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到今天晚上,物理第一章节的内容就讲完了,高老师后面没再讲课。

想着既然讲到交通工具了,高老师想把一段国家记忆分享给大家。他打算给同学们放一个纪录片,时长二十多分钟。

不想看纪录片的同学可以做习题巩固知识点,教室后方给想做题的人留了一块开灯的地方。

既然有这种放松时刻,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想做题的。

纪录片的主题是“铁道兵征服铁路禁区,悲壮的决战史”。

视频开头,是一段简短的介绍:

【成昆铁路是Z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大动脉,对我国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它的建设是我国的一大壮举,同时也是Z国铁路史上最悲壮的一项工程。它北起......】

看完这段介绍,直播屏前各朝代的人在地图上对照了一下,倒吸一口凉气。

唐朝。

李白惊叹:巴蜀之地历来凶险,想要在这些地区修后世那种平坦的铁路,这难度可不是一般大啊!

不过想到后世的技术发达,想着修建难度应该会稍微低一点。

可是等到李白知道成昆铁路的修建时间时,他愣住了。

视频:【西南大地,曾被多国专家断言为“铁路禁区”,从晚清到抗战时期,西方多个帝国先后都曾规划过成昆一带的铁路,不过都没有成功。】

【可是我国却成功修建了成昆铁路,从研究到正式通车,历时将近二十年,这条铁路是怎么出来的呢?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成昆铁路的决战史。】

三国时期。

还未出山的诸葛亮看着身前桌上的地图,摆了摆手上的扇子,点头认同:被称为“铁路禁区”是贴切的。

他向来对西南地区研究颇深,西南之地无论是哪个郡县,很多地方都是十分险峻的,就算是修建普通道路的难度都很大,更别说要修铁路这种道路系统了。

后世能够把两地连通起来,诸葛亮还是很佩服的。他对于修建成昆铁路的过程十分好奇,因此听得很认真。

唐朝。

李世民看着“决战”两个字,有点疑惑:为什么要用决战来形容一条铁路的修建?

不过想想那个时期的Z国,条件肯定是没有2023年好的。在如此艰险的地区修路,基本上是用命来修了,用决战其实还挺贴合的。

视频:【成昆铁路从1952年开始研究,当时,根据中央建设西南铁路网的战略构想,西南铁路设计分局派出了一支小分队从宜宾出发,沿着金沙江而上,开始了选线踏勘成昆铁路的艰难征途。】

【1953年3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勘测,勘测人员很快就给出了三个方案。东线方案是从内江站起,经自贡、宜宾......全长889千米。中线方案从内江站起,经宜宾、屏山......全长780千米。西线方案从成都起,经眉山......全长1096千米。】

这段详细介绍了三条线路的起始点,经过哪些城市。

秦朝。

秦始皇看着二十一世纪的Z国地图,很快就看出了三条线路的难易程度。

他思考着:无论是从经过的城市看还是线路的距离,明显西线方案的难度要大很多。对于那个时期的Z国,选择中线方案是最划算的。

不过想到后世的情况,秦始皇觉得当时的政府肯定没选中线。

看着东线和西线的途经城市,他觉得选择西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视频:【当时参与铁路建设的除了Z国的铁路专家,还有前苏专家。】

【在三条线路中,前苏专家认为中线途经水城煤矿,里程短、工程小、投资短、效益快,而且接近东川铜矿。西线线路里程最长,地质复杂且地势险峻,开发价值小。】

三国时期。

诸葛亮摇了摇头,心想:我不认同这个前苏专家的观点,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具体储存量我不知道是多少,和中线比起来应该也是不少的。

这几天他根据后世得到的信息对西南地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觉得西线覆盖的区域资源应该不少。

就算不说资源的问题,光是这条线路沿途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他觉得西线的开发价值最大,这可是融合少数民族的一个大好机会。

如果把这条线上的民族带动起来了,那Z国的民族融合可就更好做了,就是难度确实要更高。

视频:【和前苏专家的意见相反,Z国专家认为,相对于西线复杂的自然环境来说,虽然东线和中线的长度短,地势平缓,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但由于西线沿线70%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一旦修通这条线路,它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Z国专家主张采用西线方案。】

看到这里,很多猜测选了西线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我就说他们肯定选了难度最大的。

他们这样认为的主要原因还是之前国庆上看到的少数民族盛况,如果没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情况不太容易出现,当时他们能看出那些人对Z国是有很大认同感的。

视频:【然而,在Z国专家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后,他们立刻遭到了前苏专家的反对。他们说Z国的专家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修铁路应该从线路的技术标准考虑问题。】

【至于民族经济、国家经济什么的,不是他们这些技术人员该考虑的,那是领导做的事。他们这样想是不对的,错误的,还说Z国专家这样想失去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格。】

【反正Z国专家被骂得挺狠的。由于争议较大,西南铁路分局只好将两个方案报送给中央审定。受国内的政策影响,成昆铁路施建初期最终采用了中线方案。】

听到这里,很多人都愣了:怎么选了中线?

北宋。

赵匡胤听到这段经历,觉得有点奇怪,明明后世的Z国从他们的经历看起来还是很厉害的,而且都是专家了,为什么Z国的专家会被人家这样骂?

国与国之间这样搞不会出现摩擦吗?而且Z国人对于自己的国情了解得更清楚吧?不应该什么都听别国的。

还是因为关键技术掌握在人家手中?

他突然有点心疼后世的人了,之前看到他们建国初期很穷、很落后,没想到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在自己的地盘上只能听别人的。

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不过细心一点的人看到了“施建初期”几个字,想着后面应该是出现其它情况了。

秦朝。

李冰倒是挺理解前苏专家的,如果不考虑政治、经济等原因,只考虑技术问题的话,修路确实就要越简单、越容易越好。

就是俗话说的走捷径。

不过李冰也知道,修路不可能不考虑政治、经济,本来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为了治国之策服务的。

视频:【在相关人员根据前苏专家的意见设计出《成昆铁路中线方案》那一年六月,某大学地质系师生在川滇交界处探明,攀枝花附近地层内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煤炭资源以及钼、镍、铂等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

【这一发现,加上考虑到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中央最后觉得中线规划所经过的地区辐射人口少,没有多少重要经济据点,且地下矿藏资源也不丰富。成昆铁路将来作为西南的交通大动脉,必须考虑它的综合效应。最终,采用了西线方案。】

清朝。

雍正心里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些资源勘测太及时了,不然都要开始动工了。动工之后再改,需要花费的成本就更大了。

这些地质系师生为什么刚好去那片区域考察?这个纪录片里说得简单。但背后一定还藏着更复杂的因素。

视频:【其实中央选择西线方案,除了政治、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