

听故事大家还是挺喜欢的,不过后面罗老师讲侯氏制碱法的原理的时候,很多人又开始晕了。

罗老师:“侯氏制碱法也称联合制碱法,以氯化铵、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制取纯碱, 副产氯化铵......”

现在大家也暂时不思考了,刘安、宋应星、葛洪等人“刷刷刷”地在竹简、纸张各种可以记录的东西上抄写。

他们之前因为不懂这门学科,心态有点焦躁。

可是看到教室里很多学生其实也是一知半懂的时候,他们心态平和了。不管怎么,先记下来再说。

东晋。

葛洪看了看他记下来的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啧啧称叹:这种化学反应出来的副产品太多了。

对于他们人口比较少的时期来说还好,还能消化掉。对于后世人口这么多的世界来说,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接下来罗老师讲了焰色反应。

唐朝。

李畋对照着罗老师给的几种金属的焰色,喃喃自语:“紫红色的,后世叫做锂,黄色的是钠,绿色的是铜......”

对完后,他拍了拍手。这些金属元素其实他基本都见过了,他做的烟花里面已经涵盖了罗老师提到的几种金属元素。

李畋一脸期盼,希望以后出现更多色彩的金属。

之后是几个问题讨论,关于几种制碱法的优势。

观看直播的人一致认为当然是侯氏制碱法更胜一筹的,毕竟原材料使用率高,而且相对来说环境污染小。

讨论完,他们感叹了一句:还是我们华夏民族更聪明,即使被层层枷锁钳制,也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